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華立科技動漫IP衍生產品銷售收入從2040.73萬增長至6558.66萬元。
11月3日,廣州華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遞交了上市招股書,計劃在創業板上市。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信息顯示,華立科技首次提交招股書是在6月29日。最新的招股書中補充了委託持股、納稅問題、技術能力等說明。
華立科技部分產品
華立科技一方面在生產和銷售遊戲遊藝設備,包括「變形金剛」、「音炫軌道」、「奧特曼融合激戰」等ACG設備或產品;另一方面在為萬達寶貝王、恆大樂園、大玩家等樂園提供設備支持及運行服務。
總營收方面,2017-2019年、2020 年 1-6 月,2020 年 6-9 月華立科技的收入分別為37356.60 萬元、42820.71 萬元、48667.45 萬元、10564.69和23714.15 萬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3214.11 萬元、3706.79 萬元、6013.63 萬元、961.75 萬元和2,905.11元。公司受疫情的影響較為嚴重。
2017-2019年度和2020上半年,華立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 37356.60 萬元、42820.71 萬元、48667.45 萬元、10564.69 萬元,佔總收入的100%,說明公司目前尚未開展其他業務。其中,產品銷售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營收比例從2017年的93.55%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78.16%。這也說明公司開始加大了運營業務的投入力度。
2017-2019年度和2020上半年,華立科技向前五大客戶銷售的情況如下:
賣設備+運營遊樂設備
華立科技的業務模式可以分為兩大版塊,分別是產品銷售和運營服務。
其中,前者包括遊戲遊藝設備和動漫IP衍生品的銷售,後者包括設備合作運營和遊樂場運營。
華立科技所生產的遊戲遊藝設備類型較多,涵蓋模擬體驗、休閒運動、親自娛樂等品類,意圖打造潮流文化的氛圍並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這些設備中會結合ACG元素,再通過VR、AR、MR 等技術來呈現。
招股書顯示,華立科技曾在2018年推出了「奧特曼」融合激戰動漫卡通設備,在市場上取得了相對不錯的反響。
華立科技的銷售額前五大產品的具體類型比較穩定,主要為極速5、舞萌DX、動感雷動等外購或自有IP的研發。
前五大產品的收入佔比從2017年的29.41%增長到2020上半年的40.75%。說明公司可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主要產品的研發與銷售上。
2017-2019 年,華立科技動漫IP衍生產品銷售收入從 2040.73 萬元增長至6558.66 萬元,複合增長率 79.27%。除了公司的穩定發展之外,這也與國內衍生品市場的受眾規模與日俱增有一定的關係。
2017-2019年,華立科技向門店投放的固定資產中單臺動漫IP衍生產品的平均收入相對穩定,分別是1.27萬、1.37萬娛1.25萬元,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銳減至3000元。
華立科技動漫IP衍生產品的前五名客戶,基本都是遊樂場或主題樂園,上半年的前五名分別是樂的文化、永旺幻想、卡通尼、萬達寶貝王、大玩家。
華立科技的銷售渠道分別境內和海外,國內的主要銷售客戶包括大玩家、萬達寶貝王、永旺幻想、恆大樂園等遊樂場或主題樂園。報告期內,國內主營業務收入中運營商客戶佔比分別為 68.87%、75.31%、77.85%和 80.14%。
設備合作運營業務指公司將設備寄放在客戶運營的遊樂場所,公司從該設備的經營收入中收取分成。這樣做的目的是減輕下遊客戶的投資成本,同時有助於公司深入的了解產品運營情況與用戶需求。當然,利潤與風險也是雙方共同承擔的。
遊樂場運營服務則是指公司直接經營遊樂場所的服務。這是因為華立科技看重了線下娛樂項目的吸引客流的能力,試圖通過此項業務來搶佔優質商圈資源,並掌握市場動態。
子公司虧損,供應商採購額下降
受疫情重創的華立科技
通過數據來看,華立科技在 2020 年 1-6 月的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40.35%。說明公司受疫情的影響較為嚴重,這要是因為公司所服務的項目主要為線下娛樂。而上半年正是線下產業遭遇重創的特殊時期。
不過,華立科技上半年的淨利潤仍保持正數,這有可能是前期項目的回款所致。根據招股書信息來看,造成華立科技營收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元素之一為其100%持股的子公司廣州科韻。2019年,廣州科韻的淨利潤為732.89萬元,今年上半年則跌到-399.93元。
廣州科韻持有傲翔遊藝、冠翔遊樂、易發歡樂等 10 家遊樂場的100%的股權。2019年,10家遊樂場有5家盈利、5家虧損,而今年上半年則僅有偉翔遊藝一家盈利。
與華立科技同樣從事從事遊樂設施研發、製造和銷售的中山金馬也遭遇了類似的困境。
根據其半年報和Q3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山金馬總營收為1.48億,同比下降56.92%。其中遊樂設施類營收1.35億,同比下降-54.45%。扣非歸母淨利潤-1420.35萬,同比下降123.56%。而Q3季度的營收則為1.1億,淨利潤為1486.61千萬,在疫情之後恢復了盈利狀態。整體來看,線下娛樂的重創對於華立科技這類為樂園提供設備的企業來說,也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此外,華立科技還持有深圳前海智繪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14.50%股權,該公司主營業務為研發銷售遊樂場運營管理系統。不過前海智繪上半年的淨利潤只有1.12萬,對華立科技的財務報表影響並不大。
再來看華立科技的主要供應商。因華立科技所研發的設備多為海外及港臺IP,加之公司董事中的ota toshihiro為日本人,公司業務與日本合作密切,遊藝機的商業模式多來自於美國和日本。
因此,華立科技的主要供應商也多為非內地企業。比如臺灣遊戲公司IGS(鈊象電子)、 日本動漫及遊戲公司BANDAI NAMCO(萬代南夢宮)和SEGA世嘉株式會社。
其中,IGS 擁有的豐富動漫IP資源,華立科技與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IGS專注於設計和研發,不直接生產遊戲遊藝設備。為滿足其客戶需求,IGS向其採購了少量設備用於樣機展示或銷售,完善產業邏輯。
此外,華立科技還向BANDAI NAMCO 採購了「奧特曼」動漫形象卡片,向SEGA 其採購變形金剛、馬力歐和索尼克奧運會等套件。
華立科技在招股書中提到,「動漫IP衍生產品的採購具有專屬性、唯一性,如奧特曼形象卡片只能向BANDAI NAMCO採購,機鬥勇者形象卡片只能向IGS採購」,「知名動漫IP具有強大的消費者群體,其周邊產品往往具備收藏、社交等屬性,對消費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華立科技原有的動漫IP衍生產品的購銷均滿足「需要提前一個季度預定採購」的特點,今年9月重點推出的龍珠系列,與供應商自2019年末開始洽談合作,目前採取提前2個月向供應商預定的模式。
截至2020年9月末,華立科技引入的「阿童木」和「龍珠」系列動漫IP衍生產品,「阿童木」實現銷售額(含稅)314.40 萬元,已對外投放「龍珠」動漫卡通機臺 748 臺,實現銷售額(含稅)395.49 萬元。
報告期內,IGS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399.27萬元、6704.64萬元、5176.96萬元、6798.23萬元。疫情期間,主要的供應商採購金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也提升了華立科技的運營風險性。
華立科技的主要客戶則多為境內企業。大玩家、樂的文化、風雲再起等公司均為線下娛樂設施的運營企業。整體來看,華立科技的前五名客戶銷售額佔總營收比例不超過40%,不存在依賴大客戶的現象。不過,客戶類型相對單一,在市場或大環境遭遇變故之後,也易造成企業的損失。
5G時代到來後
華立科技的潛在風險與市場前景
華立科技受疫情影響嚴重。一方面,公司復工進度延後且不能全員復工,使設備訂單縮減
或延後,新品開發和導入市場的速度減緩。另一方面,遊樂場等線下娛樂項目延期開業,對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業績也產生一定影響。
2020 年 1-6 月,華立科技的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40.35%,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 93.5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 47.22%。
除疫情因素之外,公司存貨金額較大且佔流動資產的比例較高。報告期內分別為 18007.68 萬元、15831.92 萬元、18030.81 萬元、18267.87 萬元,佔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 47.57%、47.59%、45.54%、44.54%。如果未來公司對市場需求的預測出現重大偏差,市場需求量或價格大幅度下降,將導致公司存貨可變現淨值減少,存貨跌價風險提高,從而影響公司的業績。
華立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預計 2020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42247.55 萬元,預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 4563.09萬元。預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 5236.03 萬元。但是否能夠完成預期業績,還需要明年見分曉。
當然,就當下的市場動態及趨勢來看,華立科技的主營業務是擁有市場需求的。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文化娛樂產業在運行與經營過程中,利用5G來推進 AI 技術在內容生產、用戶體驗、人機互動等領域的應用。近年來,在音樂、動漫、影視、遊戲等數位化內容中, VR/AR 技術也廣泛被運用。
5G 推動遊戲遊藝產業智能化、數位化,為遊戲遊藝產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技術基礎。這說明,在5G全面普及之後,產業還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招股書來看,報告期內,發行人銷售設備產品涉及 VR、AR、5G 技術的收入佔產品銷售的比重分別為 7.84%、14.58%、29.61%、29.58%,呈上升趨勢。說明這一技術在未來的開發場景中也將不斷被應用。
但與此同時,隨著市場東風的到來,行業的競爭力也將持續提升。這也需要華立科技穩固自身的業務生態與行業地位,才能夠在未來取得更向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