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品牌君
每次微信一上線新表情,就會橫掃各大社交平臺熱搜榜,這次也不例外。
前兩天其宣布新增6個表情包,分別為:翻白眼、666、讓我看看、嘆氣、苦澀、裂開。很快,新表情包相關話題就沸騰全網。
頂級流量「表情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沒表情包,很難聊天。
現在許多人都常備著上百個表情包素材,以應對不同對話場景。越來越來人表示,已經沒法純靠文字與別人溝通。
有數據統計顯示,微信用戶每日表情包發送量在6億次左右,只有約20%用戶每天使用表情包不足10次。
#微信新表情#話題閱讀量17.2億,17.2萬人參與討論;#原來微信新表情來自五阿哥#話題閱讀量5.4億,7.1萬人參與討論;#微信新表情的正確打開方式#話題閱讀量3.5億,5.6萬人參與討論……
這數據,妥妥頂流本流!
表情包已成為日常衝浪必備道具、擁有極強流量號召力這一點相信沒人會反對。可你有沒有想過,它為什麼能備受追捧,成功融入我們日常生活?
通常來說,某個事物會被眾人喜愛可能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有趣,二是有用。
顯然,表情包全佔了。
所以說它能晉升為頂流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夠有趣。《都挺好》熱播時候,劇中人物蘇大強相關衍生表情包火遍全網。《還珠格格》也靠著小燕子與爾康的表情包實現二次翻紅,很多劇迷都表示想重溫經典。
有趣表情包的娛樂作用,絲毫不亞於任何電視劇或是綜藝節目。它能讓參與者感到快樂。
至於「有用」其實也很好理解。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遇到過以下情況:
1. 久不聯繫的人,忽然開始尬聊,頻頻接不下去話。
2. 晚上已經很困,聊天對象卻還在喋喋不休輸出,不知道該如何停止這場對話。
3. 回復「恩」覺得太冷漠,卻又想不出其他合適文案。
很多人遇到上述略顯尷尬情況時都會感到困擾,覺得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
表情包的出現,讓「難題」迎刃而解。
品牌與表情包
隨著表情包的走紅,表情包營銷成為備受品牌青睞的一大新型營銷方式,不少企業都希望能蹭一蹭表情包熱度,助力品牌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今年6月,麥當勞上線一套品牌專屬表情包。還為表情包主角取了個土中帶酷的名字「翠芝」,是脆汁的諧音。
包括但不限於三隻松鼠、肯德基、星巴克其實都嘗試過出表情包。
乘表情包東風,順勢策劃波營銷本來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是相當聰明的做法。
但比較遺憾的是,我們可以看到,品牌們做的表情包鮮少「出圈」,極少有品牌做出讓受眾在日常生活中高頻次使用的表情包。
細思背後原因,品牌君覺得可能是因為部分品牌並沒真正理解表情包營銷背後傳播邏輯,以為隨隨便便做套圖就算是參與了。
SocialBeta調查顯示,有50%的人知道但沒用過品牌所出表情包,覺得其不夠social。
還是那句話,表情包也好推廣文案也罷,想要讓消費者喜歡,就得使傳播內容「有趣」或「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