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波蘭戰役中的波蘭騎兵,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騎兵們舉著馬刀去砍坦克。這是一個從二戰的波蘭戰役就流傳的故事,被德國和波蘭雙方所默認。報導此事的義大利記者描繪了波蘭騎兵衝向坦克的場面,而在《第三帝國的興亡》這一本書裡,更是將這個故事放大了,以至於這個故事似乎變成了一種既定事實。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之中,波蘭騎兵究竟做了什麼?他們真的揮舞馬刀衝向坦克嗎?
答案是沒有,勇敢的波蘭騎兵們並沒有這樣做,相反,他們做出了用生命做出了偉大的犧牲,也證明了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自己的勇氣…………
一、糟糕的戰局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進攻,這場進攻來的兇猛而突然,波蘭方面並沒有完全做好準備。相比於德軍動員了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託化師和29個步兵師,總兵力高達88.7萬人,並且擁有1939架各式作戰飛機和2800輛坦克而言的龐大軍隊,波蘭的力量薄弱的可怕。雖然波蘭擁有一百萬大軍,但是卻只有二十六個步兵師、三個山地步兵師、外還有三個摩託化旅和14個大型的騎兵旅,可作戰飛機卻僅有900架,坦克和裝甲車也僅有870輛。
雙方的力量一眼看去就知道,波蘭軍隊已經沒有了優勢,單純從技術裝備而言,波軍已經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而在戰略上波蘭也犯了錯誤,波蘭人判斷德軍會從西部進攻,而不是從北部和南部發動進攻。因為北部有太多的溼地,導致了進攻路線十分狹窄,而南部則是喀爾巴阡山,道路曲折不適合部隊展開。於是波蘭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德國人會從西部來,於是將主要防禦方向放在了西部。
可結果德國人恰恰是從北部和南部來的,波蘭人一切的準備錯了,再加上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防線迅速被撕開了巨大的缺口,德軍各步兵師和摩託化步兵師蜂擁而入,戰線岌岌可危。位於但澤走廊部署的波軍波莫瑞集團軍更是處於危險境地之中,幾乎是開戰第一天他們就陷入了德國北部集團軍群的第四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的夾擊之中,如果不出現什麼意外的話,波莫瑞集團軍就會成為第一個被德軍合圍殲滅的集團軍。
波莫瑞集團軍如果要擺脫這樣的困境,就必須立刻脫離和德軍的接觸,向後方的防線進行轉移。然而在戰爭中撤退是最複雜的戰爭形式,更別提現在防線已經千瘡百孔,德軍已經深入波蘭境內的情況下了。如果沒有部隊做出犧牲,為整個集團軍進行斷後的話,恐怕波莫瑞集團軍只會被趕上來的德國人打散,到時候撤退就會變成潰退了。當然,如果留下斷後的部隊,那麼這支部隊也一定會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
但沒有辦法,這就是戰爭,必須有人做出犧牲…………
二、騎兵的悲壯逆襲
做出犧牲的是波蘭陸軍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這個騎兵團部署在波美拉尼亞的克羅加提附近,該團得到的命令是去遲滯德國第四集團軍的第19裝甲軍的左翼的第20摩託化步兵師發動進攻,力求能夠遲滯對方的行動。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的指揮官卡昔米爾茲·馬斯塔爾基上校是個久經沙場的老騎兵了,他自波蘭獨立開始就打過很多戰役了。他知道自己部隊的實力,千多名騎兵和幾輛TKS輕型坦克,這次進攻註定會失敗。
"年輕人,我知道執行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他的部下詢問馬斯塔爾基上校對於這個命令的看法時,馬斯塔爾基上校如此說道。他也只能這樣說,因為這確實是一場註定失敗的進攻。換言之,他們是為了讓主力部隊能夠轉移的'棄子',用來儘可能的為主力部隊的撤退爭取時間。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道殘忍的命令,只不過必須有人去做出這個犧牲。
馬斯塔爾基執行了這道命令,他命令自己的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開始行動,第一騎兵分隊的指揮官尤尼茲·斯維希阿卡少校將領導這次進攻,率領兩個騎兵分隊和幾輛TSK輕型坦克發動進攻。剩下的兩個騎兵分隊與剩下的TKS輕型坦克將則作為預備隊使用,以防出現什麼意外情況。進攻時間將在晚上19點左右,這是因為馬斯塔爾基上校認為德軍可能會因此鬆懈下來,對於騎兵的進攻和撤退都會有幫助。
晚上19點左右,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的250餘名騎兵在斯維希阿卡少校的領導下,對正在突丘拉森林休息的德軍第20摩託化步兵師下屬的第76步兵團發動了進攻。德軍步兵們認為自己已經戰勝了波蘭人,全然沒有料到會遭到波軍的逆襲。德軍步兵們有關於騎兵的恐懼心理被喚醒了,第76步兵團的前鋒部隊徹底被波蘭騎兵們衝散,德軍步兵們拋下武器一鬨而散,生怕自己成為波軍的俘虜。
坦言將說,這次騎兵進攻是成功的,它出其不意的擊潰了德軍的步兵們,突丘拉森林的路口已經歸屬於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了。但還不等他們在這裡布置防線,德軍第20摩託化步兵師下屬的裝甲偵察營一部就從森林的另一側殺了出來,裝備了裝甲偵察車的德軍立刻用MG34通用機槍和20毫米機關炮掃射波蘭騎兵。波蘭騎兵只能向另一側的山丘後方轉移,在這個過程裡勇敢的斯維希阿卡少校不幸被德國人的機槍擊中落馬,同樣勇敢的馬斯塔爾基上校策馬回身試圖營救他,卻也不幸被德軍的機炮殺死。
三、被掩蓋的真相
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失敗了,可他們也獲得了成功。因為摸不清波軍的真實意圖和實力,古德裡安的第四集團軍被迫停下進攻步伐,這讓正在丘涅希戰役裡苦戰的波軍第1步槍營和基瑟斯克國防營得以撤出戰場。而這並非是唯一的一次騎兵攻擊,古德裡安曾回憶他的部隊當時出現了巨大的混亂,似乎到處都可能有波蘭騎兵出現,他的幕僚們甚至戴起了鋼盔,部隊也因此停滯了一段時間,以防止再次遭到波蘭騎兵的逆襲。
至於為何這場英勇的逆襲之戰,會變成一個刀砍坦克的荒唐故事,這就要從義大利的戰地記者印德羅·蒙特列裡說起了。他在9月2日抵達了克羅加提,看到了倒斃在地的戰馬和那些英勇的波軍騎兵的遺體,以及那些正從旁邊經過的德國二號輕型坦克。蒙特列裡想當然的認為波軍騎兵進攻了的德國裝甲部隊,於是在拍照後寫了這麼一篇報導——勇敢的波蘭騎兵英勇無畏的進攻了德國裝甲部隊,試圖以生命為代價阻擋這些鋼鐵造物,但因為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波蘭騎兵最終只能飲恨而終。
蒙特列裡這篇報導在發表之後,德國宣傳刊物《國防軍》將其又添油加醋的修改了一番,然後於9月13日發表了出來。文中極盡所能的污衊波蘭騎兵是用長矛和馬刀攻擊坦克,以證明波蘭人都愚昧無知,是落後野蠻的存在。但實際上波蘭騎兵擁有包括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步槍在內的武器,具備在防禦戰裡對抗坦克的能力,波蘭騎兵本身也是作為翻版的'摩託化步兵'使用的,絕非是什麼愚昧無知的存在。
結語
在波蘭戰役裡,有明確記錄的波蘭騎兵部隊的進攻是16支,他們都是用生命在為戰友們爭取時間。只可惜因為德國人的虛假報導,再加上許多斷章取義的'證據'和見解,導致了真相幾乎被徹底的掩埋了,英勇的波蘭騎兵們也成為了愚昧無知的代言詞,這不由得讓人為之扼腕。但真相不會永遠被掩埋,這些勇敢的騎兵們的故事也不會永遠的被掩埋,他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功績終將被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