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6 09:2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嚴粒粒 通訊員 羅穎傑
他的一部短篇集,集齊了國家圖書獎、普利茲小說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三大美國最重量級文學獎項;他的短篇風格,深刻影響了雷蒙德·卡佛、安·比蒂、艾麗絲·門羅等一批後輩重要作家的創作。這樣空前的地位,歸屬於美國小說大師約翰·契弗。
近日,譯林出版社重磅推出了這部契弗畢生創作精華自選集《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系國內首次系統、完整譯介契弗的短篇小說作品。
短篇小說巨匠
在中國的譯介跨越四十年
約翰·契弗(John William Cheever,1912.5.27—1982.6.18)是當之無愧的美國短篇小說巨匠,在著名的《紐約客》雜誌上發表了121部短篇小說,曾與納博科夫、塞林格、厄普代克同在一位金牌編輯麾下。他被譽為「美國城郊的契訶夫」,作品被公認為是繼海明威之後美國短篇小說的典範。著名作家菲利普·羅斯說:「約翰·契弗的這些短篇小說是如此耀眼,他的聲音是如此豐富而特別,契弗當之無愧為戰後美國文學大師中的翹楚。」雷蒙德·卡佛則認為,契弗對美國短篇小說的復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82年4月,在契弗去世前6個月,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授予契弗國家文學獎章,以表彰其一生的文學成就。
約翰·契弗的短篇小說在中國的譯介跨越了四十年歷史。1979年出版的《當代美國短篇小說集》中,就收錄了契弗的名篇《再見,我的弟弟》,與麥卡勒斯《傷心咖啡館之歌》、辛格《市場街的斯賓諾莎》、馬拉默德《魔桶》等名家名作並列。1980年,《世界文學》發表《巨型收音機》《綠陰山強盜》《啊,青春和美!》三部短篇代表作的中譯文,此後,各種文學期刊又陸續刊登了《開除》《通天塔裡的克蘭西》等短篇小說。這些作品成為「文學熱」的年代裡寫作愛好者的精神養分,更受到王蒙等一代中國作家的喜愛。王蒙說:「幾次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你最喜歡的當代外國作家是誰』時,我提到了約翰·契弗的名字。我解釋說:『他的小說寫得非常乾淨。每個段落,每一句話,每個字都像是經過水洗過,清爽、利落、閃閃發光。』」2003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綠陰山強盜: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收錄契弗33部短篇小說。2015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德國黑啤與百慕達洋蔥》,介紹了契弗早期未被結集的13部短篇小說。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中國讀者一直未能有機會一睹作家短篇創作的全貌。
創作生涯代表性短篇小說精華結集
首次完整譯介
在出版了契弗長篇代表作《沃普蕭紀事》《沃普蕭醜聞》後,譯林出版社於2020年8月首次推出篇幅長達1108頁《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這部作家自選集在美國出版於1978年,立刻成為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文集類作品,贏得眾口一詞的普遍讚譽。全書收錄了61部短篇小說,結集了契弗畢生的精華篇章,是契弗創作生涯集大成的一本書。書中還收錄了劇作家、小說家庫瑞什的導言、契弗的自序、創作談《我為什麼要寫短篇小說》和長達一萬六千字的契弗詳盡生平年表。美國布魯克林插畫師Patrick Leger還為簡體中文版獨家繪製了三張契弗肖像畫,做成書籤隨書附贈。從1978年到2020年,中國讀者等待了42年之久的《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終於以全貌呈現出來。
作為契弗短篇小說創作的精華,61篇作品裡描寫的芸芸眾生,有同來紐約奮鬥、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的男女,有為老闆鞍前馬後、最終仍舊被拋棄的年輕人,有房租上漲、不想搬走的女孩,有交給保姆的女兒突然失蹤的父母,有陷入家庭瑣事、想要尋找人生出口的妻子,還有妻子跟別人私奔、深夜家中又闖入不速之客的丈夫……相對於卡佛,他沒那麼陰鬱荒涼;相對於海明威,他更加廣闊、反諷,而且活潑俏皮。《廣告狂人》的創作人馬修·維納說,契弗的聲音充滿諷刺、喜劇和苦痛,是他一直想要模仿的人。
書中囊括了契弗的經典作品,如《再見了,我的兄弟》(即《再見,我的弟弟》),海明威曾讓妻子起床閱讀;如《遊泳的人》,被改編成電影《浮生錄》,契弗在裡面客串了一個配角;如《巨型收音機》,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何偉(《江城》《尋路中國》作者)在網上的寫作課布置給學生的閱讀作業。對於初識契弗的讀者,可以從這些名篇入手;對於契弗的書迷,這一千多頁的篇幅,也將是一場心貼心的閱讀盛宴。某種意義上說,擁有了這本短篇小說集,就擁有了完整的契弗。
從讀者到譯者
二十年後仿佛重新看到青春時的自己
《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由資深文學譯者馮濤、張坤歷時三年翻譯完成。這對譯界伉儷有著近二十年的豐富譯介經驗,曾譯出了毛姆、海明威、福斯特、卡波蒂、石黑一雄、麥克尤恩、史蒂芬·金等眾多英美文壇著名作家的重要作品。許多年前,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契弗就是他們最先接觸到的美國主流的當代作家之一。馮濤回憶,當時的英語專業精讀課本裡就收了契弗的代表作《巨型收音機》,故事裡那個美國中產階級的日常,對當時的他來說就像天方夜譚一樣遙遠。
時光荏苒,契弗小說中寫到的很多問題,已成為當下生活的日常。從讀者到譯者,馮濤和張坤終於將鍾愛的作家完整地帶給了更廣大的文學愛好者。馮濤感言:「二十多年以後,面對這部具有總結意味的《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我們一起把它譯成了一部將近七十萬字的中文版。隔著這麼長的時間和空間,我們仿佛又重回初次接觸《巨型收音機》的精讀課,重新看到了還不滿二十歲的青春年少的我們自己,那時候我們的生活可以說還沒有正式開始,而現在的我們則早已走過了人生旅程的中途。真想抱一抱當初的我們,問一聲:『你還好嗎,你對我們現在的樣子還滿意嗎?』」
作品影響幾代人
61篇故事寫到人生各個面向
身為「美國城郊的契訶夫」,契弗在創作中始終關注著當時紐約中產階級生活。那些白天在曼哈頓上班,晚上回到城郊居住的白領,以及他們各自的人生:職場、房租、婚姻、育兒、旅行、看心理醫生……其中的很多故事,在今天的中國,同樣也在發生。隨手翻閱一篇,或許就可以在故事裡尋找到獨屬於自己的共鳴。
旅居美國的翻譯家、學者方柏林稱契弗為「中產們的心靈治療師」。在《巨型收音機》的故事裡,韋斯科特夫婦發現買回家的巨大收音機居然能讓他們收聽到鄰居的各種聲音。以此延伸開去,方柏林覺得:「現在的巨型收音機還真不少,各種各樣的社交網站多如牛毛。你有各種手段收聽他人的信息。但說實在的大部分人活著是受苦受難的,只不過有的人苦難看得見,有的人是在沉默中慢慢絕望著。對於那些希望通過傾訴解決問題的人,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攤子破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重擔。我們只需知道,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無關。他人的生活和自己也基本無關。若無此心,人生怕是更難熬的苦旅。」他幽默地認為,主人公夫婦倆聽到鄰居的家長裡短很開心,「正應了前幾年的一個流行說法: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說來讓我們開心開心?看他人背後的生活,暫時鄙視一下他們的渺小,有時候也是很爽的事。中國今天中產家庭崛起,韋斯科特夫婦這樣的家庭多得是,(作為譯者)咱就當個二傳手,靠書評和博客給諸位療傷,治癒一個是一個。」
此次,除了《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譯林出版社還集中推出了方柏林翻譯的契弗另外兩部長篇小說《歡迎來到彈園村》《恰似天堂》。前者被認為是契弗最深厚、最有挑戰性的一本書,後者則是契弗的封筆之作。至此,契弗五本重要作品全部出齊,讀者將有機會立體、全面而深入地了解這位文學大師的創作世界。
1601083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