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胖胖的拍拍熊
1942年夏季,從莫斯科嚴冬中恢復過來的德國軍隊,展現出了二戰期間技戰術的巔峰狀態(裝備優勢則要到1943年才能夠體現)。而消耗掉大批預備役部隊後,蘇聯紅軍的戰術素養一落千丈,在塞瓦斯託波爾、哈爾科夫、沃羅涅日等多場會戰中慘敗,史達林格勒受到直接威脅,高加索油田有淪陷的可能。慘重的人員和物資損失,使得蘇聯更加渴求西方的物資援助。
為了避免蘇聯的動搖和崩潰,在美國人的催促下,英國人開始組建史上最大規模的美英援助船隊,由34艘運輸船、2艘油船和3艘救生船組成的PQ17運輸隊,運輸20萬噸武器裝備和軍事物資。理論上這支運輸船隊的裝備能夠武裝一個集團軍,但是卻最終以悲劇性的結局,留名歷史。
PQ17運輸隊
北方女王的誘餌
二戰前的德國海軍是一支無論在精神上還是裝備上都沒有做好準備的軍隊,戰前允諾的大艦隊計劃或者還在造船廠,或者乾脆就是設計圖。當代表了歐洲三十年代晚期軍艦建造工藝頂峰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折戟沉沙之後,僅存的德國主力艦再一次撿起了一戰中後期公海艦隊的老本行,當起了「存在艦隊」,這其中對美英威脅最大的,莫過於俾斯麥號的姐妹艦「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這艘孤獨的「北方女王」作為俾斯麥級的第二艘,在造船臺上就已經吸引了英國的注意,頻繁光顧的英國偵察機和轟炸機逼得德國人不斷提高威廉軍港的防空等級,而當提爾皮茨號在1941年底下水服役之後,德國大型水面艦艇執行的遠洋破交戰已經基本破產。
因此提爾皮茨號服役之後,沒有選擇遠海破交,而是很快躲入挪威深邃的峽灣之中,讓英國人無可奈何,也成了威脅美英向蘇聯運輸物資的北方航線上,最為致命的威脅。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針鋒相對的盤算
PQ17這支龐大艦隊無法做到引人耳目,事實上,英國海軍部反而希望通過這次運輸任務,引誘提爾皮茨號「咬餌」上鉤。因此,英國人沒有執行嚴格的保密紀律,反而通過內部情報系統釋放信息,引誘德國人。
德國在冰島的情報機構,察覺到了這支運輸船隊的規模,德國間諜的情報如此精確,以至於掌握了每一艘運輸船的舷號。在此基礎上,德國人制定了代號「跳馬」的作戰計劃(這個不吉利的作戰名稱在2年後被德國陸軍使用,用於緝拿南斯拉夫遊擊隊領袖狄托),水面艦艇分成兩個戰鬥群。
一個是以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為核心,搭配6艘驅逐艦;另一個是以「呂佐夫」號袖珍戰列艦、「舍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為核心,搭配6艘驅逐艦。在水面艦艇雷霆一擊之前,德國的潛艇和轟炸機將對運輸船隊進行不間斷襲擾,削弱防護力量。
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
英國方面,為了確保德國人咬餌而不是把「餌料」吃掉,專門為PQ17船隊配備了6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2艘防空艦、3艘掃雷艦、4艘反潛拖網漁船和2艘潛艇組成的貼身護衛力量。
此外,在PQ17船隊後方4-5小時航程的地方,由海軍少將漢密爾頓指揮的4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組成支援艦隊。在漢密爾頓之後,是由英國本土艦隊司令託維海軍上將親自指揮的英國「約克公爵」號戰列艦和美國「華盛頓號」戰列艦,以及英國「勝利」號航母,這支打擊核心將用於對提爾皮茲號的圍獵,並希望重複對俾斯麥號作戰的輝煌。
約克公爵號戰列艦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英國人除了要求艦隊嚴格保持無線電靜默外,還布置了9艘英國潛艇和2艘蘇聯潛艇用於跟蹤監視,確保萬無一失。
驚慌失措的誤判
1942年6月27日,命運多舛的PQ17運輸隊正式啟程前往蘇聯,但船隊的行蹤很快就暴露,德軍的偵察機時刻尾隨著運輸船隊,隨即數艘潛艇試探性的發動了攻擊,但很快被護航的驅逐艦編隊驅散。
7月2日,德國空軍的HE115魚雷轟炸機編隊對船隊進行了轟炸,德國的JU88轟炸機也隨後加入,但沒有取得較大成果,運輸船隊除了一艘美國商船被擊沉外,損失不大,落水船員也很快被救起。
HE115魚雷轟炸機
德軍在綜合判斷之後認為,由於運輸船隊緊密的編隊組合防禦火力(類似於航母編隊的集群防禦),單純依靠飛機或者潛艇難以取得有效戰果。因此決定執行跳馬計劃,出動以提爾皮茲號為首的水面艦艇編隊。隨即蘇聯就發現了德國人的蹤跡,並迅速通報給了英國海軍,大魚要開始咬鉤了。
按照預定計劃,支援艦隊和主力艦隊應迅速向PQ17運輸船隊靠攏,但是託維上將尷尬的發現由於大片流冰影響,自己的主力戰艦被困住了。在幾番努力之後,託維的艦隊還是無法擺脫,更糟糕的是,經過計算,他發現自己的船隊將無法按時到達。
這一窒息性的消息很快被通報給了英國海軍部,海軍部第一大臣龐德上將面臨兩難選擇,只有巡洋艦的漢密爾頓無法對抗提爾皮茲號的巨炮,而運輸船上的物資,又是蘇聯人當下最渴求的支持。
龐德沒有勇氣讓運輸船掉頭返回,也無力承擔再一次損失一支分艦隊的代價。在經過了痛苦抉擇之後,7月4日晚9點30分,龐德下達了飽受爭議的命令,撤出支援艦隊,解散運輸船編隊,運輸船分散行進,自行前往蘇聯港口。
海軍上將託維
沉淪冰海的屠殺
龐德的命令在運輸船隊和支援艦隊中引起了混亂,漢密爾頓認為撤退是為了聚攏兵力用於預計中與德國水面艦艇編隊的決戰,而運輸船則在反覆確認之後,無法接受自己被拋棄的事實。沒有編組護航和編隊的孤單船隻是非常脆弱的,這是大西洋破交戰中無數鮮血鑄成的教訓。
解散令發布不到3個小時,混亂中的PQ17運輸船隊就已經瀕臨崩潰,運輸船三三兩兩的循著各自航線前進,儘可能避免扎堆集聚。察覺到情況有變的德國人很快反應過來,7月5日凌晨起,德國人轟炸機和潛艇開始了自由狩獵,沒有護航和編組的運輸船就是待宰的羔羊,無線電中充斥著被攻擊船員的求救和呼喊,但究竟損失如何,沒有人知道。
海軍部第一大臣龐德
在解散命令發布2個星期之後,英國人才在蘇聯人的幫助下,盤點出了大致的損失,PQ17運輸船隊中23艘運輸船和1艘救生船被擊沉,3000多輛軍車,400餘輛坦克以及200多架軍用飛機,連帶10萬噸軍用物資和150餘名船員沉入了冰冷的北方海域。只有11艘船隻幸運地抵達了蘇聯,但是大部分船員被凍傷,並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截肢。
曲終人散的追思
在PQ17付出了巨大犧牲之後,英國人發現吸引提爾皮茲號戰列艦的目標並沒有達到。
在英國人發出解散命令時,提爾皮茲號艦艇群雖然完成了編隊集結,但仍然躲藏在峽灣之中,希特勒要求保留大型軍艦的命令,使得德國海軍不敢再拿手上的戰列艦去冒險,在英國人愚蠢的撤出護航艦隊,並解散編組之後,德國人意識到潛艇和飛機已經能夠勝任攻擊任務,因此提爾皮茲號返回了泊地。
PQ17的悲劇使得世界輿論一片譁然,正處於最緊要關頭的蘇聯人憤怒於英國人的愚蠢,一同參與運輸的美國人則嘲諷著英國人的懦弱,曾經無敵的皇家艦隊成了戰場上的懦夫。
但是如果考慮到此刻的大西洋上,德國的U艇正在切斷英國的生命線,地中海上,德意軍隊正在圍剿馬爾他基地,遠東地區,新加坡要塞已然陷落的事實,就不難體會每一艘巡洋艦、每一艘驅逐艦對於英國海軍的意義。
美國華盛頓號戰列艦
這齣悲劇的直接責任人,海軍部第一大臣龐德並非一個懦弱的人,作為英國皇家海軍按照傳統培養出來的精英軍官,他也曾有過在一戰中迎著德軍軍艦炮火衝鋒的勇武,但是當數百年的國運都壓到他身上之後,如履薄冰的謹慎,反而成就了對手的輝煌。
事實上,二戰中的英國早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世界第一強國,廣大的殖民地無法割捨,卻又無力應對東西方兩強的挑戰,每一份家當都要精打細算,連帶著那些沉淪在冰海的船員,都是這場算計之中的籌碼和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