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戰役中的騎兵輓歌,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的悲壯一戰

2020-12-27 騰訊網

如果提起波蘭戰役中的波蘭騎兵,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騎兵們舉著馬刀去砍坦克。這是一個從二戰的波蘭戰役就流傳的故事,被德國和波蘭雙方所默認。報導此事的義大利記者描繪了波蘭騎兵衝向坦克的場面,而在《第三帝國的興亡》這一本書裡,更是將這個故事放大了,以至於這個故事似乎變成了一種既定事實。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之中,波蘭騎兵究竟做了什麼?他們真的揮舞馬刀衝向坦克嗎?

答案是沒有,勇敢的波蘭騎兵們並沒有這樣做,相反,他們做出了用生命做出了偉大的犧牲,也證明了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自己的勇氣…………

一、糟糕的戰局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進攻,這場進攻來的兇猛而突然,波蘭方面並沒有完全做好準備。相比於德軍動員了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託化師和29個步兵師,總兵力高達88.7萬人,並且擁有1939架各式作戰飛機和2800輛坦克而言的龐大軍隊,波蘭的力量薄弱的可怕。雖然波蘭擁有一百萬大軍,但是卻只有二十六個步兵師、三個山地步兵師、外還有三個摩託化旅和14個大型的騎兵旅,可作戰飛機卻僅有900架,坦克和裝甲車也僅有870輛。

雙方的力量一眼看去就知道,波蘭軍隊已經沒有了優勢,單純從技術裝備而言,波軍已經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而在戰略上波蘭也犯了錯誤,波蘭人判斷德軍會從西部進攻,而不是從北部和南部發動進攻。因為北部有太多的溼地,導致了進攻路線十分狹窄,而南部則是喀爾巴阡山,道路曲折不適合部隊展開。於是波蘭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德國人會從西部來,於是將主要防禦方向放在了西部。

可結果德國人恰恰是從北部和南部來的,波蘭人一切的準備錯了,再加上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防線迅速被撕開了巨大的缺口,德軍各步兵師和摩託化步兵師蜂擁而入,戰線岌岌可危。位於但澤走廊部署的波軍波莫瑞集團軍更是處於危險境地之中,幾乎是開戰第一天他們就陷入了德國北部集團軍群的第四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的夾擊之中,如果不出現什麼意外的話,波莫瑞集團軍就會成為第一個被德軍合圍殲滅的集團軍。

波莫瑞集團軍如果要擺脫這樣的困境,就必須立刻脫離和德軍的接觸,向後方的防線進行轉移。然而在戰爭中撤退是最複雜的戰爭形式,更別提現在防線已經千瘡百孔,德軍已經深入波蘭境內的情況下了。如果沒有部隊做出犧牲,為整個集團軍進行斷後的話,恐怕波莫瑞集團軍只會被趕上來的德國人打散,到時候撤退就會變成潰退了。當然,如果留下斷後的部隊,那麼這支部隊也一定會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

但沒有辦法,這就是戰爭,必須有人做出犧牲…………

二、騎兵的悲壯逆襲

做出犧牲的是波蘭陸軍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這個騎兵團部署在波美拉尼亞的克羅加提附近,該團得到的命令是去遲滯德國第四集團軍的第19裝甲軍的左翼的第20摩託化步兵師發動進攻,力求能夠遲滯對方的行動。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的指揮官卡昔米爾茲·馬斯塔爾基上校是個久經沙場的老騎兵了,他自波蘭獨立開始就打過很多戰役了。他知道自己部隊的實力,千多名騎兵和幾輛TKS輕型坦克,這次進攻註定會失敗。

"年輕人,我知道執行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他的部下詢問馬斯塔爾基上校對於這個命令的看法時,馬斯塔爾基上校如此說道。他也只能這樣說,因為這確實是一場註定失敗的進攻。換言之,他們是為了讓主力部隊能夠轉移的'棄子',用來儘可能的為主力部隊的撤退爭取時間。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道殘忍的命令,只不過必須有人去做出這個犧牲。

馬斯塔爾基執行了這道命令,他命令自己的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開始行動,第一騎兵分隊的指揮官尤尼茲·斯維希阿卡少校將領導這次進攻,率領兩個騎兵分隊和幾輛TSK輕型坦克發動進攻。剩下的兩個騎兵分隊與剩下的TKS輕型坦克將則作為預備隊使用,以防出現什麼意外情況。進攻時間將在晚上19點左右,這是因為馬斯塔爾基上校認為德軍可能會因此鬆懈下來,對於騎兵的進攻和撤退都會有幫助。

晚上19點左右,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的250餘名騎兵在斯維希阿卡少校的領導下,對正在突丘拉森林休息的德軍第20摩託化步兵師下屬的第76步兵團發動了進攻。德軍步兵們認為自己已經戰勝了波蘭人,全然沒有料到會遭到波軍的逆襲。德軍步兵們有關於騎兵的恐懼心理被喚醒了,第76步兵團的前鋒部隊徹底被波蘭騎兵們衝散,德軍步兵們拋下武器一鬨而散,生怕自己成為波軍的俘虜。

坦言將說,這次騎兵進攻是成功的,它出其不意的擊潰了德軍的步兵們,突丘拉森林的路口已經歸屬於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了。但還不等他們在這裡布置防線,德軍第20摩託化步兵師下屬的裝甲偵察營一部就從森林的另一側殺了出來,裝備了裝甲偵察車的德軍立刻用MG34通用機槍和20毫米機關炮掃射波蘭騎兵。波蘭騎兵只能向另一側的山丘後方轉移,在這個過程裡勇敢的斯維希阿卡少校不幸被德國人的機槍擊中落馬,同樣勇敢的馬斯塔爾基上校策馬回身試圖營救他,卻也不幸被德軍的機炮殺死。

三、被掩蓋的真相

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失敗了,可他們也獲得了成功。因為摸不清波軍的真實意圖和實力,古德裡安的第四集團軍被迫停下進攻步伐,這讓正在丘涅希戰役裡苦戰的波軍第1步槍營和基瑟斯克國防營得以撤出戰場。而這並非是唯一的一次騎兵攻擊,古德裡安曾回憶他的部隊當時出現了巨大的混亂,似乎到處都可能有波蘭騎兵出現,他的幕僚們甚至戴起了鋼盔,部隊也因此停滯了一段時間,以防止再次遭到波蘭騎兵的逆襲。

至於為何這場英勇的逆襲之戰,會變成一個刀砍坦克的荒唐故事,這就要從義大利的戰地記者印德羅·蒙特列裡說起了。他在9月2日抵達了克羅加提,看到了倒斃在地的戰馬和那些英勇的波軍騎兵的遺體,以及那些正從旁邊經過的德國二號輕型坦克。蒙特列裡想當然的認為波軍騎兵進攻了的德國裝甲部隊,於是在拍照後寫了這麼一篇報導——勇敢的波蘭騎兵英勇無畏的進攻了德國裝甲部隊,試圖以生命為代價阻擋這些鋼鐵造物,但因為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波蘭騎兵最終只能飲恨而終。

蒙特列裡這篇報導在發表之後,德國宣傳刊物《國防軍》將其又添油加醋的修改了一番,然後於9月13日發表了出來。文中極盡所能的污衊波蘭騎兵是用長矛和馬刀攻擊坦克,以證明波蘭人都愚昧無知,是落後野蠻的存在。但實際上波蘭騎兵擁有包括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步槍在內的武器,具備在防禦戰裡對抗坦克的能力,波蘭騎兵本身也是作為翻版的'摩託化步兵'使用的,絕非是什麼愚昧無知的存在。

結語

在波蘭戰役裡,有明確記錄的波蘭騎兵部隊的進攻是16支,他們都是用生命在為戰友們爭取時間。只可惜因為德國人的虛假報導,再加上許多斷章取義的'證據'和見解,導致了真相幾乎被徹底的掩埋了,英勇的波蘭騎兵們也成為了愚昧無知的代言詞,這不由得讓人為之扼腕。但真相不會永遠被掩埋,這些勇敢的騎兵們的故事也不會永遠的被掩埋,他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功績終將被人認可。

相關焦點

  • 波蘭騎兵旅重創德國王牌裝甲師
    然而在短暫的「德波戰爭」中,卻有一支裝備簡陋的波蘭騎兵旅堅守在邊境小城摩克拉,讓德軍王牌第4裝甲師吃足了苦頭,譜寫了二戰史上傳奇一頁。  作戰背景  波蘭邊境小城摩克拉是跨歐國際鐵路進入波蘭南部的第一站,往西是德國西裡西亞工業區,往東則是波蘭重鎮羅茲,堪稱交通咽喉,德軍侵略波蘭的「白色方案」中將佔領摩克拉視為「奪門一擊」,為後續兵團攻入波蘭腹地打開缺口。
  • 軍史上流傳最廣的謠言,波蘭騎兵打坦克到底是怎麼回事?
    波蘭翼騎兵以後騎兵就成為波蘭軍隊的輝煌,屢建奇勳,甚至到了1920年的蘇波戰爭,波蘭騎兵還打敗了蘇聯軍隊王牌——布瓊尼的第一騎兵軍,這些都使騎兵在波蘭軍隊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樣到了二戰爆發時波蘭陸軍中仍有大量騎兵部隊,精銳騎兵旅就有11個之多。
  • 二戰時波蘭騎兵真是拿馬刀和長槍,迎戰德軍坦克嗎
    特別是在1934年,波蘭陸軍專門頒布條令,將騎兵的馬刀長槍從標準裝備中撤出,只有少量長槍被用於懸掛軍旗,馬刀也僅作為指揮官的佩刀。 到1939年時,波軍騎兵的裝備已全部升級。 以其3團制騎兵旅為例:全旅6100餘人,有戰馬5100匹,卡車、裝甲車等摩託化載具65臺,共裝備輕機槍89挺、重機槍81挺、反坦克槍66支,46毫米迫擊炮9門、81毫米迫擊炮2門、反坦克炮14門、75毫米野炮12門、40毫米高炮2門,其重火器數量與步兵野戰旅相差不大。
  • 詳解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獵騎兵、槍騎兵
    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槍騎兵、獵騎兵是15世紀到19世紀的歐洲騎兵兵種。在滑鐵盧戰役中,這些騎兵悉數上場,法國文豪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對他們在戰場上的風採做了令人血脈噴張的精彩描寫。 胸甲騎兵是裝備了胸甲、馬刀和火槍的騎兵,是中世紀歐洲重騎兵的延續。
  • 蒙古國軍諾門坎戰役的騎兵英雄,擊斃日軍中佐東八百藏
    1938年決定蘇日關係的一戰,諾門坎戰役中,表現出很多英雄人物,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蘇軍外,作為聯軍的蒙古國軍隊也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出色,其中最出彩的是蒙古國騎兵,讓日軍也心驚膽寒。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下面的這位蒙古國軍的騎兵師長丹達爾。
  • 狂妄自大的波蘭,面對德軍閃電戰竟只撐了18天!閃擊波蘭戰役
    一戰結束以後波蘭作為歐洲中部的一個新興地區強國,一度打敗了蘇聯,從德國身上奪取了半個西裡西亞地區,1938年波蘭出兵搶奪特申並使用手頭僅有的機械化部隊和空軍玩了一出障眼法,唬得小鬍子希特勒錯誤估算了波蘭的力量推遲了進攻波蘭的時間,然而一年後德國僅僅只擁有18天就消滅了這個令人厭惡的波蘭。
  • 世界軍服百科:圖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騎兵軍服
    (上圖)第2巴伐利亞「塔克西斯」偵察騎兵團的一名中士,1918年。 (上圖)第20槍騎兵團的一名二等兵,1914年。
  • 美騎兵第1師差點被我軍團滅,美軍士兵:這簡直是一場中國式葬禮
    下午13時,第115師第343團首先攻佔龍山洞陣地,向雲山戰役打響了第一槍。也許敵人已經注意到危險的降臨。15時30分,我方觀察員報告說,發現雲山外圍的坦克、汽車和步兵正在向南移動,似乎有撤退的跡象。115師長王陽立即向郡長吳信川提出了要求。不能白白放走運山賊,建議提前發起總攻!吳信川下達命令後,115師帶頭抄下敵人的後路,準備一舉圍殲敵人。
  • 馬背上的死亡天使——屹立於戰火中的波蘭翼騎兵
    翼騎兵的脾氣,他們拿破崙時代的槍騎兵後輩也完好地繼承了萊比錫會戰過程中,一支5人左右奧地利混編騎兵小隊遭遇了40人規模的法軍騎兵,小隊長攔住了一名準備衝鋒的波蘭騎兵,波蘭騎兵憤憤不平地說(我沒有數敵人數量的壞習慣!)
  • 歐洲騎士團和蒙古騎兵之間的PK
    當蒙古騎兵西徵歐洲時碾壓了強大歐洲騎士團。為什麼我們印象中精銳的歐洲騎團會敗給蒙古騎兵呢?1241年4月,在瓦爾斯塔特平原上(波蘭列格尼卡附近),蒙古騎兵和歐洲騎士團在戰場上對峙。由蒙古西徵的統帥拔都帶領2萬人對壘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波蘭軍隊大約有4萬人。
  • 大國陸軍欲將騎兵改成坦克團,民眾怒了:這是背叛歷史拋棄傳統!
    據外媒報導,印度陸軍正計劃將其著名的第61騎兵團——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一個仍然以馬匹為主要載具的現役兵團,改編成一支裝備主戰坦克的正規化裝甲作戰部隊。這對於印度陸軍來說應該算是一個「脫虛向實」的好消息,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這一消息的傳出卻在印度軍事愛好者圈子中一石激起千層浪。
  • 波蘭翼騎兵,歐洲騎士最後的榮光
    波蘭的翼騎兵(Winged Hussar)不應當與另一類hussar,即hussards相混淆,後者發展於匈牙利,是十八世紀以來在各國軍隊,也包括波蘭軍隊中非常流行的驃騎兵的祖先。波蘭的翼騎兵同樣起源於匈牙利,但他們成長于波蘭的土地上並產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他們不再只是輕武裝的散兵遊勇,而是出色地糅合了東西歐的騎兵元素,並於同時發揚了本地傳統與當代創新的優勢。
  •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的武器裝備
    法國胸甲騎兵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騎兵大多會裝備有一把馬槍和兩把手槍。滑鐵盧之戰,尼德蘭卡賓槍騎兵(右)衝擊法國胸甲騎兵(左)胸甲曾經歷了一段幾乎絕跡的歷史,在18世紀末就很少見了,當時只有奧地利還有胸甲騎兵編制。
  • 波蘭翼騎兵,號稱天主之矛,曾橫掃歐洲大陸,為何最後突然消失
    波蘭翼騎兵最早見於16世紀,此時歐洲正處於中世紀教會主導下,這隻騎兵團曾經幫助教皇徵沙俄、抗瑞典、討韃靼、伐土耳其的過程中,創造無數的輝煌和傳奇。翼騎兵的產生波蘭翼騎兵最初是為了與周邊國家抗衡,特別是對抗十字軍的入侵。
  • 盤點二戰著名歷史烏龍「波蘭翼騎兵衝擊德國裝甲車」來龍去脈
    >的操作了,這位義大利記者在1939年9月19日的克羅揚提(Krojanty)戰鬥中跟隨德軍的步伐來到了硝煙四起的波蘭戰場。當時正值波軍第18騎兵團正在執行擔任掩護位於「但澤走廊」的波軍大撤退任務的過程中,正迂迴轉進向德軍第2和第20摩託化師的結合部位置發動了一場突擊攻勢,試圖粉碎德軍對但澤走廊的合圍攻勢。
  • 世界軍服百科:克裡米亞戰爭時期的英國騎兵
    英軍騎兵通常以旅作為主要單位,一個騎兵旅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騎兵團組成。英軍重騎兵團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禁衛騎兵團、禁衛龍騎兵團和龍騎兵團。(上圖)使用行軍裝備、身穿野戰制服的蘇格蘭灰騎兵團(北不列顛龍騎兵團)下士 ,1854年。圖中士官隨身攜帶的彈藥包上鑲嵌著一枚黃銅鷹徽,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第45線列步兵團在滑鐵盧戰役中犧牲的鷹。
  • 裝甲部隊是二戰時陸戰的主角,為何波蘭還要裝備那麼多騎兵
    文/寂寞的紅酒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隨著德國閃電戰席捲歐洲,裝甲部隊成為二戰中的明星角色,成為二戰中陸戰的主角。在波蘭戰役中,德國的裝甲部隊在48小時內碾壓波蘭數十萬騎兵,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波蘭騎兵被德國裝甲部隊打的落花流水,直到現在還經常遭到人們的嘲笑。
  • 俄國人值得吹牛的一場戰役:死磕條頓騎士團,打破騎兵最強的神話
    在重裝騎兵面前,步兵顯得是那麼的弱小。因此,在當時的東歐地區,流傳著步兵無法打敗騎兵的神話。誰也不會想到,就在楚德湖戰役中,這個神話被打破了。 為了擊敗俄羅斯人,條頓騎士團聯合了丹麥、瑞典的領主們,希望利用俄羅斯人內部爭鬥的疲軟時機,先拿下伊茲伯爾斯克,再陷普斯科夫城,接著一舉拿下諾夫哥羅德。
  • 3萬人突襲日軍騎兵旅團,大獲全勝,敵兩個騎兵聯隊損失慘重
    提到騎兵,很多人比較容易想到《亮劍》之中李雲龍的騎兵連,實際上想要養活一個騎兵連並不容易,很多人在分析中,對李雲龍所部能否擁有一個騎兵連產生很大的疑惑,但不得不說在突圍作戰中,以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勇猛衝鋒,直至壯烈犧牲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 騎兵的落幕:機槍亦或坦克?
    歡迎來到囉裡羅說講故事,從歷史中品味人生。我是你們的朋友,阿強。之前我們講過一則關於重騎兵的文章,裡面說到,古代輝煌騎兵的落幕是靜悄悄的。武裝火器的騎兵比以往的騎兵往往更具威脅。那麼支持重機槍說法是這麼說的:在一戰,各國其實基本上都會有一支精銳的騎兵,騎兵作戰理念依舊停留在拿破崙時期一樣,找準敵人陣型的缺口衝過去,從側翼包抄,最後用馬刀結束戰鬥,《戰馬》電影裡面便有這麼一幕,英軍一支精銳騎兵,中了德軍誘敵之計,衝到了有機槍群埋伏的地形,馬克沁重機槍的齊齊開火,騎兵大批大批的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