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美使館發出公告,自美西時間12月23日0時起,對從美赴華乘客的核酸、血清IgM抗體「雙陰性檢測」做出進一步規範和說明,其中要求「血清抗體檢測為靜脈血,不再接受指尖血檢測」等。靜脈血採樣和指尖血採樣有何區別?記者採訪了上海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教授王穎。
對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認識要從了解抗原和抗體開始。抗原是指可以誘發免疫應答的物質,如新冠病毒就是可以誘導被感染者免疫應答的抗原。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一般經過7至14天會產生新冠病毒蛋白特異性的抗體。王穎說,由於抗體是針對某種特定的病毒蛋白,具有特異性高的特點,因此抗體檢測已在多種傳染病中用於臨床診斷。通過檢測個體外周血中是否存在病毒特異性抗體,可初步判斷個體是否被病毒感染過。目前的抗體檢測方法和核酸檢測相比,具有更簡單、更快速、成本更低等特點。
現有的抗體檢測中還會檢測兩種類型的抗體,即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兩者有什麼不同?王穎介紹,一般來說,抗原特異性的IgM抗體是人體感染後免疫系統最先產生的抗體,但IgM水平會隨著時間延長而降低;抗原特異性的IgG抗體在感染後一段時間才能形成,在IgM水平降低的同時,IgG會達到峰值。IgG能維持較長時間,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體針對性免疫力,IgG也是唯一一種可以穿過胎盤為胎兒提供被動免疫力的抗體。若IgM水平較高,而IgG水平較低,則提示被檢測對象可能是處於感染早期;而IgG水平較高,則表明被檢測對象處於感染後期或是已經康復。使領館要求核酸檢測和IgM抗體檢測雙陰性證明,通過核酸和抗體雙重檢測,確保入境中國的人當前沒有感染新冠病毒。
在這條公告中,「血清抗體檢測為靜脈血,不再接受指尖血檢測」尤為醒目。王穎解釋說,指尖血主要是指毛細血管的採血,臨床上血常規大多數採用這一方式。但在新冠抗體檢測時,如果採指尖血,由於採樣量比較少,需要擠壓指尖;在擠壓時,容易把組織液也擠壓進去,這就相當於稀釋作用,容易造成「假陰性」結果。而靜脈血採樣,血清裡的抗體濃度比較準確。
目前對於新冠病毒感染的檢測,「金標準」仍是病毒核酸檢測,但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更有利於對感染者進行細分,若核酸檢測與抗體檢測雙陽性,表明被檢測者已感染一段時間,並產生抗體;若核酸檢測呈陽性,抗體檢測呈陰性,則提示感染早期;若核酸檢測呈陰性,抗體檢測呈陽性,大部分時候意味著被檢測者有過既往感染史,但通過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