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的莫裡遜組都有哪些大型食肉恐龍?

2020-12-15 科學獵奇

莫裡遜組的大型肉食恐龍有哪些?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了解一下「莫裡遜組」。莫裡遜組是侏羅紀晚期的一個地質層的名稱,它的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美國科羅多洲的莫裡遜,生物學家Arthur Lakes首次發現該地質年代化石的地方,因此得名。

莫裡遜組的涵蓋範圍超過了150萬平方公裡,以美國的懷俄明與科羅拉多為中心,輻射到了加拿大的薩克基萬、亞伯達。該地質層中的巖石以砂泥巖和石灰巖為主。

因此,要弄清莫裡遜組有哪些大型的食肉恐龍,就要從侏羅紀晚期而且出土與北美洲的化石中尋找了。

上圖為:莫裡遜組的三種大型恐龍,第一種為迷惑龍,第二種為巴洛龍,第三種為梁龍

莫裡遜組的食肉恐龍們

由於莫裡遜組是整個美洲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地質層,所以,無論是食草恐龍還是食肉恐龍的種類都有很多,下面我們就簡單的挑幾種有代表性的說一下。

01 蠻龍

蠻龍是侏羅紀時期最強的食肉恐龍,也是侏羅紀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而且蠻龍的體型龐大,平均身長有12米,體重平均也有8噸左右,因此蠻龍又被稱為「侏羅紀暴龍」。

蠻龍生活在距今約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它的化石在美國、葡萄牙、南非、坦尚尼亞、中國都有分布,而在美國分布的蠻龍就恰恰是莫裡遜組中的。

因此,蠻龍不但是莫裡遜組的食肉恐龍,而且是最強的存在。

02 異特龍

異特龍是北美莫裡遜組中數量最多的肉食恐龍之一,當然它也是生存在距今約1.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在眾多的異特龍化石中,最大者體長9.7米,體重約有3.6噸。

從形態上看,異特龍與暴龍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的眼睛上方有角冠,而且在頭骨上有兩個大洞,生物學家分析,它的兩個大洞大幅度的減輕頭部給身體帶來的負擔。

作為一種大型的食肉恐龍,異特龍的主要食物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龍為主,比如迷惑龍、劍龍等等。

(異特龍頭骨化石)

03 角鼻龍

角鼻龍也是莫裡遜組中常見的一種大型食肉恐龍,但是它的體型比起異特龍來要小一些,從已發現的化石看,角鼻龍的體長約在5米左右,體重平均在500公斤左右。

從外觀上看,它與其他的食肉恐龍區別不大,但是相比而言,它的牙齒更加的鋒利,在鼻子上方長有一個角,這也是它命名的主要原因。而且角鼻龍的尾巴長且扁平,與鱷魚的尾巴非常接近。因此,生物學推斷,它可能也是一種半水生的恐龍,而且在淺水區以偷襲其他恐龍以及水裡的魚類為食。

而這種推斷恰好也解釋了,為什麼角鼻龍體型比異特龍這種大型食肉恐龍小,還能在同一區域生存的原因-生態位不同。

總結

以上三種恐龍是侏羅紀晚期體型最大的食肉恐龍,而且它們在莫裡遜組的地質層中都有被發現。總的來說,在恐龍時代,從侏羅紀晚期開始,食肉恐龍的體型才真正的開始變大,到了白堊紀,大型恐龍比比皆是。像角鼻龍這種體型的恐龍,放在白堊紀最多算一種中型的食肉恐龍,但是在侏羅紀晚期,它勉強能夠算得上大型食肉恐龍。

相關焦點

  • 《侏羅紀世界2》曝新恐龍造型圖,5大食肉恐龍即將炫酷登場
    萬眾期待的怪獸大片《侏羅紀世界2》即將在暑期上映,關於影片中各種恐龍的造型正在接連曝出,影片最新曝光了新登場的重量級恐龍重爪龍的清晰官方造型和設定:從圖中我們能看出,片中的這隻重爪龍身長9.3米,體重2噸,重爪龍名字意思是很重的爪子,指的是其具有非常大的前爪,與霸王龍的小爪子形成鮮明對比
  • 像霸王龍一樣大的食肉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澳大利亞
    古生物學家已經分析了昆士蘭州南部11個地點的151至1.65億年前的恐龍足跡,其中大多數產生了大型(長30至50釐米)和非常大型(長於50釐米)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包括澳大利亞最大的食肉恐龍足跡(長79釐米)。
  • 同樣都是恐龍稱霸,侏羅紀和白堊紀環境有什麼區別?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時間段,其中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記,開始於2億13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略有誤差),共持續了5360萬年。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1億4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略有誤差),共持續了8000萬年。
  • 《侏羅紀世界2》曝宣傳圖,食肉牛龍登場,新變異恐龍大鬧城市
    喜歡看怪獸的觀眾一定都不會錯過《侏羅紀公園》這個經典的怪獸大片,而今年6月份該系列的第5部作品《侏羅紀世界2失落王國》將上映,近日影片曝光了部分最新宣傳圖,讓我們對於影片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首先影片導演已經保證了片子裡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恐龍陣容,我們將會看到許多新面孔,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食肉牛龍」,因為它的一雙「牛角」辨識度十分高,而近日官方曝光了其完整造型圖:從圖中給出的設定可以看出,這隻食肉牛龍體長10.4米,重1.5噸。食肉牛龍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正在「小跑」
    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由發現的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證據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日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由攀巖愛好者在重慶主城區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組織相關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的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侏羅紀大型肉食恐龍「出沒」重慶中心城區 當時它正在「小跑」
    近日,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科研論文發表於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上,研究確認了該恐龍足跡為卡巖塔足跡,距今約一億九千萬年,且可以歸入其模式種,霍氏卡巖塔足跡,為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據了解,該足跡群位於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巖表面,共有46個三趾型獸腳類足跡。
  • 《侏羅紀世界2》爆新款恐龍,異特龍一口KO牛龍,霸王龍恐不敵!
    霸王龍一說到霸王龍,我就無意識的想起來「藍貓淘氣三千問」,不知道有多少網友看過。霸王龍身處於白堊紀時代,堪稱當時恐龍霸主,體格非常強大,而且非常靈活,動作非常迅速。在電影當中霸王龍同樣是最為兇猛的恐龍之一,秒殺影片中的迅猛龍,在第三部當中不幸被棘背龍所擊敗。
  • 《侏羅紀世界2》恐龍種類大盤點,第七個是龍中哈士奇
    大家都知道,《侏羅紀世界2》今天在中國大陸上映,該影片作為《侏羅紀世界》的續集,主要講述了在侏羅紀世界主題公園及豪華度假村被失控的恐龍們催後四年後,那布拉爾島已經被人類遺棄,島上倖存的恐龍們在島上肆意生活,而島上的休眠火山開始甦醒活躍,此時歐文(克裡斯·帕拉特飾)與克萊爾(布萊斯·達拉斯·霍華德飾
  • 《侏羅紀世界進化》基礎恐龍實力排行
    導 讀《侏羅紀世界進化》無論是肉食還是草食恐龍,都是有攻擊力這一屬性的,各位玩家知道每種恐龍的戰鬥力能在遊戲中排第幾麼?下面為大家帶來《侏羅紀世界進化》基礎恐龍實力排行,一起來看看吧。
  • 《侏羅紀世界》系列新恐龍造型曝光,似鱷龍登場,還有風神翼龍
    自從導演說了在《侏羅紀世界3》中不會登場新的混種恐龍,大家就一直都在猜會有什麼新的古生物角色登場,畢竟侏羅紀系列看的就是「鬥獸」,作為《侏羅紀世界》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肯定要給霸王龍安排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而曾經比霸王龍要更大更兇猛的棘龍(現在時代變了)已經登場過了,其他與霸王龍體型類似的恐龍們又沒有形象特別突出的
  • 鱗片上有感覺器官 食肉恐龍或用尾巴來釣魚
    德國侏羅紀時期小型食肉恐龍重建圖。箭頭所指的是位於尾巴下部鱗片上的感覺器官。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古科學研究中心的菲爾·貝爾博士10月7日在《當代生物學》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研究來自德國的侏羅紀時期一隻年幼恐龍化石,發現這隻約1.55億年前的食肉恐龍的皮膚擁有感覺器官。
  • 重慶中心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新華網 發  新華網重慶6月1日電(韓夢霖)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該局組織的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確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影片中的恐龍——毀滅君王龍,由霸王龍演變出的大型食肉恐龍
    事實上,超暴龍並不存在,在電影《金剛》的設定中,超暴龍為霸王龍歷經N年演變之後,生存至白堊紀以後的大型食肉恐龍,在《金剛》的世界觀中,其學者認為毀滅君王龍是"如果霸王龍六千五百萬年前能躲過一劫的話,可能會演變出來的結果"。在《金剛》的角色設定中,一般的毀滅君王龍,臀部高度可達4.5米,頭部高度為6.2到7米,最重可達20噸。
  • 美泰再曝17種新恐龍,《侏羅紀世界》劇集或出現帝王鱷魚、鯊齒龍
    美泰(Mattel)出的恐龍模型大家應該都知道,不少人應該也有收集,在前段時間SDCC上美泰在展會上整了個侏羅紀模型系列的展臺,在其中展示了未來即將出品的新的《侏羅紀》系列的恐龍模型,其中有17個新的物種將會出現在他們名為「原始攻擊」的新主題模型中。主創並沒有在會上真正揭示具體是哪17個物種,不過從剪影中還是隱約能夠辨認出一些特殊的物種。
  • 介紹陸地上幾種食肉恐龍:鯊齒龍單挑棘龍,誰的勝率大?
    2、躍龍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
  • 巨型的食肉恐龍-霸王龍
    暴龍頭顱骨與人的比例目前已知最大型的暴龍頭顱骨長達1.6米。與其他獸腳類恐龍相比,暴龍的頭顱骨非常大,並有許多不同特徵。暴龍的頭顱骨後方寬廣,口鼻部狹窄。頭顱骨上有大型洞孔,可減輕頭部重量,並提供肌肉附著點。頭顱骨的許多骨頭內有微小的空間,可使頭部較輕、更為靈活。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最新成果的科研論文發表在SCI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研究確認了該恐龍足跡為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為亞洲保存最完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重慶市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代輝、重慶市地質調查院研究館員魏光飈等專家學者共同完成。
  • 最強的海洋恐龍有哪些,海裡面最厲害的恐龍你絕對不知道!
    注意以下幾種遠古海洋動物只是名字帶有龍,並不是恐龍,為了方便下面簡稱為海洋恐龍史前時期的地球物種非常豐富,除了陸地具有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外,海洋裡還生活著各種兇猛異獸,從已知地球上發現的動物來看,海洋裡的動物無疑體型更為巨大,性格更加兇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