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捕捉到超大質量黑洞的「影子光束」,其延伸至少有36000光年

2020-11-26 騰訊網

天眼哈勃又有新發現

哈勃望遠鏡一直被譽為「人類的天眼」,正是因為它,我們看到了宇宙中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近日,科學家們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有了新的收穫,他們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巨大陰影,這個陰影是從IC5063星系中心處延伸到數萬光年之外的太空,IC 5063屬於塞弗特星系,其距離地球1.56億光年。

巨大的陰影最初是被一位天文業餘愛好者發現的

其實這個奇怪的現象最初是由一位天文愛好者在2019年12月發現的,他當時正在將哈勃太空望遠鏡在2018年和2019年觀測到的原始數據重新處理成圖像,就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巨大的陰影。這一發現立刻激起了科學家們的興趣,他們使用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寬視場照相機3號,並在今年的3月和11月拍攝了近紅外圖像。

巨大的陰影現象類似黃昏線

如果形象的描述這個現象,它就好比太陽在地平線以下時發出的光芒,雲層或山脈會遮擋住部分的光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黃昏線,而IC5063的陰影就與之非常類似,只不過要廣闊很多,它向四周的延伸至少都有36000光年。

IC5063星系中心處應該有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

這個巨大的陰影就像被某種物質遮擋住了其中的光線一樣,這說明IC5063星系中心處有個活躍的核球,位於其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正不停地吞噬吸積盤及其周圍的塵埃和氣體環狀物質。儘管超大質量的黑洞本身不發光,但在這個巨大的吸積過程中,所吸收的強大能量從黑洞周圍區域產生了大量的熱能和光芒,所以星系核球看起來就像發光一樣,被遮蔽的也正是這些光芒。

那麼是什麼物質遮蔽了這些光芒呢?

科學家表示應該是塵埃,當兩個星系合併,其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塵埃,也有可能是黑洞噴流在核附近所掀起的塵埃。反觀我們的銀河系,其中也是到處充滿塵埃的,它們將銀河系活動核心中不斷膨脹的黑洞發出的光散射開來。

IC5063最核心部分的塵埃和氣體環面可能存在空隙

根據科研小組的分析,IC5063最核心部分的塵埃和氣體環面可能存在空隙,如果黑洞相對於銀道面(銀道面是銀河系主要的質量形成的盤狀平面,垂直於銀河平面的方向指向銀極)傾斜,一些來自銀道核的光會被環面更密集的區域所阻擋,但是另一些會從這些縫隙中穿透出去,造成巨大的銀道微光。如果是環面造成的,那就說明這個結構很單薄,可能是由於星系中心的扭矩而造成的扭曲。

這一發現對了解超大質量黑洞有很大的幫助

這一發現表明,環面或環可能非常薄,並且光線幾乎無處不在。如果環面足夠大,它就會變得不穩定,當來自星系的影響巨大時,使它保持在一起的引力和旋轉會指向一個靠近黑洞的方向,同時又會指向另一個方向,這看起來就像是扭曲或彎曲。通過這種現象,科學家們可以看到整個星系的效果和對這個環面的幾何結構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些對他們了解超大質量黑洞會有很大的幫助。

相關焦點

  • 哈勃捕捉黑洞「影子光束」,有人在太空打哈欠?
    yawning across space)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在哈勃太空望遠鏡顯示的圖像中
  • 最巨大的5個超大質量黑洞!你知道嗎?
    科學家認為超大質量黑洞幾乎存在於全部的螺旋星系以及橢圓星系的中心,而科學家們也尚未明白超大質量黑洞的誕生機制。或許在銀河的巨大中心領域中,許多物質重力塌陷才誕生超大質量黑洞的。超大質量黑洞也有可能是由數個恆星黑洞合體所誕生的。順道一提巨大的超大質量黑洞之中也有銀河,雖然它的重量是太陽的四百萬倍,即使是這樣巨大的黑洞,跟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黑洞們相比,可說是不值一提了。
  • 太陽質量9000萬倍!3億光年外,三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合併
    在這三個星系中,都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前兩個黑洞,現在已經找到了第三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據了解,NGC 6240極亮紅外星系與我們的距離大約有3億光年遠,也就是說,目前我們看得到景象,其實是NGC 6240在3億年之前的實景。雖然過了這麼多年,這三個星系現在還處於合併過程的最後階段,因為星系之間的合併大約需要10億年。
  • 地球在靠近黑洞?距超大質量黑洞比以前近2000光年,每秒快7公裡
    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名為人馬座A*(Sagittarius A*),質量約為太陽的410萬倍,約每11分鐘自轉一圈。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85年公布的數據,地球距離人馬座A*黑洞約27700光年。
  • M78星雲的「哥哥」M87心系出現黑洞了
    它發現於M87星系,後者距離地球五千萬光年遠,是目前最大最遠的星系。M87星系黑洞的出現並非新聞,2010年便有荷蘭研究小組報告稱該黑洞正在偏離自己的星系「家園」,且其規模之巨大很可能由於它是兩個單獨黑洞合併而成的。這期間,很多關於M87黑洞的看法出爐,不過即使是最大膽的假設,也只試想它可能會有30億倍太陽質量,比其真實分量少了一半還多。
  • Maunakea天文臺發現三對合併的超大質量黑洞
    這些雙類星體非常罕見,由東京大學科維理(Kavli)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小組估計,只有0.3%的已知類星體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它們處於相互碰撞的過程中。這項研究發表在2020年8月26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據報導,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相關成果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據介紹,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在每個星系中幾乎每10萬年才發生一次,而在30多年來,天文學家們只在少數幾個星系中發現了超大質量雙黑洞,捕捉到雙黑洞吞噬恆星更是極為罕見。
  •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國航天局已經用阿貝爾2261星系團對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了訓練
  •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地球超過130億...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地球超過130億光年。 它的發現時間和其大小帶來了當前的理論,即超大質量黑洞從坍塌的星團形成受到質疑,天文學家建議它們可能由坍塌的原始冷氫氣體形成。
  • 5億光年外現奇異天象,10億太陽質量黑洞噴流像巨大X翼戰機
    有人說是黑洞,有人說是活躍星系核,其實活躍星系核就是有超大質量黑洞的星系,其核心通常直徑只有約1光年,亮度卻遠遠超過星系本身,是中央極為活躍的星系。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就在仙后座5億光年外的太空中,發現了一個奇異的活躍星系核,其噴出的射流在兩側擴散,看起來就像太空中出現了一艘星球大戰中X翼戰機的超巨大版本。
  • 哈勃發現新黑洞「 Missing Link」
    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發現了有史以來中質量黑洞(IMBH)質量是我們太陽質量的50,000倍,它吞噬了一顆經過的恆星。如果這一發現成立,它將為天文學家提供黑洞演化理論中缺少聯繫的長期尋求。 已檢測到恆星質量黑洞和超質量黑洞,並且相對容易理解。
  • 一個和銀河系一樣重的超級黑洞居然失蹤了,宇宙這個玩笑開大了!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是什麼?有多大?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那就是位於獵犬座類星體TON 618中心的特大質量黑洞,達到了660億個太陽質量,視界半徑為0.02光年,1950億公裡。如果出現在太陽系中心的話,人類發射的飛得最遠的飛行器旅行者1號現在是在225億公裡的地方,還得再過299年才能飛出視界範圍。
  • 一個和銀河系一樣重的超級黑洞居然失蹤了!宇宙這個玩笑開大了
    ,如果按上限來算,它才是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其質量已經和銀河系所有恆星的質量差不多一樣重了。星系團由數百到數千個星系組成,其中央的星系通常是最大且異常明亮的,就像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束縛恆星一樣,最亮團星系把周圍的星系束縛在引力範圍內,形成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引力束縛結構。 A2261-BCG是一個超巨橢圓星系,其直徑約100萬光年,大約是我們銀河系的10倍,其中心巨大明亮的核心則超過了10000光年,是已知宇宙中發現的最大星系核。
  • 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我們太陽的2.25億倍!
    天文學家運用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捕捉到了一個巨大的、冷的、稠密的星際氣體盤,漩渦盤繞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奇特景象。
  • 人類認識黑洞的小小一步
    (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蓋茲(Andrea Ghez),表彰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大約為400萬太陽質量的黑洞)。現在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存在著成千上萬個恆星質量級的黑洞,確認了20多個存在。當然,如果以質量劃分,黑洞還有其他幾種類型,如超大質量黑洞(數百萬倍太陽質量)和微型黑洞(理論上小於太陽質量)。科學家還不清楚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他們推測是黑洞吸收了其附近的恆星和氣體雲等逐漸長大而成。對於微小型黑洞,天文學家認為可能是在大爆炸後的早期混沌宇宙中形成的。
  • 地球比我們想像的離超大質量黑洞更近
    由日本國家天文臺繪製的一幅銀河系新地圖顯示,地球螺旋運動的速度更快,距離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距離比之前認為的要近2000光年。1985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宣布,地球距離這個名為人馬座A*的黑洞有27,700光年。
  • 哈勃望遠鏡三十周年紀念。這個意義非凡的望遠鏡,曾捕捉到鷹星雲
    哈勃望遠鏡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繁多且令人震驚,從證明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到將宇宙年齡的誤差控制在幾個百分點以內等,無所不有。哈勃望遠鏡敏銳的觀察力讓天文學家得以了解系外行星大氣的化學組成,捕捉到太陽系中行星的飛行視角,並收集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空」圖像,顯示著第一批星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合併。
  • 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為什麼宇宙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那麼多?眾所周知,整個宇宙範圍內密度最大的物體就是黑洞,只要是移動到其事件視界範圍之內的物質,都會在它強大的引力作用下最終被吞噬。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周年了!
    這些爆發的起源幾十年來一直是個謎,而哈勃望遠鏡幫助發現了這些爆炸通常發生在正在形成恆星的星系中,這些星系的金屬豐度很低,也就是說,比氦重的元素的豐度很低。這表明伽馬射線爆發是在大質量恆星坍縮形成黑洞的過程中出現的,因為活躍的恆星形成星系通常富含快速坍縮的大質量恆星,而低金屬豐度的恆星更有可能保留它們的質量並形成黑洞。哈勃望遠鏡為我們了解伽馬射線奠定了基礎。
  • 科學家收到一個罕見信號,由兩個黑洞爆炸產生,距地球70億光年!
    自從人類第1次拍攝到了黑洞照片後,我們才清楚的認識到人類在宇宙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在9月2日的時候,科學家聲稱他們探測到了一種特殊的宇宙信號,這個信號並非星體發出,持續時間很短,是兩個黑洞相撞發出的。它們兩個距離地球70億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