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五虎上將,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其實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並在文學作品、歷史書籍、個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記錄,在民間更是以藝術的形式被廣為流傳。
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早年犯事,流落到涿郡,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跟隨劉備顛沛流離。一生戰績輝煌,溫酒斬華雄,陣斬顏良,水淹七軍,逼降于禁、擒獲龐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十二月,關羽率十餘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裡的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 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裡」(或稱「魂歸山西」)。
張飛字益德,與結拜兄弟關羽並稱為「萬人敵」。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六月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仇,讓張飛從閬中出兵江州。
因為張飛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果然,張飛臨出兵前,被其麾下將領張達﹑範強(演義中誤寫作範疆)謀殺,並將張飛的首級去投奔孫權,張飛軍營都督送表給劉備,劉備聽聞後不由得嘆道:「噫!飛死矣。
公元261年趙雲去世,被追諡為「順平侯」趙雲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
馬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省興平市)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關中,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之後馬超知道張魯不是幹大事業的人,於是寫信給劉備,請求歸附,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馬超患了重病,上疏給劉備:「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 同年十二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
黃忠字漢升,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劉備佔領荊州時,黃忠跟隨韓玄向劉備投降。
劉備與劉璋決裂,黃忠與卓膺率兵自葭萌關向成都進兵。黃忠在戰鬥中,常衝鋒陷陣,勇毅冠絕三軍,一路攻到涪城,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
在漢中與曹操軍隊對峙時,黃忠隨同劉備出徵。黃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將夏侯淵斬殺於南圍鹿角。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黃忠去世,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有三國名將黃忠的墓。
趙雲字子龍,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最先是投奔公孫瓚的,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趙雲得以與劉備深交。之後在鄴城和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劉備無力抵抗,不戰而逃,危急之下,劉備丟棄妻子。混亂中不見了趙雲,有人說趙雲往曹操那裡去了,劉備直接用手戟打過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而後,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
公孫瓚曾問投奔的趙雲「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我們常山人經過商議討論,決定要追隨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並不是因為我們要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五虎上將中,關羽兵敗被殺,身首異處,死的慘烈,張飛兵變被殺,被手下殺死,死的憋屈,馬超40多歲病死,死的無奈,黃忠雖老但最後還能發光發熱,死而無憾。趙雲應該是結局最好的了安享晚年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