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生村官到駐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指揮部督查人員、網格員,工作崗位不斷變化,但初心始終不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斷奮鬥。他就是關嶺自治縣供銷社辦公室主任、斷橋鎮後寨村網格員—安欣。
2018年10月,按照縣委組織部、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統一安排,安欣下派到深度貧困村—斷橋鎮後寨村擔任網格員。初到後寨村,當地貧窮的面貌讓安欣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
安欣:紮根基層十餘載,不改初心為人民。
「後寨村屬於全縣35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初來後寨村給我的印象就是交通基礎設施落後,路窄,缺水,村裡也沒有什麼產業支撐,群眾都是在外打工。」安欣如是說。
後寨村有9個村民小組17個自然寨。長衝、吊井是安欣重點負責的兩個小組,為了解組內情況,他主動融入群眾之中,與群眾打成一片,多次遍訪長衝、吊井兩組72戶301名村民,傾聽群眾所需所盼,了解群眾發展意願。
據關嶺縣斷橋鎮後寨村網格員李甫順介紹,安欣常常和我們一起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貧困戶,了解貧困戶的吃穿冷暖,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來為貧困戶補齊短板。白天走訪,晚上回來還要整理走訪材料,整理一戶一檔,對扶貧工作非常的用心。
27歲的村民付明雄因病致貧,家裡一共兩口人,父親在他3歲時因病去世,母子倆相依為命。為幫助付明雄一家早日脫貧,安欣多次勸說付明雄外出就醫,並安排付明雄的母親到村裡擔任護林員,一個月有800塊錢的收入,面對付明雄家破舊不堪的房屋,安欣幫助其申請到危房改造資金6萬元實現住房安全,政府補貼2頭生豬、100隻蛋雞助力發展產業。在各項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付明雄勤勞苦幹,在2020年實現脫貧。
安欣:紮根基層十餘載,不改初心為人民。
付明雄情真意切地說:「安主任是2018年駐村的,我一直生病,他經常來看我,並讓我去醫院治病,看見我家房子破舊,給我家申報危房改造資金,得了6萬塊錢,還安排我母親到村裡當護林員,每個月還有八百塊錢,現在生活好多了。」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產業支撐是關鍵,群眾發展願望強烈,但是缺乏資金支持。在安欣與村支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後寨村爭取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覆蓋貧困戶178戶742人,建起了佔地面積200畝的土雞養殖場。2019年底,村裡2000隻跑山雞迎來第一次出欄,通過供銷平臺等銷售渠道,與青島市城陽區和縣城各學校實現產銷對接,及時解決跑山雞銷路問題。
安欣表示,通過黔貨出山、校農結合,後寨的土雞銷售了7萬餘元,在年底的時候,給全村178戶742名貧困戶分紅,每人100元。
跑山雞。
除了大力發展土雞養殖,後寨村利用「惠農脫貧貸」240萬元資金髮展「安李一號」蜂糖李種植。該項目佔地面積1500畝,其中1000畝由合作社統籌管理,500畝由貧困戶自行管理,在提高貧困戶生產積極性的同時,群眾還可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方式獲得穩定收入。
後寨村通過發展安李一號的種植,周邊的貧困戶和農戶在合作社務工,修枝、施肥、除草,我們發放的務工費用是32萬餘元,拿給農戶地租是92萬餘元。2014年後寨村人均收入是3200元,通過脫貧攻堅工作,現在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9300元。
駐村3年來,在安欣等駐村扶貧幹部和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後寨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群眾生活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寨村178戶貧困戶742人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後寨村也退出了貧困村序列,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任務。2019年,後寨村黨支部被貴州省委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 榮譽稱號,安欣被授予「全縣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安欣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以「貧困不出、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勇氣,繼續紮實做好後寨村脫貧攻堅工作。(文/圖 孫明凱)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