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國粹,人們收藏書法,一是用來欣賞,用來陶冶情操,達到提升自己審美境界的目的。二是用來保值和增值,跟投資是一個道理。沒有人會傻到拿自己血汗錢來糟蹋的。若範大師的作品掉價,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這些人會跟股票操盤手一樣,進行護盤,想方設法穩住價格,不讓其掉價。每掉一次價,就如同放了一次這些人的血。曾作為近幾年來比較有影響的書畫家,甚至有些人稱之為「國學大師」,說明範曾本人還是有很多人追捧的。
現在市場上範曾的書法潤格費不一,高的有20萬一平尺的,低的也有15萬平尺的,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幾乎是白給都不要的。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他是近代以來書畫界爭議最大、分歧最多、褒貶不一的爭議人物之一。就個人以為其風格獨特,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但是就書法格調稍閒不足,格調較低,線條略顯造做,用筆的線條質量不是很好,不夠質樸高古,在造型上形成模式化流水操作,所以就長線投資來說收藏增值空間不大,筆墨情趣上略有不足。單書法收藏方面來說,個人還是較為傾向當代書法家裡去尋找一些有價值的書法家作品收藏。
書法界有句俗話叫字如其人,其實小編覺得反之亦然,也可以這樣說人如其字。範曾為人最受人詬病的莫過於這幾件事:90年的辭國事件,臺灣的封殺事件,和楠莉女士的既愛江山又愛美人的「美談」,以及後來多次的策劃營銷宣傳事件等。這幾件事,都能從範曾的字裡看出端倪和結果。
綜觀古今中外,有收藏價值的、能流傳千古的藝術家的作品,無一例外都與藝術家的人品光輝、人格魅力有密切關係,再加上對藝術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勤學苦練,這樣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才是真正受到大家認可、喜愛、欣賞、讚揚的。
感覺範曾的書法非常獨特有個性,其書法可能取法魏碑書法。但對那些傳統書法的點畫特徵盡失的方面還是有些不太喜歡。不過作品有畫意。格調氣韻非常高,沒有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和學識是很難表現出如此高格的水平的。如下面的書法作品「萬馬奔騰」,不僅有畫意,而且氣勢磅礴,很有境界。非常明顯的是墨塊和留白的對比,變幻莫測但內部非常和諧統一。如此跨度的線條,能夠處理的整體上和諧均衡,足見其匠心。
國畫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粗略感覺。寫生功夫紮實深厚,作品造型準確生動,洗鍊的構圖,將與主題無關的內容全面減無,於是意境頓出。畫面筆墨和諧統一,自然,沒有那種「骨肉」分離的感覺。衣服和人體骨架的處理的非常到位,就像量體裁衣的尺寸,唯有恰好。
不像有些自吹自擂的「韋大師」的作品,名曰繪畫神品。勾勒的形體線條和皴擦的色塊高度分離。且整個上線條與表現形體的色塊各自為政。如下圖的衣褶和衣服塊面的處理的拙劣,根本無法融為一體。
範曾,在當世的藝術家中,絕對是獨有的現象級人物。範曾之所以在書畫界有今日的江湖地位。有以下幾點,範曾非常善於找焦點包裝推銷自己(範曾年輕時代的美院畢業畫文姬歸漢就能想到並做到請當時的泰鬥級人物郭沫若題詞,在六十年代,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範曾有非常紮實的人物畫造型能力(五,六十年代中國出現了一批連環畫創作大師級人物,範曾是其中精英之一),範曾老師是中國泰鬥級人物畫大師蔣兆和,所以,範曾的白描人物畫,造型精準,用筆精練,題材多樣,神形兼備。名副其實中國白描人物畫第一人。
範曾的精品白描人物畫肯定有真實的市場及傳承價值,至於範曾在世時其畫是否值每平尺二十萬甚至更高。這是見仁見智問題。範曾善於抓住時代熱點來為自己的名氣加溫。使範曾這兩個字在近五十年時間裡始終成為熱詞,金字招牌。論範曾書法,很難獨立成章,但範曾的書法有一個獨有特質,範曾的白描人物畫配上範曾書法,則相得益彰,珠聯璧合!立馬使畫作上升一個檔次與格調!這是同時代其它畫家極難見到的特有現象!
範曾作畫主張用石濤「一畫論」之精義,力追天籟之境,精於白描,尤喜寫意人物。為表現歷史人物之神韻,他潛心研究歷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諸名家之作,他特別推崇陳老蓮和任伯年。範曾的歷史人物畫清新典雅,瀟灑飄逸,詡詡如生, 呼之欲出,風骨獨具。範曾善潑墨人物,力追梁楷、牧溪、石恪諸人,深得海內、外行家推重,是當今中國新文人畫的突出異軍。
範曾亦善書法,用筆得益於漢孔器碑和魏張黑女碑,行書結體受王羲之、文徵明、米芾、黃庭堅諸人影響,博採眾美,自成一家。至於對大師作何評價,範曾先生的二十四字自評最為準確: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我們足可以從這二十四字的自評中,體悟到大師的非凡境界和大家氣象。#藝惠藏#徐朝江小楷書法欣賞——學習書法先學趙楷是不是最好?
殷江林筆墨傳情,為抗「疫」的民族英雄,真正的國家脊梁賦詩讚之
清華美院教授孫嘉英高度的評價了朱曜奎對教育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楊萬裡題曾無逸百與蘇軾跋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