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競石說》

2020-12-18 騰訊網

立德樹人

(一)

中國教育太缺乏心性教育了

當下的中國大學生,教育空心化是普遍現象。我們的大學教育長期只重視傳授科學知識、生存技能,但卻已經遠離心性教育、道德教育太久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非常注重心性的教育,非常注重心量、心力和心智的教育。

可惜,近百年來,我們從小的教育大多數是「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早已遠離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智慧。

幼年時期是我們給孩子建立文化基因的最佳時期,0-7歲的教育會紮根於兒童的內心深處,甚至有可能在潛意識裡給他們埋下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種子。

用最新的能量學術觀點來看,如果小時候培養你的孩子和「小白兔」糾纏,那長大以後孩子們潛意識也會繼續和「大白兔」糾纏。

如果小時候培養你的孩子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糾纏,那孩子們長大後自然也會與天地之道糾纏。

現在社會上,到處充斥著浮躁與功利,人的內心恐慌,潛意識裡都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

這是社會生病了,而這只是一個結果,從事、理、心的層次看,這是由於近百年來,我們的教育出了大問題。

不管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還是為了企業的基業長青,亦或是我們要培養優秀的家業傳承人,哪怕我們只是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一生健康幸福,最終還是落到孩子幼年的教育上。

我們並不否認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官方倡導的正統官家文化有很多糟粕,而且如果不變革,也確實適應不了世界工業化文明運動的潮流,更加適應不了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文明時代。

不過,我們應該清醒反思,自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近百年來的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徹底割裂,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看到了這個矯枉過正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已經遠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太久了,雖然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這個時代的變革相結合、相適應的具體措施還在探討和研究中,但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已經對對中國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在黨的全國代表的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

(二)

幼兒啟蒙教育 應該儘早「立德樹人」

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幼兒啟蒙教育,不應該只是所謂的童年開心快樂教育+藝術修養,和為日後的語數英打下基礎,而是應該回歸我們古聖先賢總結的心性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心量、心力、心智。

當然,要重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僅僅靠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必須是整個社會的風氣轉變、道德約束、法律規範,才有可能重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體系。

只有整個德道體系重新建立起來之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

立德樹人、以文化人。

言傳身教、口授身傳。

過去幾十年的基礎教育中,因為整個社會機制出了問題,我們在智力開發上有所發展,但是在心性智慧和德育的開發上,幾乎停滯了。

或許因為硬指標,全民健身體育中心也開了不少,可以通過體育鍛鍊,來強身健體,但是讓孩子們健身還健心的內容卻幾乎很少涉及。

應該看到,在真正的美育方面,我們也出了很大的問題。

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看看今天的社會就知道了,多少人一切向錢看?還有多少人真正去修煉內在的心靈美,和內外兼修的美?

而通過勞動付出得到快樂,通過做志願者、做義工培養孩子們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培養感恩的心等這些方面的勞動教育就更不用講了,或許只有那些經常參加義工、經常做慈善的人,才有這方面的體悟和感受吧。

關於孩子的教育,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曾經寫過這樣一幅對聯:

上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下聯: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則增其過。

(三)

中國教育該「回家」了

關於中國孩子的教育方向,現在,應該要「回家」了。回家,是人們心靈的最本質訴求。精神回家,是生命到了一定階段的自然訴求。

我們血緣關係上的家,在哪裡?當然是有父母的地方,才是我們的家。我們心靈上的家,又在哪裡?當然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才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教育應該正本清源了,中國的教育應該回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精髓——追求全面的教育,而非形而上的片面教育。

(四)

《變形計》的思考

曾經,湖南衛視辦過一個欄目《變形計》,採用真人秀互換體驗的辦法,讓城市孩子到農村體驗生活的艱難,讓農村的孩子到城市體驗物質生活的繁華。

最終呢?或許教育了城市孩子,但或許也摧殘了參加欄目的農村孩子。

農村孩子在農村雖然很苦、很累,但是周圍環境最起碼是相對質樸的。而讓農村孩子短時間過早地體驗到城市孩子的物質狂歡、身體狂歡,甚至短期的情感狂歡。一個月之後,又再次回到那個貧瘠、艱苦的農村,提前管窺了物慾狂歡後的農村孩子,大部分會經不起這種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最終只會把這些農村孩子的心靈徹底摧毀。

記得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範仲淹家裡貧窮,他在南都學院讀書時,天天煮米,來做一大鍋粥,經過一晚上的凝固後,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拿兩塊,和一些醃菜吃。

當時有個留守的兒子和他一起學習,那個留守的兒子看到範仲淹生活如此艱苦,回去告訴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讓人送給範仲淹一些美味菜餚。但範仲淹並未被美味佳餚所吸引,放在了一邊依然用心苦讀,不久後食物全腐爛了。

留守的兒子說:「家父聽說你過得清淡貧苦,送來這些吃的,可你為什麼不吃呢?」

範仲淹說:「不是我不感謝你們的好心,只是因為我吃粥吃久了,心裡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豐盛的飯菜,以後的日子裡我怎麼會平靜安心得再吃下這些粥呢?」

這個留守的兒子回去把範仲淹的話告訴了父親,他的父親說:「此子以後必成大器,你應該多和他交往。」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某種意義上說,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奮進,它能培養人的意志。

(五)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中,道學、術學的教育是連體的,不能分開的。

術學是建構,術學是蓋房子,記住知識。

道學是結構,道學是拆房子,忘記知識。

而在實際教育中,我們應該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大家。

見低人不說高話,教育不要總是之乎者也,不要總是喜歡談玄說妙。

我們教育的核心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教育出高人,才叫好教育?

其實社會是多元的,教育並不是要所有人都出人頭地、出類拔萃,我們只要能把大部分孩子教育成:

孝敬老人、尊敬師長,勤儉持家、待人謙和、懂得感恩、行善積德、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那就是好的教育。

(六)

從小立大志放大孩子的心量

成功並沒有標準,財富和幸福都是能量變的。我們的企業要基業長青,最終也是能量變的。企業基業長青,在於能量是否足夠。樹大必須根深,根深才能枝繁葉茂。企業的基業長青,根在家族家風的建設,家風的建設在於家教,在於言傳身教。

泰卦裡講,「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小往大來」、「居安思危、否極泰來」,都是非常智慧的哲學觀點。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們要從小培養我們孩子與善的量子糾纏,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尊重身邊有緣的人和事。

未來的教育,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能力很重要,但能量更重要,教育的最後是提高孩子的心量、能量。而如果要提高孩子的心量、能量,從小立大志就變得非常重要。

(七)

著重培養孩子的「五個力」

我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下的現代教育務實有機結合的時候,要注意教育的「五個力」:

·感受力:

孝敬心、同理心、幸福感、尊重他人等

·判斷能力:明辨對錯是非的能力

·行動力:說到做到

·持久力:不放棄、堅貞如舊

·反省力:校正能力

當然,我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結合的時候,還應該要注意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周易》裡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只有不斷的結合實際,創新求變,這樣的教育理念才能恆通久遠。

當下,我們正在倡導,要成為「愛國、敬業、誠信、孝敬、友善、勤儉」的新時代好青年。

(八)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

呂不韋《呂氏春秋》中說:「壹引其綱,萬目皆張」。關於教育,我們確實要儘早確定我們現代教育的「綱舉目張」,確定前要反覆論證,一旦確立好了,就不要輕易修改程序。

企業運作講究標準化程序,教育的綱舉目張應該上升「立德樹人、以文化人」。要學會教會孩子們念頭的管理、心量、能量的放大,要明白教育對於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關於怎麼樣「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當下很多教育中的「我要」的方向,最終都要往「我給」的方向轉變,教育核心理念必須要發生重大轉變。

(九)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養成好習慣,並且讓這些好習慣融入到孩子們的潛意識裡,讓孩子們一生受益?

對於好習慣的養成,我們以前有一句俗話——「熟能生巧、巧能生精」。這句話並不高深,但卻還實用。

比如我們前面講的《易經》泰卦交給我們的六種方法和力量,只要我們不斷的反覆學習、練習之後,最終一定能養成慣性般的使用能力,再不斷精進後就能上升到功力深厚的六種功夫。

就像,我們如果愛上一個人,如果到了24小時連做夢都說「我愛你」的程度,那一定就達到「愛人」功夫的境界了。

(十)

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辦教育

中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的好書院都是企業家辦的。

華為的任正非就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在面對國內外採訪時,多次談到對於中國基礎教育、技能教育、高端研究教育等等方面的擔憂。作為巨無霸的華為公司,在研發的投入達到45%的支出,遠超華為銷售的支出。

企業基業長青、家族的興盛,核心還是在價值觀。

好的價值觀形成和統一,關鍵還是要看教育。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看到中國越來越多的優秀成功企業家,開始以不同形式,參與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行動中來。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是時候正本清源,回歸教育的本質

——立德樹人、以文化人。

(黃競石.2020.11.21)

本文為《競石說》卷八「現代教育觀」之第七篇

《競石說》——從「文以化企」到「文以化人」的思考

相關焦點

  • 立德樹人要往實裡去
    高校教師須以認真領會學生、自身與立德樹人三者之間的內在關係為前提,堅持以「立人先立己」「立己以達人」「立人與立己並行」為基本遵循,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立人先立己,做明道信道的道德先行者「立人先立己」,要求高校教師要堅持育人者先育己,立德者先修德原則,將立德修身、自律自強作為立德樹人工作的首要前提。《論語·憲問》記載:「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人。」
  • 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制定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師德師風為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能否抓好思政課關係到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培養,關係到中華民族民族的偉大復興,關係到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抓好思政課,是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思想的重要抓手。
  • 三科統編教材如何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11月26日下午,在美麗的旗山腳下,福州一中舉辦培根鑄魂,立德樹人——三科統編教材育人模式改革研討會。他說,堅持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的創新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 立足類型定位聚焦立德樹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明確要求,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立德樹人是老師的本分
    作為南開園裡著作等身的教書先生、德高望重的教學名師、享譽國內學術界的知名學者,他始終堅守著「教育教學、立德樹人是老師的本分」這一樸素信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生職業、道路的選擇取決於多種因素。但只有個人願望與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吻合、主觀願望與客觀條件相符時,個人願望才能實現。」逄錦聚教授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時寄語南開師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充滿深意亦飽含深情。
  •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可以說,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我們有著堅實的基礎和足夠的自信。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建設教育強國的「定海神針」。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教育發展道路,紮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特就特在我們的教育是黨領導下的教育。
  • 瀘縣第二屆「立德樹人工程」青少年國學大會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從「尋根之旅、立德樹人、感恩勵志、為學日益、山水風雅、壯哉中華」六大主題文化系統對孩子們的國學素養進行了考察。梁才學校語文老師張禮琴說:「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在「立德樹人」思想的指引下,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為宗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喚醒學生的國學意識,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豐富他們的國學知識,以成就他們的美好人生。」
  • 回答好「如何立德樹人」的問題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筆談如果把「立德樹人」比作鵠的,那教師就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以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夠正中靶心。但若「發而不中」,首先要「反求諸身」,是否「手持權衡,足蹈規矩」,也即是說自己的教育教學是否「皆有法焉」。為此,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要做到以下三點。一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教育最鮮亮的底色。我們要清楚,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和專業,更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石培新:深情履行立德樹人的神聖...
    近日,貴州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石培新在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會上說。   石培新說:「做好新時代教書育人工作,離不開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離不開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幹部隊伍。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個問題上,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條戰線的教職員工都有一份責任,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 開封市金明中小學潛心立德樹人,銳意繼往開來
    9月9日下午,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開封市金明中小學「潛心立德樹人,銳意繼往開來」教師慶祝會成功舉辦。全體教師在呂中偉的帶領下鄭重宣誓,宣誓忠於黨的教育事業、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關愛學生、立德樹人。
  • 平度經濟開發區高級中學:涵養文明展新風 立德樹人共圓夢
    學校以立德樹人、多元成才為目標,以青島市「十個一」活動為抓手,凸顯校園文化建設「六性三統一」,形成了以黨建統領、分區鮮明、體驗為主、激勵提升為核心的「彩虹·清韻」校園文化品牌。  黨建統領制度文化剛柔並濟  學校將行政樓打造成黨建基地,提煉出「彩虹·清韻」黨建文化品牌,四個支部同心向黨,砥礪奮進,帶領全校師生在「高效彩虹課堂」的教育教改徵途上揚帆起航,立德樹人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回顧、基本經驗與時代...
    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系統總結黨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經驗,對於新時代黨的立德樹人有著重要意義。新時代,要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的新特點,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 「地評線」東湖評論:破除「五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總體改革方案直擊病灶,體現了中央在教育領域破除「五唯」、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的強大決心。「五唯」評價導向有悖立德樹人初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領域「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給少部分按圖索驥、投機鑽營、慣走「捷徑」者開了綠燈,卻讓踏實幹事、埋頭做事、實心用事者流汗又流淚。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安慶師範大學專題研討思政課建設
    會上,中心組成員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把學習貫徹《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重要文章精神作為學校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要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在「特色」和「成效」上下功夫做文章,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要著力推進課程思政。課程思政的精髓是課程育人。
  • 「良知教育」:立德樹人的實踐路徑
    修文縣政協秘書長,修文中學、修文一中工作指導組組長,教育局原局長袁曜說。修文縣教育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良知教育」,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尋找立德樹人實踐路徑方面走出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後發趕超」的新路。
  • 石國亮: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五中全會深解讀⑤
    隨教育小微一起來看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石國亮的解讀文章《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可以說,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我們有著堅實的基礎和足夠的自信。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建設教育強國的「定海神針」。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教育發展道路,紮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特就特在我們的教育是黨領導下的教育。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石堅:立德樹人 潤物細無聲
    立德樹人 潤物細無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實學。學生在大學裡學什麼、能學到什麼、學得怎麼樣,同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密切相關。……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
  • 市教育局周應華書記為揚州中學第一支部黨員上黨課談立德樹人
    12月16日下午,市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周應華來江蘇省揚州中學參加第一支部專題學習活動,並為第一支部全體黨員上黨課《立德樹人——建設人們心目中的揚州中學》,江蘇省揚州中學黨委書記陸建軍和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薛義榮參加了專題學習和黨課活動
  • 探索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模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本文結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各學生黨支部在發展黨員工作上的系列嘗試,探討未來發展黨員工作該如何築牢理想信念,以及怎樣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模式能夠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  一、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發展黨員工作  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