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孫悟空沒戴緊箍咒會怎樣?不戴金箍是只野猴子,戴上金箍就是會成佛的孫行者
孫悟空頭戴金箍,手持金箍棒的形象早已經是為人們所熟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孫大聖頭上的這個金箍兒。
取經團隊各有來頭
在漫長的取經路上,唐僧依仗著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護衛,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西天大雷音寺求得了真經,唐僧師徒也得證金身,唐僧和孫悟空成了佛,豬八戒成了淨壇使者,沙和尚做了金身羅漢,白龍馬也在化龍池裡得以恢復龍身,成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這幾位取經人,其實都是大有來頭,有著深厚的身家和背景,只有孫悟空與其他幾位取經的同伴不同。唐僧的前世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豬八戒是被貶下凡的天蓬元帥,沙和尚是被貶下凡的捲簾大將,連看起來最老實最默默無聞的白龍馬,其實也是犯了錯的西海龍王三太子。只有孫悟空,天父地母,從石頭縫裡蹦出來,從一介草根,一路逆襲成為鬥戰勝佛,這其中的酸甜苦辣與艱難悲辛,自不必細提,單說這孫悟空頭戴的緊箍咒,也為他修得正果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孫悟空頭上金箍的來歷
孫大聖頭上的這個金箍兒,並不是他本來就有的,而是如來佛祖交給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交給唐僧,唐僧又交給孫悟空的。孫悟空戴上金箍的時間節點,在他剛投身到唐僧門下時間不長的時候。那時,孫悟空還是個不改頑劣本性的調皮猴子,又武藝高強,打死了六個賊人,與唐僧發生了分歧。他一個不高興便頂撞了唐僧。這可把唐僧愁懷了,獨自暗暗垂淚,一是擔心自己降不住這個徒弟,而是擔心這個徒弟一個不高興不陪他去取經,三是擔心這個徒弟萬一對自己起殺心要行兇,自己的小命也就不保了。
觀音菩薩既然敢讓孫悟空去保唐僧取經,自然有降服孫悟空的辦法,其中最簡便的辦法就是贈予唐僧緊箍咒。孫悟空不傻呀,怎麼會平白無故地讓唐僧把緊箍咒戴在他的頭上?菩薩採取了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措施,他把這要命的金箍變化做一頂漂亮的帽子,天性單純的孫悟空毫無防備地便從唐僧手中接過這頂帽子,戴在了自己的頭上,那金箍兒便在他頭上生根,唐僧念動緊箍咒,任是曾經大鬧天宮的孫大聖,也扛不住這頭疼,乖乖地服軟認乖。
之後的取經路上,只要悟空不聽話,唐僧便念動這緊箍咒,無可奈何的孫悟空只有聽從唐僧的指令行事。就算孫悟空剛開始有逆反的心,也慢慢地在緊箍咒和團隊的磨合之下,成為死心塌地保唐僧取經的人,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取得真經之後,求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為他去掉這煩人的緊箍咒。因為孫悟空知道,就算他打死唐僧,送給唐僧這個金箍的觀音菩薩也不會和他善罷甘休,而緊箍咒的威力之巨大,就連孫悟空也是承受不了的。
不戴金箍的後果
如果孫悟空不戴上這緊箍咒,有很大的可能,他不會保護唐僧走完這艱難的取經路。也許在剛開始和唐僧有分歧的時候,他便離開了唐僧,去做個逍遙自在的野仙。正因為孫悟空戴上了這緊箍咒,才促使他一路降妖除魔,保護唐僧取得真經,自己也就得以成佛。
現代人雖然沒有這個緊箍咒,但是事實上很多人都被一個看不見的緊箍咒所約束,也許是責任,也許是野心,也許是親情,也許是其他的原因,才使得這些人們每每在想放棄的時候,艱難地支撐著走下去。其實這個緊箍咒,更像一種讓人保持理性的思維模式,在道德和情理以及法律和規則的約束之下,人們不能為所欲為。
野猴子和孫行者的區別
沒有戴上緊箍咒的孫大聖,是釋放天性的野猴子,只憑著自己的喜好行事,就像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戴上緊箍咒的孫悟空,唐僧為他取名叫做孫行者,被約束在規則之內,行事要學會考慮後果,要學會遵從這個社會的規則來生存,更像這些為了生活壓力山大卻仍在在奮力打拼的人們。
每個人的心中都曾住著一個無法無天想要大鬧天宮的孫大聖,卻在現實的磨礪中,戴上了緊箍咒,變成了畏手畏腳的孫悟空。願大家都能早日取得自己的真經,去掉這個頭上的金箍,得成正果。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評論和轉發。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東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