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拜菩提老祖為師的時候,菩提老祖問孫悟空姓什麼,孫悟空以為老祖是問「性」什麼,就回答說自己沒性格,自認為性格很平和。
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這話半真半假。真的是:當時孫悟空沒什麼大本事,雲遊四海,學穿衣,學人語,尋名師,都是懷著一種學習的態度,不謙虛忍耐不行。假的是:孫悟空自從學成歸來,自信心爆棚,闖龍宮,震幽冥,大鬧天宮。孫悟空再也不知道低調兩字怎麼寫。
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言語上根本不願吃半點虧,與神仙們稱兄道弟時,孫悟空肯定是哥。見了壽星也是隨嘴「老弟,老弟」,完全不把這活得極久的神仙老頭當前輩。花果山上與牛魔王幾個結拜七兄弟,感覺孫悟空心裡不服,因為他跟人說起自己是老七時,解釋一句:「我因為身量小,排在最末。」
孫悟空為了騙寶貝救唐僧,壓龍山上變小妖被迫跪拜九尾狐狸,心裡那個苦啊。
……苦啊!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
孫悟空有時候還會用輩分上佔了便宜來掩飾自己的失敗。第四十二章,孫悟空變成牛魔王騙紅孩兒,紅孩兒給孫悟空磕頭叫爸爸,之後孫悟空被發現,逃回來面對沙和尚,跟贏了似的哈哈笑,硬說自己佔了上風。這連沙和尚都有點鄙視他了。
行者道:「兄弟,雖不曾救得師父,老孫卻得個上風來了。」沙僧道:「甚麼上風?」行者道:「……是老孫想著他老大王必是牛魔王,就變了他的模樣,充將進去,坐在中間。他叫父王,我就應他;他便叩頭,我就直受,著實快活!果然得了上風!」
後來孫悟空成了佛,孫悟空更是膨脹。
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甚麼《緊箍咒》兒掯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麼菩薩再去捉弄他人。
觀音菩薩如今在孫悟空口中已經不知道是什麼菩薩了?
孫悟空是一個自尊心極重的人,也是一個報復心極重的人,把自己被《緊箍咒》禁錮的責任歸咎於觀音菩薩。
孫悟空不但在大事上極為自我,而且在小事情上也斤斤計較。比如與唐僧的一些言語抬槓,也是不認輸的主兒。
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時,曾說有降龍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原來那猴子吃不得人急他,見三藏搶白了他這一句,他就發起神威道:「不要說!不要說!等我與他再見個上下!」
孫悟空如果大鬧天宮贏了,當了玉皇大帝,那場面!該給自己弄多少高帽子來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