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把八拳改編成課間操。
八拳改編成課間操,學生們藉此強筋健骨的同時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均為長沙晚報通訊員 章帝 攝
長沙晚報1月6日訊(全媒體記者 顏家文 通訊員 陳盼)一邊是隆冬寒風凌冽,一邊是學生練操熱浪滾滾。1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田徑場上,伴著廣播口令,800餘名學生利落起勢,直拳、勾拳、大擺拳、小神拳等武術動作,連貫打出,勁氣十足。這是該校根據中華傳統武術八拳改編的特色課間操——八拳操。
拳法乾脆利落 廣受學生喜歡
何為八拳,八拳操有何來歷?
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體育老師陳雲芳介紹,八拳全稱為「三步八拳」,是湖南名拳,是源於明朝抗倭戰場的抗倭之拳。八拳風格特異,講求的是身法緊湊,動作簡捷,勁氣充實。2014年,八拳被列為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幾年前,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校長陳胸懷邀請八拳傳人、非遺項目傳承人羊定國先生根據學生實際,改編成八拳操,並刻制光碟、圖譜。
2019年開始,學校建立課程,每日組織練習,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目前學生們已經能夠熟悉、連貫打出一套八拳操。
「我覺得八拳操很新鮮,打起來很有意思!」
「八拳操乾脆利落,打起來給人信心十足的感覺,冬天裡打一遍,全身都暖烘烘的。」說起八拳操,學生們興致滿滿。
「心裡一直有個武術夢,學校的八拳操讓我對中國武術有了更多了解!」學生吳佳琪說,在學習八拳操時,老師還會講解與八拳操相關的歷史,寓教於樂。
2020年,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的八拳操在全市中小學大課間操比賽中獲得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並成為該校特色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八拳編操 意在幫學生強筋健骨
說起為什麼選擇八拳操作為課間操,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校長陳胸懷打開了話匣子,將長沙縣「武林」一段塵封的歷史緩緩道來。
據說在百年前,湖南武林有一句名言廣為流傳——「王拳範棍向文章」。講的是湖南武林三絕,「王拳」是指王潤生所習的八拳,「範棍」是指範慶熙的埃山子午棍,「向文章」是指向愷然著述的拳術理論與武俠小說。三人又都是長沙縣影珠山下的福臨鋪、竹山鋪、白沙人。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師生們所學的八拳操正是根據王潤生所習的八拳改編而來。
「王潤生先生可不一般。」他是一代八拳的集大成者,早年曾師從楊昌濟學習文化。1905年與黃興、柳午亭、李肖聃等一起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三次擊敗日本柔道高手,被稱為「拳王』。王潤生回國後,在上海擊敗俄國大力士多維諾夫斯基,譽滿申江。1934年起,王潤生任湖南大學體育教授,八拳得以被更多人知曉。
陳胸懷說,把八拳改編成課間操,一方面是希望學生們藉此強筋健骨,另一方面希望學生們了解武術精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