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護膝,壓緊棉帽,拿起扁擔,撩簾出門……,一大早,中山村「扁擔行動隊」隊長王春麗出發了。
「扁擔行動隊」出發
山路上還結著些許冰霜,王春麗呼出一口白氣,沿著蜿蜒打滑的石板路,小心翼翼朝村西頭走去。於此同時,「扁擔行動隊」其餘11位隊員也都出了門。拿著扁擔,大家可不是去打水,而是上門給村民收垃圾。每個扁擔上,都掛著「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兩個桶。
「扁擔行動隊」的由來
中山村地處房山區大安山鄉,是個小村,僅有住戶63人,其中60周歲以上的就有48人。
「村民依山而居,大多住在半山腰,4個垃圾投放點為了方便裝車運輸,都在山下。大家投放垃圾,不得已下坡下崖,很容易發生危險。那不如就由我們來上門收垃圾。」王春麗解釋著「扁擔行動隊」的由來。
收垃圾為何還用扁擔?原來,中山村街道細長狹窄,大多數甚至只能容得下一人側身通過,如果一手拿一個桶,再扭著腰身,手腕很容易就酸了,用上扁擔,不僅輕鬆些,效率也更高。
定期統一培訓
「山裡人,過去每天都要去挑水,沒人不會用扁擔。」村黨支部書記楊愛新說,雖然村裡已經接上自來水10多年了,但很多人家還都留著扁擔,王春麗她們用的扁擔,都是各家各戶捐出來的。「扁擔行動隊」的隊員們,不只是垃圾清運員,還是垃圾分類指導員和督導員,都經過了鄉裡的統一培訓。每個月,村裡都要進行垃圾分類宣講,村委會前的大屏幕上,更是滾動播放宣傳片,積極參與分類的村民,還能獲得一些日用品作為獎勵。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大安山鄉積極響應,第一時間成立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小組,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和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不斷激發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垃圾分類工作深入民心、深得民意。
(責任編輯:甄珍)
【來源:房山區文明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