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通脹規律在失效?周小川詳解傳統通脹度量面臨的不足和挑戰

2020-12-14 騰訊網

「通脹既是央行觀察經濟金融狀況的終極變量,也常是一個中間變量。傳統的通脹度量面臨四個方面的不足和挑戰。」11月28日,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0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

周小川稱,以往貨幣政策教科書和實踐的概念是,如果貨幣供應量過多,會通過傳導機制反映到物價上,價格上升形成通貨膨脹,反過來要求調整貨幣政策。現在這個規律受到三個挑戰,貨幣概念和範疇可能變了;從貨幣到通脹的映射關係出了問題;通脹的概念、範疇和度量出了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是長周期比較的失真

周小川表示,從長期看,當前通脹度量問題中一個突出的瑕疵是,對投資、資產的價格度量覆蓋比較少,權重比較低。按照過去的概念體系,與消費者有關係的主要是CPI,投資主要與企業和企業家有關係,但實際上資產貴了一定會影響今後生活,比如,養老投資的回報會降低。

對於住房,周小川表示,過去的概念是購房算作投資,價格變化不計入 CPI;後來租房可計入,但在籃子中的權重偏小;再後來,人們主張把自住房用類比租金來計量,但是住房權重仍相對比較小。當全球人口上升到 70 億,城鎮化成為相當多數人生活、工作的必然選擇,城市可用地變得很稀缺且價格高昂,使得通脹度量再也不能無視或者低估住房的因素。

總之,通脹在長期度量上存在問題,特別是資產價格如何反映到生活質量、支出結構上。此外還有長期投資回報應折現入當期通脹的問題。

二是以什麼收入作為計算通脹的支出籃子

目前CPI 的支出籃子是家庭可支配收入。周小川表示,家庭、個人生活水平及質量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不可自行支配的收入,包括通過交稅而享用的公共服務、預籌積累的養老金、強制性保費等。

「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些不可支配收入所對應的項目變得價格更昂貴了,是否也應納入通脹呢?」周小川表示,這部分開支在毛收入中的比重已不可忽視。例如納入公共統籌的預籌養老金很可能通過不同渠道從勞動者所得中上交了,一部分是僱主代交的,一部分是僱員交的,往往都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之前,但又成為消費和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他看來,也許以稅費前淨收入為籃子的、更為綜合的物價指數及相應的通脹,更能反映「生活成本」。無論如何,「羊毛出在羊身上」,當人們認定眼下要為養老、醫療、子女教育更多地繳款,意味著當下這些項目更昂貴了。

周小川指出,相關的另一個難題是人們是否能感知或測度自己的稅費前淨收入?因為不好計算,人們常常做橫向對比,與同等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工作強度的人相比。事實上收入的測度以及按什麼收入來定義支出籃子並計算物價水平,會影響具體人們的通脹感知和預期。

三是勞動付出的度量如何影響通脹的感知

周小川指出,勞動付出的度量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包含勞動的時間、強度、通勤、是否加班、休假怎麼樣。

在他看來,其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在當前職場競爭的情況下,跟上一輩人,或者上上一輩人相比,個人對於教育、技能培訓和學習方面的投資要大幅度增加。這方面如果投資不夠可能就競爭不到好的工作崗位。

二是休閒,經濟學裡認為休閒能產生效用。休閒往往是和勞動互補的。工作強度越多,佔用的時間越多,休閒的時間越少。

四是基準、可比性和參照系

周小川認為,過去物價指數是縱向比,這也帶來一定的問題。例如,科技發展導致電子信息、IT等相關產品按摩爾定律計算的價格下降得非常厲害,可能對物價指數走低或負調整的貢獻率較大。

「現實中,人們並不按嚴格的縱向數學公式或統計定義形成他們對滿足度的感知和預期。 」周小川表示,代際的結構性變化會非常劇烈。2019年,中國人的預期壽命是77.3歲,在新興市場國家是比較高的,預期未來還會更高,但1949年時預期壽命僅有35歲。

從壽命會引出養老金的通脹問題。周小川表示,上一代人平均壽命低,養老金大約需要用幾十個工作年頭的積累去支持 10年左右的養老就夠了,而現在需要支持將近 20 年。這種變化往往未反映在時間序列縱向比的計算中,因此有些基準、參數或參照系需調整。這個調整可能帶來更大影響,其中之一是通貨膨脹預期。

「如果未來通貨膨脹和消費者行為主要取決於通貨膨脹預期,那麼就難說目前物價指數公式和規律表達是準確的,但消費者預期又不完全建立在公式基礎上,這個要加以解決。」周小川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徐超 校對 劉越

相關焦點

  • 雙綠專家視角|周小川:傳統通脹度量面臨四方面不足和挑戰 需進一步...
    傳統通脹度量面臨四方面不足和挑戰 需進一步研究 文 | 周小川 雙綠智庫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最新題為《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的文章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低通脹對於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和理論框架提出了挑戰,也動搖了通脹目標制的理論基礎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周小川指出,傳統的通脹度量在四個維度上面臨不足和挑戰:一是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是長周期比較的失真;二是以什麼收入作為計算通脹的支出籃子;三是勞動付出的度量如何影響通脹的感知;四是基準、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參照系。
  • 周小川: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
    通脹既是央行觀察經濟金融狀況的終極變量,也常是一個中間變量。傳統的通脹度量會面臨幾個方面的不足和挑戰: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是長周期比較的失真;以什麼收入作為計算通脹的支出籃子;勞動付出的度量如何影響通脹的感知;基準、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參照系。當前不少國家的貨幣政策面臨著不能有效達到通脹目標的問題。需要明確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如何對目標進行測度。
  • 周小川撰文談通貨膨脹,專家:如何定義和構建廣義價格指數也至關重要
    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編輯:周明近日,兩位重量級的金融大咖發聲,高調表示高房價可誘發通脹以及金融風險。11月27日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發表了長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把房價上漲並沒有計算進通脹指標的現實,再次擺上了公開討論的圓桌。
  • 通脹的消失與央行的迷茫
    整個貨幣方程式乃至傳統的貨幣經濟學好像已經失效了。一個直觀的表現就是日本接近30年的「迷茫時刻」,不斷的貨幣放水,甚至把利率打到了負值,仍然處於一個長期的通縮狀態。那麼央行現在究竟採取什麼樣的規則?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鮑威爾提出平均通脹目標制。這讓我們感覺很迷茫,現在的規則究竟是什麼?
  • 大宗商品通脹怎麼看?
    當前PPI偏弱的原因,一是油價拖累,這是最主要因素;二是總需求不足,工業製成品的  工業製成品雖然權重大,但和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油的同步性比較高。當前國際油價回升偏慢,主因在於疫情導致的全球需求不足,這也是工業品價格低迷的主導因素。
  • 伍超明:通脹短期負增長,長期回歸常態
    如高收入國家全球製造業增加值比重由2004年的76.7%降至2019年的52.9%,與此同時全球通脹水平從上世紀80、90年代的17.7%、20.3%,逐步降至本世紀前10年和最近10年的4.3%、3.6%,通脹中樞逐級下臺階。二是數字經濟催生傳統產業變革,降低單位生產成本。
  • 老虎證券:「超級通脹時代」下,我們還可以買「通脹」
    自新冠疫情爆發開始,各國陸續停工,各地央行為了緩衝這次的疫情紛紛採取了降息、降準和量化寬鬆(QE)等貨幣政策;除此之外,各國政府還陸續出臺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救濟等政策。  傳奇對衝基金經理 Paul Tudor Jones 在最近給廣大投資者寫了一封信,內容提到了「超級通脹時代」。
  • 防的不是通脹,而是……
    當前我們面臨的不是通脹,而可能是「通縮」。 哎呀,其實(衰退)也許沒有那麼嚴重,但是「滯漲的狀態,應該是目前經濟學家也比較認可的一個經濟周期狀態。 我們面臨的主要風險——經濟下行、預防通縮 本月的數據告訴了我們一個信號—— 儘管全球都在放水,但我們並沒有通脹。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通脹,都是結構性的。
  • 高連奎:弗裡德曼凱恩斯與我通脹理論異同
    凱恩斯學派的提出的「需求拉動型通脹」和「成本推動型通脹」與貨幣學派的理論並不能融合,以至於幾個版本的經濟學教材,在涉及通脹的部分都分布在兩個章節論述。 其實關於通脹的直接原因是清晰可見的,現有的理論也論述的比較清楚。我們唯獨缺少的是關於通貨膨脹「根本成因」的敘述,以及缺乏一個統一的理論將現有的通脹理論整合起來。
  • ...仍預期通脹將在加拿大央行通脹控制區間的下半部分。-FX168財經網
    加拿央行第三季度商業前景調查顯示,隨著許多新冠肺炎遏制措施的取消,企業信心有所改善,但加拿大所有地區的經濟信心依然疲弱;商業前景調查指標有所回升,但仍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顯示企業信心疲弱;雖然企業預期銷售將從較低水平增長,但有跡象表明,復甦步伐將放緩,而且各行業的情況也不平衡;通脹預期有所上升
  • 華泰證券2021年A股策略展望:牛背上交易「再通脹」和「新製造」
    11月20日,華泰證券發布關於2021年A股市場的策略展望報告,報告指出,基於經濟長、中、短周期的位置判斷和A股盈利、估值、供需的預測,認為2021年A股仍在「牛背」上,自上而下投資主線為「全球再通脹和製造業投資周期回升」,對應配置思路:交易「再通脹」,以大宗為盾,以製造為矛。
  • 拜登上臺,通脹起步,新「南北戰爭」終結還是開始?
    這個後果是美國意想不到的,即資本流出導致美國國內傳統工業的大幅衰退,以及由此而來的藍領階層的沮喪和憤怒。而川普「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的宣傳,實際上很難行得通——除非禁止資本家去低收入國家投資建廠(也即在富國與窮國之間建牆,實際上是重塑昔日的南北關係)。
  • 日本央行延長企業融資援助計劃 提示通脹下行風險
    企業融資面臨壓力新冠感染病例反彈給日本經濟從下滑中復甦的前景蒙上陰影。企業融資仍面臨壓力,日本央行稱,如有需要,將考慮進一步延長援助計劃,依據疫情的影響而定。摩根大通證券首席日本分析師Hiroshi Ugai稱,「儘管企業對支出持謹慎態度,但企業信心正在恢復,通脹預期也觸底回升。除了預計擴大其資金援助計劃外,日本央行將不會採取措施提振經濟增長和通脹。」日本央行預計隨著海外經濟體逐漸恢復穩定,日本經濟有望持續改善。
  • 對衝基金經理|疫情大流行後,全球通脹下的兩項最佳投資
    Spiegel對特斯拉的看跌觀點最為人所知,他認為股票是對不可避免通脹的「某種合理的對衝」。他說:「應對疫情的最終發展結果是政府印鈔,印鈔,再印鈔。」這位基金經理說,大多數投資者認為世界經濟將會在疫情疲態中反彈。即使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在18個月內問世,經濟仍將在衰退中度過下一年,而企業要花更多的時間才有足夠信心開啟支出和招聘。
  •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2021年加拿大通脹料加速上升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預計,2021年加拿大通脹將加速上升,至少將突破加拿大央行設立的2%通脹目標,因此將通脹加速至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的最快速度開始不具意義,此外由於11月加拿大央行三項核心指標持穩,該央行不會介意通脹上升,即使在明年,由於整體通脹年率暫時突破2%的目標,貨幣政策制定者也將審視這種實力,將更多地關注處在上升當中的失業率;加拿大銀行三項核心指標持穩
  • ...通脹保值交易從而得到回報。美國盈虧平衡通脹率(breakeven...
    【押注通脹掛鈎債券的投資者賺了】由於最嚴重的通縮情境並未出現,通脹保值交易從而得到回報。美國盈虧平衡通脹率(breakeven rate),是根據通脹掛鈎產品和名義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得出的衡量市場通脹預期的一種指標。該指標已從3月份的11年低點回升。
  • 鮑威爾本周將發表「意義深遠」的講話改變美聯儲對通脹的看法
    歷史將記住,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和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站在通脹峽谷的兩端,前者採取不顧一切的行動試圖壓低通脹,而後者預計將在本周宣布一項前所未有的努力來重新抬高它。
  • 通脹將改變中國經濟(雙語)
    不過,今年迄今為止,中國在控制通脹方面做得並不比2010年更為成功。食品價格持續上漲——但在2月中旬春節結束後上漲速度有所放緩。儘管中國出臺了抑制房價上漲的措施,但房價仍繼續上漲。中國進口石油和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過去3個月的漲幅為30%。   The market frets about all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