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17日,上海愚園路,時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副總監的赤木親之被軍統刺殺。
實際上軍統方面的正規資料中的確有這次行動的記載,稱這次暗殺是由軍統上海區第三行動大隊(大隊長蔣安華)經過周密策劃實施的,赤木親之在暗殺中被擊斃。
這個赤木究竟是什麼級別的日本軍官?他真的在暗殺中被擊殺了嗎?行刺者軍統第三行動大隊的結局如何呢?要知道行刺日本人,哪怕軍銜不高,也不會有好下場的呀。如果有這場刺殺,當時真正的場面又是怎樣的?
赤木親之為人低調,在調往中國的時候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這名日本高級特務官員,本名赤木親三,改名「親之」的意思是「希望外國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容易接近的人」。
1938年1月,原擔任日本駐華參事的赤木親之調入工部局警務處,成為上海公共租界警務方面的日方負責人。然而,日本外務省檔案中揭示的赤木親之,其身份在遇刺前已經是「高等二等官,從四位勳四等」。
赤木親之是日本著名的反特工專家,其上任後大肆捕殺抗日愛國志士。1939年夏,在赤木親之的操縱下,日軍對潛伏在上海的軍統特工展開大搜捕,大量軍統志士被捕殉國。這麼一位人物勢必會對我軍抗日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軍統當即對他下達了暗殺命令。
蔣安華就是這項刺殺行動的一員,他是軍統的傳奇殺手,從1939年到1941年軍統鐵血鋤奸團在上海市區的戰績中,三十五起暗殺事件中,有二十起案件都是蔣安華幹的,這二十起暗殺行動中最成功的一件當屬刺殺日軍駐上海工部局警務處處長赤木親之。
1941年6月17日,上海愚園路,赤木帶其夫人去醫院做例行檢查時遭到了攻擊。他的汽車走到愚園路與地豐路交界處,兩名槍手突然朝其開槍射擊。這是個非常好的襲擊地點,因為兩條路都十分安靜,有利於識別目標,同時汽車在拐進地豐路的時候不得不減速,給槍手提供了非常好的射擊時機。
從暗殺赤木的過程也可以看出,這種行動的組織十分嚴密,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還要有應變準備,不可能這麼隨心所欲。
由襲擊的準備如此充分看來,對方很清楚赤木的生活規律,這是一次成功的暗殺策劃。參加襲擊的中國特工顯然是神槍手,他們的子彈準確地擊中了赤木的頭部。
但是,軍統特工們使用的武器威力太小了點兒,頭部中彈的赤木不但沒有倒下,反而推開車門,滾到車外,以車身為依託拔槍反擊!
赤木親之負傷之後竟能迅速抽槍還擊!但是,當赤木親之持槍還擊的時候,一個不知名的殺手從另一個角度出現了。這名殺手一共開了兩槍。第一槍,打中了赤木持槍的臂部,首先解除了赤木反擊的能力。第二槍打其背部,而不是頭部,因為頭部面積比背部小,而且靈活,打他不容易移動的背部命中率更高。
兩槍打完,殺手們立即中止行動,呼嘯而去。一方面是自信,另一方面是打完就走,絕不拖泥帶水,首先保障自己人的安全。這顯然是一個性格十分謹慎,但出手狠辣的殺手。
看到殺手們離去了,赤木爬進汽車,立即命司機開往醫院。但最終還是死在了手術臺上。打進他後背那顆「達姆彈」撕碎了赤木的內臟和血管,噴湧的鮮血讓醫生們束手無策。赤木當時的強撐不過是迴光返照。
刺殺赤木是一次成功的行動,日方對赤木的死十分哀痛,外務省特別通過決議,將其從「勳四位」提升到「勳三位」,並厚加撫恤。
赤木親之的死亡甚至掀起了軍統暗殺行動的高潮,被後世稱為傳奇的刺殺行動。但刺殺赤木的這位抗日英雄的下場比較悽慘,蔣安華在1941年不幸被汪偽76號特務逮捕,在日偽的監獄中受盡酷刑而堅貞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