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信:從中印對峙看中國必須收復藏西拉達克部分領土

2021-01-08 琅琊故事

當年吐蕃徵服阿里各羌族部落以後,把阿里與其附近的羌支分作三部,稱為"阿里三衛"。即布讓,雪山圍繞;孟域,頁巖圍繞;象雄,湖泊圍繞。公元第十世紀,吐蕃行將崩潰時,有弟兄三個王子,為避國王迫害,逃到阿里來,分別為三區之王。即長子巴兒袞為孟域王;次子札西袞為布讓王;季子德祖袞為象雄王。他們傳國二百多年,與西藏同為元朝所徵服。元朝把他們撥歸薩迦法王管理。明代,薩迦政權崩潰,地方割據蜂起,這三部分也分裂為許多小部落。但三個地區名稱還存在,因為他們的住民同奉喇嘛教,有其語言習俗的共同之點。   阿里的中心是岡底斯山和馬品木達湖(馬法木錯),這是佛教徒認為須彌山與王母瑤池的。每年夏季,藏、印、蒙古人來此朝拜、貿易的人很多。西藏的古老宗教(黑教和紅教)也都是從此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按藏人的說法,他的東邊馬口出水,為雅魯藏布江源(馬泉河)。南邊孔雀口出水為布讓河(孔雀河),為恆河源。西邊象口出水(象泉河),為薩特累季河(印度河南源),經北印度入巴基斯坦。北邊獅子口出水(獅泉河),為印度河源,經喀什米爾入巴基斯坦。阿里的羌族,便是分循這四條河而擴散。其向東移進的,到"南羌塘",建成了吐蕃帝國,向孔雀水南進的,入尼泊爾,建成了尼婆羅國。西隨象泉河進入北天竺的,建成孟國。北隨獅泉河進入克什米爾的,建成拉達克國。這些國的人民皆屬於藏語系的羌支部族。   孟域和布讓兩區,都跨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北。北部的牧民,始終屬於西藏。南部是農區,有城邑與喇嘛寺。布讓的普蘭宗,是西藏保存在阿里地區唯一的溫暖河谷。製造藏文的吐彌桑布札,便是此地出生的人。這裡還有很著名的喇嘛寺和覺阿佛像。今為普蘭縣治。普蘭縣以南,不知何時劃歸尼泊爾了。孟域的北部牧民,今仍屬西藏。南部的農區,以基絨城為中心(城在西姆拉附近,藏語義為"吉祥暖谷")。英帝併吞印度後,霸佔了這一地區。當地人民曾多次反抗,均因無外援而失敗。現印度把它劃為"喜馬偕爾中央直轄區"。"偕爾"的藏文音意為"盤膝趺坐",是"吉絨"的改稱。      阿里三衛的象雄區,原羌族分布的範圍,要包括克什米爾全部。即印度河上遊(獅泉河向西北流,至阿富汗國界再轉向西南流入巴基斯坦,在此大轉折點以上為上遊),上遊整個河谷,是喜馬拉雅西端與喀喇崑崙兩大山脈之間的一個大斜向谷地,長達一千餘裡。可以分為三段:東段為高寒草原,屬西藏阿里部,現置噶爾、革吉、日土三縣。中段為半農半牧地,以列城為中心,原吐蕃西部都督所治。吐蕃王子祖德袞作為都城。其國在清代稱拉達克,人盡藏族,使用藏文,發音與拉薩語微異,西人稱之為"拉達克語"。北印度入藏朝山者取道於此。喇嘛教祖師蓮花生,與老黃教祖師阿底峽,皆從此入藏(一說即拉達克人)。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為英人所據,現為印度控制。   西段,即拉達克以西,在唐代為大小勃律國。大勃律去列城為近,受役屬於吐蕃,亦屢向唐朝廷遣貢使。小勃律距吐蕃最遠,不服吐蕃。屢受吐蕃凌逼,所以特別親附唐朝。開元時,其王入朝求助,唐軍遂協同它大破吐蕃。但後來,其王復附吐蕃,並為吐蕃招誘西域諸國。天寶六年,高仙芝再徵服它,並執其王歸長安,以其地置歸仁軍,募千人以伐。此事詳見兩《唐書》,清鹹豐八年與拉達克同為英國所佔,現為印巴分佔。 以上多引用藏學大師任自強的研究資料, 再來看看現在的新藏公路1100多公裡的路程,因為咯喇崑崙山脈以東以南原來屬於我國的較低海拔適合修路峽谷地帶被印度霸佔,也就是歷史上屬於我國的藏西拉達克東部地區,1100多公裡的路程卻有幾百公裡的路段不得不繞行平均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雪山地帶,不象青藏.川藏和滇藏另外幾條進藏公路,一般只有幾十公裡路段穿越同樣高海拔的山口地帶,大部分地段還是在還能保證正常通行,就是出點困難也能很快維護的平均海拔三四千米較低海拔地帶。而新藏公路卻因為有幾百公裡的路段不得不繞行平均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雪山地帶,因為氣候環境惡劣,維護困難,一年之中冬春兩季大雪封山,無法通行,只有5月初到10月中這段時間才能比較能保證正常通車,嚴重影響了藏西地區國防安全和經濟發展等需要。而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堅決收復藏西原屬於我國藏西拉達克地區領土,最起碼新藏公路改道,其中交通必須的東部地區。 所以目前,對於中印邊界問題,我們不光應該要求收回藏東南等地區領土,繼續保有南疆的所謂的阿克塞欽地區,還應該對藏西拉達克地區原中國領土提出領土要求,這樣,不光可以回應印度政府的無理要求,我們還可以最起碼收復咯喇崑崙山脈以東以南,包括什約克.楚舒勒.東堤.默西亞在內的約二萬平方公裡原中國領土。這些領土是在清末1858年才被當時的英國殖民軍侵佔的,原居民屬於藏族血統,講藏族方言,信仰藏傳喇嘛教,我們在適當的時候完全可以收復。收復這段領土,我們的新藏公路就可以改道走咯喇崑崙山口,通過咯喇崑崙山東麓的較低海拔大峽谷地帶,直到獅泉河,使之變得便利,這樣,只要加強維護,可以基本保證常年通車,同時也改變中國此段邊界險象環生的極為不利態勢。一野阿里支隊當年配合二野解放西藏非戰鬥傷亡過大,首要原因就是所走線路地理環境惡劣,今天這條公路因為所處環境多在雪山之中,仍然不能保證常年通行,而只有在收回此處以上地方,改道走咯喇崑崙山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不過最後,還有一點需要說明,以上建議只能作為外交談判策略,具體成功,天上不會掉陷餅,要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還是需要進行第二次對印反擊戰,才能徹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相關焦點

  • 歷史上中印洞朗對峙:為何中印雙方士兵怒目而視但槍口向下?
    洞朗地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縣,西與印度錫金邦相鄰,南與不丹王國相接。1890年,中國和英國籤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了中國西藏地方和錫金之間的邊界。根據該條約規定,洞朗地區位於邊界線中國一側,是中國領土。洞朗地區與錫金之間的邊界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一部分。
  • 對峙還在繼續,中印關係如何重歸理性?印度專家這樣說
    編者按:2020年恰逢中印兩國建交70周年,但5月以來,發生在中印邊境的兩軍對峙事件似乎給兩國關係的發展蒙上了陰影。目前,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解決當前邊境事態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兩國邊境地區局勢總體穩定、可控。任何關係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需要傾注足夠的智慧和努力,中印兩國關係也是如此。
  • 中印邊界爭議由來:印度繼承英國殖民遺產佔我領土
    阿克賽欽一旦被印度奪佔,這一帶「爭議」地區就會全部落人印度手中,中國將徹底失去邊界談判的主動權。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圖謀佔領加勒萬河谷進而佔據阿克賽欽的原因所在。 中國網: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整個西段的「爭議」領土包括哪些部分?所謂的「爭議」,是怎麼形成的,請您說說其歷史來由?目前雙方的實際控制情況又是怎樣的?
  • 中印邊境對峙今日或現重大轉機!兩軍代表將舉行中將級別高級會談
    實際上,早在去年秋,中印雙方就在班公湖附近發生過對峙。去年10月31日,印度政府還正式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劃分成兩個中央直轄區,其中涉及中國領土阿克賽欽地區。中國外交部當時即表示,印方以單方面修改國內法律的形式繼續損害中方的領土主權,這一做法不可接受,也不會產生任何效力。
  • 中印化解一場「洞朗式對峙」?外交部:中方不承認所謂的「阿邦」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易簡】「印中避免另一場洞朗式對峙。」9日,多家印度媒體報導稱,三天前,印中在「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舉行邊境人員會晤,雙方同意解決去年底在這一地區發生的邊境糾紛。印媒此前援引「阿邦」消息人士的話稱,去年12月28日前後,「阿邦」上桑朗地區的印度村民發現中方修路隊帶著推土機「入侵印方領土」。
  • 衛星照片曝光中印邊境帳篷對峙,印度簡易公路已經修到了實控線
    據悉,印度的簡易公路已經修到了實控線旁、加勒萬河西岸的印軍對峙帳篷。記住,目前還是簡易公路,沒有路面,但卡車能行駛。上面兩張圖來自印度國防部的衛星照片,注意左側兩個紅框為印軍營地,右側兩個紅框為實控線附近中印帳篷對峙區域。其中,白色大帳篷代表印軍,黑色小帳篷代表中國軍隊。
  • 中印衝突最新消息!印度5名失蹤青年在中國被找到 環球時報警告印方...
    他們已經確認阿魯納恰爾邦失蹤的年輕人已經在他們那邊找到,」印度聯邦部長Kiren Rijiju在推特上說,他指的是印度東部一個中國也聲稱擁有主權的邦。此前,曾有媒體稱5名印度男子在「阿魯納恰爾邦」失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回應表示,我們從不承認在中國領土上非法設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不掌握相關案件的具體情況。
  • 為中國收復了『百萬領土』,把臺灣變為中國一個省,是他提出來的
    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收復新疆。目前新疆領土約160萬平方公裡。如果左宗棠當年沒有收復這片土地,中國的領土就要減掉一塊。朱五宗黨收復新疆的過程並不順利。阿九百佔領新疆的時候,一開始以為李鴻章等人會把這片土地全部夷為平地。反正人少,繳納的稅金也少,但是朱五宗湯看了一百年,明白了不能失去國土的道理,努力說服慈禧太后,一定要收復新疆。
  • 就實際控制線對峙問題,中印第一次正式協商會議結束
    近來,中印在實際控制線(LAC)邊境的達拉克和錫金等地區已經爆發了幾次衝突。衝突之後,雙方都加強了對邊境的巡邏與兵力部署,從而也導致了中印雙方邊境對峙僵局持續升級。隨後,在中印雙方的協商下,一致同意以正式的外交協商會議解決LAC對峙問題。
  • 中印重兵壓境,加勒萬河谷成爭奪焦點!中印邊境衝突,會怎麼解決
    加勒萬河口正對著印度邊境公路和印度軍營(圖源:FX168)從上圖可以看出,加勒萬河口的爭奪直接關係到印度什約克河走廊得失,所以自1962年中國收復加勒萬河口,這片領土引發了無數小衝突和外交摩擦。從印度軍營方向看加勒萬河口(圖源:FX168)本次衝突的起因,是莫迪政府於去年決定用兩年時間在中印邊境修建66條邊境公路方案,方便印軍和重型武器裝備在中印邊境的運輸,其中包括沿中印邊境走向的什約克河(DSDBO)戰略公路,向加勒萬河谷修建的支線公路。
  • 中印衝突又起,印度在搞什麼名堂?
    從目前情況看,此次衝突至少反映出三大問題。一是中印關係太複雜,水太深,變數太多。雖然中國和印度是兩大鄰國,而且都是世界大國和文明古國,兩國都有過長期遭受外來侵略和奴役的苦難史,從道理上講,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印沒有理由不搞好鄰居關係。但縱觀中印關係的歷史,除早期特別是鄭和下西洋那陣子關係交往比較多和熱絡外,在更加漫長的時間裡,中印兩國的關係並不和睦。
  • 這些編造「中國侵犯鄰國領土」的假新聞背後,藏著同一個「黑手」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 範凌志 白雲怡 單劼】「中國在距離洞朗對峙地點9公裡的不丹境內建設村莊」,類似標題的報導日前登上印度各大媒體的頭條。就在不久前,一些印度媒體還曾聲稱「中國侵犯了尼泊爾的領土」。然而,這兩則消息很快就被不丹和尼泊爾的官方人士闢謠,中方並沒有侵犯他國領土。
  • 中印邊境對峙談判需數年?錢峰:解決問題難度大,可能是「馬拉松式...
    印度外長蘇傑生近日受訪時談到中印衝突時暗示,中印邊境對峙可能會持續數年。對此,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表示,「大雪封山近在眼前」,中印雙方還未達成撤軍意願。這表明,解決問題的難度很大,這可能是一場「馬拉松式」談判。
  • 從1962年的中印戰爭,到今天的中印對峙
    二:可見1962年中印戰爭的目的是讓印度感受到中國的「威風」,打掉的是印度的囂張氣焰,不是大量殺傷印軍,製造仇恨。所以很快把印度的許多俘虜都放了。以此表明中國並不好戰。打你又打不過我,你看著辦。三:中國對印度主要還是震懾,因為青藏高原的阻隔,中國「夠」不著印度。只能給印度「培養」一個敵人,扶植巴基斯坦,用來制衡印度。
  • 被遺忘的中印中段邊界爭議區 1954年中印西藏協定暗藏玄機
    對於中印邊界中段爭議區在哪兒這個問題,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在錫金,甚至認為在不丹,因為這樣才符合中印邊界中段中的「中」的含義。事實上,中印邊界中段爭議區位於中國尼泊爾邊界以西,與中印西段邊界爭議區一樣都位於西部,只不過位於西段爭議區以南,因而稱之為「中段」以示區別。
  • 中印危險平衡:莫迪的出場與藏南的平靜,中國還手握一張王牌
    從中印雙方對6月30日第三次軍長級會談的回應中,外界已經得出了中印已達成觀察期共識的結論。經歷1個多月的對峙衝突和三輪談判,中印將分批次組織一線部隊「脫離接觸」。但也沒人敢就此底定,談判桌上的共識能被雙方同時遵守並徹底結束這輪對峙。
  • 中國收復了眾多領土,為何對外蒙不動於衷?原因有五點
    在晚清政府的無能軟弱下,中國被世界列強打開守了數百年的門戶,遭到列強的入侵,除了損失了大量的經濟,還連帶的損失了中華領土,被乾隆皇帝所說的地大物博,被列強當成了巨大的蛋糕,企圖瓜分。好在中國人民堅強抵抗,中國才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沒有成為日本的亡國奴。
  • 中印邊境衝突印軍死亡升至20人!2020中印邊境肢體衝突事件始末...
    中印軍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把這些年輕軍人推向致命肢體衝突的印度政治力量要對他們的死承擔責任。印度必須停止邊境冒險。」第二條:「多達17名受傷印度軍人被報導因得不到及時搶救而身亡,這反映了印度軍隊緊急救助傷員能力的嚴重落後。這不是一支真正有現代高原作戰能力的軍隊,印度輿論需要清醒。」中印關係成為全球焦點。
  •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印媒:中印對峙繼續 約5萬解放軍全副武裝...
    2020-10-09 11:13:04來源:FX168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印媒:中印對峙繼續 約5萬解放軍全副武裝 最近增援部隊引人注目】印度媒體TimesNowNews周四(10月8日)報導稱,今年5月以來,印度和中國軍隊仍在東拉達克地區面對面對峙。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軍隊已經增加到大約5萬人,他們全副武裝。報導提到,最近,一些中國增援部隊已經變得顯而易見,特別是在德普桑地區。中國在德普桑地區部署了更多的坦克和增援部隊,以增加其本已很強的兵力。
  • 中國「侵犯」鄰國領土?印媒不斷編造謠言背後,竟藏著同一個黑手
    據環球網11月25日報導,近日,類似「中國在距離洞朗對峙地點9公裡的不丹境內建設村莊」的消息突然在印度炸鍋,此外,一些印度媒體還在繼續渲染「中國侵犯尼泊爾領土」,然而,這兩則不實消息很快被不丹和尼泊爾官方闢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