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網絡發達,我們時不時地聽說某個地方再現"託舉哥"的溫暖事跡。"託舉哥"這詞從何而來,初代"託舉哥"如今過得如何?
一、見義勇為"託舉哥"
8年前,廣州天河區有一戶人家,家中爺爺照看年僅3歲的小孫女。爺爺有事外出,將孫女獨自留在家中,原以為外出不長,且家中是孩子平常玩慣的地方,不至於會出什麼事。
可事實上,有大人看護的孩子,和沒有大人看護的孩子,表現是不一樣的。年僅3歲,正是懵懂好奇且依賴性較強的年紀,家中沒了大人,小孫女四處攀爬尋找,居然爬出了陽臺,結果不慎從陽臺跌落。要知道他們家住3樓,這個高度別說小孩子,就是大人摔落,也不敢保證安全。
不幸中的萬幸是,孩子在跌落的時候,受到陽臺欄杆的阻攔,沒有當場釀成悲劇。可1個3歲小童,體弱身軟,脖子和腦袋被卡到欄杆上,時間一長,一則可能往下滑落;二則長時間卡脖吊立,也有窒息危險。
幸好是白天,小區的鄰居們陸續發現了這個緊急情況,大家自發展開救援,時間緊急,專業的救護人員還沒到。周圍的好心鄰居們,各施己招,有的準備架樓梯,有的趕緊在下面鋪上自家床墊應急,有的尋找氣墊……
漸漸地,小女孩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嘴吐白沫,極其危險之時,周衝剛好路過。他一眼看到女童頭卡窗臺花架,懸在空中,身體掙扎,情況緊急。他當機立斷,火速上前,竟然徒手爬到了3樓的防盜窗。
沒有工具,別無他法,周衝只能用手託住寶寶的2隻腳,單身承接她全身的重量,長達十幾分鐘。雖稱不上同死神搶人,但正因為他的善良、果斷、堅持才為小女孩在等待交警救援的時間裡奪得了生存的時間。
二、"被通緝了"
過程驚心動魄,危機暗流湧動,但凡周衝決定不夠果斷,身手不夠敏捷,體力難以為繼,也許就沒有大家救下女孩後的這一刻慶賀,後怕不已。
相信經此過後,不管是女孩的家人本身,還是社會各界知道這則新聞的人,對於幼童的家庭安全管理方面都敲了一記警鐘。千萬不能心懷僥倖,安全問題再細緻都不為過,畢竟生命只有一次。
而當時,在救下女童的一片輕鬆中,周衝卻低調迅速地離開了,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周圍的人也僅僅是在誇他勇敢的讚許聲中,聽到他淡定的一句"沒事,舉手之勞"而已。
當然,即使8年以前,萬能的網友也從來沒讓我們失望。全網"通緝"之下,我們終於知道這位託舉英雄,名叫周衝,年僅23歲,並親切地稱呼他——"託舉哥"。
英雄起於微末,生而平凡卻行而偉大。和無數奔赴一線城市的農民工一樣,當時周衝剛從老家湖北孝感來到廣州,且準備找一份電焊的工作。這天正是他去應聘的時候,在廣州這座亮眼卻陌生的城市,帶著求職的忐忑,前途未卜,但這不妨礙他內心的溫暖和陽光。
在感受到廣州這座城市帶給他的溫暖前,他先溫暖了廣州。
三、"只是應該託舉哥"
事後,當別人問起他當時有沒有害怕和擔心?想沒想過這麼長時間,如果掉下來摔傷了怎麼辦?周衝的回答是,當時並沒有想太多,只想著情況危急,要趕緊救人。
原來,周衝曾經做過4年的電焊工作,經常需要在建築工地上進行高空作業,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只是應該做的。
"只是應該"這四個字,真簡單,但如此雲淡風輕的說出來簡直令人動容。回想起前幾年頻上熱搜的"老人不敢扶""車禍不敢救",很難去評判人的趨利避害是否合時宜,但"只是應該託舉哥"的確值得打Call。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孔子曾曰"勿以善小而不為",有所為的時候是可能有所"得"的。
周衝後來得廣州市天河區多部門登門慰問,還給予了他50000元的獎勵金。我們希望更多人願意"挺身而出",願意"沒想那麼多",能夠"只是應該"。
但內心的所得,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四、以歌吻世界
8年來,周衝一直待在原來的單位,憑藉勤懇的工作,工資幾乎翻一番。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雖未達,卻從不只顧獨善其身。
他從未停止隨時助人之心,之後又組織並參與了300多場公益活動,直到今天,他還奔跑在志願的道路上。廣州周六、日會舉辦一些公益活動,他幾乎是常客,獲得的榮譽證書可以堆滿整個桌面。那些證書,不僅對他志願精神和志願結果的認可;對他而言,更大的意義是,他志願的足跡和憑證。
泰戈爾有句話叫做"世界以痛吻我,我回報以歌",這句話聽起來總有一絲隱忍的痛苦和生活的不易。當下的世界比之過去,更便捷、更健康、更能接受教育,生活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我們從不是孤立的個體,我們都在別人的世界裡。我們 "以歌對世界", 就有更多人願意"世界以 歌吻我,我回報以歌"。
五、世界以歌吻我
"託舉哥"周衝早已結婚,家庭和睦,妻子美麗體貼,更有6歲小女伶俐可愛。
夫妻二人都是很善良的人,他們非常恩愛,日子其樂融融。
已為人父的周衝,也努力地做好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幫助妻子減輕家務負擔。"只是應該託舉哥"在生活中也做好了他的"應該",收穫世間最平凡也最寶貴的幸福。
希望未來我們能有更多的"託舉哥"、"救援哥"、"助人哥",不再對身邊人、身邊事漠然;但也更希望未來能有更少的所謂"XX哥",危險的事情更少發生,個人安全意識、家庭防範設施、社會救助體系等更加完善。
世界美好,從來不是依賴少數人的英勇。這條路很長,但我們可以努力實現,從現在,從自己,從身邊。
窗外暖陽如故,你我平安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