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0.618這是黃金比例,也可以理解為2/3或3/5這種比例應用在中國書法漢字結構比例上再合適不過。
中國元代著名大書法家趙孟說過:"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移」。這句話說的意思就是:用筆的方法歷來都不容易,字的結構也因不同時而千變萬化,因為中國文字幾萬個,要寫好她不容易。書法她有千年不解之密,萬變不離其宗,今天我們就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開這個秘密。
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院派研究過這數學問題,得出"黃金分割"這個偉大發現。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再系統研究這個黃金比例,這是一個數學問題,黃金分割的定義是AB線段的長度比例中,劃在C點的黃金分割點,這個分割點比例值約等於0.618,這個有點難記,我們也可取近似值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的位置。黃金比例在文藝復興前後,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歐洲人也稱之為"金法","各種算法中最寶貴的算法」,印度稱之為「三數法則」,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比例法。
這個黃金比例的美學價值,應用到建築,藝術,工業產品,工藝設計,人體美學等理論研究。如世界著名大師達文西的作品《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還有《最後的晚餐》中都用了黃金分割。而現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長度平均只佔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臘的著名雕像斷臂維納斯及太陽阿波羅都故意延長雙腿長度,使之與身高的比值為0.618。這就是為什么女人都想擁有魔鬼身材,擁有大長腿的原因了,這就是標準美的比例,漂亮嘛。建築師對數字0.618特別偏愛,無論是古埃及的金字塔,還是法國巴黎的聖母院,或者法國艾菲爾鐵塔,希臘雅典的巴特農神廟,都有黃金分割的足跡。
"黃金分割"這個比例用在中國漢字書寫結構比例上再合適不過,美是相通的,美學的規律也是相通的,只要找到這個比例,那麼要學好漢字的結構,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國的漢字從康熙字典裡面查有五萬個,合體字佔了87%以上,其中從左右結構佔63.7%,上下結構佔23.7%,包圍結構佔8.8%,獨體結構佔3.8%,所以我們掌握了合體字的書寫規律,也就掌握了漢字書寫的規律。
下面我用書法楷書書寫圖例舉例分析:
一、獨體字結構:
上面這個工字,最上一橫和最下一橫的比例為2/3,也就可以看出,如果把最上面一橫寫得太長,把下面一橫寫得太短,或二橫寫得差不多一樣長都不好看,整個字的結構就不行。
這個九字,撇和捺交叉在1/3處,上面橫折長度佔字總寬度為2/3,從交叉處開始,橫折彎鉤也佔總寬度2/3。這些點位都是黃金分割點。
上圖中的土字,中豎長度和最下面橫畫比例也是2/3,中字的中間口的佔寬度和中豎佔比也是2/3,這樣整個字比例協調。
二、合體字左右結構:(寧左勿右)
上圖的堆字,右邊部分佔整個字分2/3,也就是左邊提土旁不能寫寬,只能佔比1/3的位置,這個規律就是左右結構,寧左勿右,寧可把偏旁往左也寫,也不能佔比過右邊。這就是黃金比例原則。
這個情字,左邊的忄旁和右邊佔比,右邊佔比要達到2/3的結構。
以上總結:左右結構的字,左為偏旁的佔比不能超過1/3,右邊部分為主體佔比要達到2/3,如右邊為偏旁的,左邊為主體佔比也是2/3,或者大於一半以上,右邊最寬都不能超過一半結構,這樣寫才能達到審美,這樣的字比例才能協調。
三、合體字上下結構:(寧上勿下)
上面的琴字,上面部分的王字位置不能超過字體結構的一半,下面部分要達到2/3的位置。上面部分筆畫寫時儘量往上寫,不能往下字,佔比超過上下一半的結構都不協調,會顯頭重腳輕。
上面春字的三橫不能寫得過長,下面撇捺展開,達到字體總寬。所以三橫的長度縮短,和寬度佔比2/3,這樣上面收緊,才能突出下面的撇捺伸展的主筆長度。
四、中宮收緊,左右伸展,突出主筆:
以上的中宮收緊與左右伸展,這些都跟主體佔比有關,只有中宮收緊,才能左右伸展,不然中宮散開,整個字要麼很大,要麼很散,筆畫沒有主筆之分。主次結構不協調。這樣的字也不行。
五、半包或包圍結構:
這種半包圍結構或全包圍結構長寬比例,要麼是豎的長方形,要麼是橫的長方形,相對寫成正方形比例的字都顯得呆板,如果正方形的字體沒有用某一主筆去打破,整個字就像臭豆腐塊,很難看,結構比例不協調。
以上總結:0.618黃金分割比例,佔比2/3的線段或分割點位,用在漢字結構書寫再好不過,非常管用。不管是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和全包圍結構,或者獨體字,達到這種結構比例都是美的。寧上勿下,寧左勿右,中宮收緊,才能左右伸展,有主有次。只有掌握好這個結構規律,我們練好字就迎刃而解了。這種黃金比例分割的審美價值和評判標準除了在楷書,行書上,還在章法布局上都是非常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