冬至北方吃餃子,其他地區吃什麼?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漲姿勢了。
圖文/甜媽美食日記
冬至,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也是我們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節日,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又是一年冬至到,你想好吃啥餡的餃子了嗎?在我們北方,從小就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每到冬至,提前好幾天都會盼望著,看媽媽今年會包什麼餡的餃子,如今長大了,走出家鄉,才知道冬至不只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源於古時候的醫聖張仲景,在他告老還鄉時,看到村裡受凍的百姓,用羊肉做餡,羊骨和一些驅寒的中藥做湯,做成的「嬌耳」和「驅寒嬌耳湯」,自此人們每年冬至,開始模仿著做「嬌耳」,進而演變成現在各式各樣餡料的餃子。餃子之於北方,已經不僅僅代表美食了,更代表著家庭的團聚。
冬至北方人吃餃子,南方江南一帶吃湯圓,比如上海冬至一大早,家家戶戶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包湯圓,包好了不僅自己吃,還要送親友表達祝福。在南方,湯圓代表著「團圓」,冬至吃湯圓,還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你的家鄉冬至吃湯圓嗎?
而在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數九,節前會給長輩們送去羊肉,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喝羊肉湯,也算是延續了醫聖張仲景的「喝嬌耳湯」的習俗,羊肉本身就有驅寒保暖的食補效果,冬至這一天,喝上一碗羊肉湯,才能抵擋冬天的嚴寒。
當山東滕州一帶正在燉著熱乎乎的羊肉湯的時候,在安徽合肥,人們正在忙碌的準備著冬至面和南瓜餅,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掛麵,在這個冬至顯得格外溫暖,在合肥的民間,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吃了這碗面,才算過了一個冬至。
與此同時,在江西、福建閩南地區,冬至吃麻薯,麻薯用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等原料製作而成,製作過程複雜,但香甜可口、滑嫩有韌勁、飽腹感強。麻薯也是閩南一帶的特色小吃,有機會去的話,一定要嘗一嘗。
當然除了這些甜口的美食,有一些地區,冬至這一天吃「餛飩」,比如有著著名「蘇州園林」的蘇州,冬至這一天吃餛飩,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遺風,除了餛飩蘇州人在冬至還吃酒釀、冬至團和滷菜等。
再來看看潮汕地區,對於潮汕人來說,「冬至大如年」,當地居民又稱為「過小年」,當地人一起準備祭祀用品供奉祖先,然後一家人吃團圓飯,甜丸就是當地冬至的代表美食,是一種類似於湯圓的糯米丸子,也叫「冬節圓」。
那麼在廣東地區,冬至這天要「加菜」,也就是吃冬至肉的意思,燒臘就是廣州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代表性美食,燒臘就是廣東著名的小吃燒鵝、乳鴿、乳豬、叉燒等美味。除了燒臘,冬至這一天,廣東人也有吃湯圓、喝鴨湯、吃魚生、吃餈粑的習俗。
然而在杭州的冬至,最少不了得就是年糕,去過杭州的人一定都知道,炒年糕是作為早餐經常出現在杭州的餐桌上,冬至這一天,杭州人的一日三餐,換著花樣吃年糕,早晨吃芝麻拌白糖年糕、中午吃冬筍肉絲年糕、晚上吃雪裡蕻、筍絲湯年糕,寓意年年長高。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除了以上這些美食,你都吃過嗎?很多我都是今天才知道,你還知道冬至吃哪些美食呢?都來自哪些地區呢?歡迎下方留言互動,分享你知道的冬至美食,甜媽美食日記感謝一直有你的支持。無論再忙,冬至都要記得吃上一頓美美的自己家鄉的冬至美食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