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收復了『百萬領土』,把臺灣變為中國一個省,是他提出來的

2020-12-14 愛歷史的小李

關於左宗棠的事跡,誰都不會陌生。我們在中學教科書上學過。他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收復新疆。目前新疆領土約160萬平方公裡。如果左宗棠當年沒有收復這片土地,中國的領土就要減掉一塊。

朱五宗黨收復新疆的過程並不順利。阿九百佔領新疆的時候,一開始以為李鴻章等人會把這片土地全部夷為平地。反正人少,繳納的稅金也少,但是朱五宗湯看了一百年,明白了不能失去國土的道理,努力說服慈禧太后,一定要收復新疆。慈禧太后在慈禧答應讓左宗棠收復新疆,但她只有動嘴才能出徵所需的軍費、工資等,則由左宗棠親自想辦法。慈禧也不管,朝廷也無視這一點。左宗棠將軍成功了這件事,但什麼也沒做。失敗了就失去了大清的威嚴,回來就要受罰,左宗棠還是義無反顧。(另一方面)。

在清末初富厚雪巖的幫助下,左宗棠終於得到貸款籌集軍餉,在左宗棠即將出徵時,英國也介入了這件事。他說服左宗棠將軍,讓他承認阿九百被佔領的地方是中國的附屬國。不必趕走人,不必給別人留下後路,但左宗棠不聽這些勸告,毅然決然。

1880年,左宗棠帶著士兵們抬著棺材出發了。如果不找回新疆,自己也會死在外面。果然,阿九白被左宗棠的氣勢嚇跑,最終被新疆成功收復。左宗棠將軍因為中國收復了這片廣闊的領土,成為了歷史上的名族英雄,所以把新疆變成了行省,永遠歸於中國左宗棠將軍收復新疆的事誰都知道。但是臺灣也與朱五宗湯有關。可能認識的人不多。1885年,當時朱五宗湯已經病了,但儘管如此,他仍然惦記著國家大事。他在病床上,向法院上傳著兩個節奏。一個是要求成立解放大臣,另一個是後來趙正承認了左宗棠的主張,臺灣成為中國的城堡,在臺灣設立了海軍事務官亞總理,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這本來就是左宗棠的開始。左宗棠的功勞比不上收復新疆,但對歷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四次收復臺灣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為保衛祖國這個美麗的寶島,歷史上中國政府曾四次收復臺灣。 沈有容收復臺灣後,1604年又隻身登上被荷蘭殖民者搶佔的澎湖列島,陳說利害後,荷軍撤走,使荷蘭侵佔臺灣推遲20年,當地人民讚譽沈氏「以三寸之舌,勝百萬之師」,還豎起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荷軍頭目)碑」。該碑至今還豎立在烏公島天后宮清風閣。
  • 鄭氏三代佔據臺灣的簡述和清政府收復臺灣的措施及經過
    清順治16年】率部攻打南京失利後鄭成功部損失慘重,鄭成功有感於清朝的統治很難撼動再加上其愛國之心、於是他便想收復和他當時所佔據的金廈隔海相望的臺灣,在經過了一系列的準備後鄭成功率部於1661年陰曆二月開始攻臺、在經歷了將近一年的艱苦作戰後隨著荷蘭駐臺灣最高指揮官揆一籤字投降,遠離祖國38年之久的臺灣終於又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鄭成功率部收復臺灣的軍事行動,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重大勝利、通過這一鬥爭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 300年前收復臺灣——民族英雄鄭成功
    臺灣歷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但是在1624年(明天啟四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中國臺灣。1662年(清朝順治十九年,南明永曆十六年)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鄭成功在收復臺灣前的處境相當不好,1659年鄭成功曾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南京,慘敗而回,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之後清政府的步步緊逼,只能困守廈門。鄭成功身後有數萬將士需要供養,廈門一地無法滿足補給。只能把希望放在海峽對面的臺灣。要奪得臺灣,必先有戰船,鄭成功大修戰船,訓練水師。
  • 明朝將領沈有容收復臺灣:堂堂中國,豈乏金錢巨萬萬!
    文/晚風暮雨提起收復臺灣,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末的「國姓爺」鄭成功,實際上,在鄭成功之前,還有一位三次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沈有容。竭祈神睹,楹宇秋寺,實心微厥靈祖戰捷乎,請更諸爽皚者,師抵南澳,攻島彭山殲之……」鎮守海疆期間,沈有容最為人稱道的功績,是從倭寇與荷蘭人手中三次收復東蕃(臺灣)。萬曆三十年秋,倭寇侵入臺灣,以這裡為基地,四處燒殺劫掠,殘害閩浙漁民和商人。
  • 中國收復了眾多領土,為何對外蒙不動於衷?原因有五點
    在晚清政府的無能軟弱下,中國被世界列強打開守了數百年的門戶,遭到列強的入侵,除了損失了大量的經濟,還連帶的損失了中華領土,被乾隆皇帝所說的地大物博,被列強當成了巨大的蛋糕,企圖瓜分。好在中國人民堅強抵抗,中國才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沒有成為日本的亡國奴。
  • 傅昭信:從中印對峙看中國必須收復藏西拉達克部分領土
    按藏人的說法,他的東邊馬口出水,為雅魯藏布江源(馬泉河)。南邊孔雀口出水為布讓河(孔雀河),為恆河源。西邊象口出水(象泉河),為薩特累季河(印度河南源),經北印度入巴基斯坦。北邊獅子口出水(獅泉河),為印度河源,經喀什米爾入巴基斯坦。阿里的羌族,便是分循這四條河而擴散。其向東移進的,到"南羌塘",建成了吐蕃帝國,向孔雀水南進的,入尼泊爾,建成了尼婆羅國。西隨象泉河進入北天竺的,建成孟國。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
    島內一些歷史教師向臺灣媒體反映,由於新課程大綱將「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生的新歷史教科書中大量刪除了中國古代歷史教科書,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了。經臺灣媒體核實後發現,新教材第一章商周至隋唐的歷史被刪去,只有4頁。
  • 為什麼說臺灣,釣魚島等島嶼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重要的領土?
    對於當時臺灣的社會情況,吳人沈瑩所著<臨海水土志》中有生動翔實的描寫。 隋代稱臺灣為流求。《隋書.流求傳》記載,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場帝派羽騎尉朱寬為使者,渡海「求訪異俗」,梅師何查也同前往,到了流求。因語言不通,只帶了一個當地人回來。第二年,場帝再派朱寬到流求「撫默」,並「取其布甲而還」。
  • 施琅在收復臺灣後,曾上書康熙帝應趁勢拿下日本,為何沒被同意?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1700多年前,《臨海水土志》中就有關於對臺灣的記載,這是世界歷史上關於臺灣最早的文字記載。到了元、明、清時期,中國歷代王朝都在臺灣設立了行政機構,對臺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 臺灣歷史動畫片|圓圓尋親歷險記二:收復臺灣
    編者按:動畫片的主人公是一個以番石榴(芭樂)為原型的卡通形象,名叫圓圓。借其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屬性,以及外皮綠色、內心紅色,象徵臺灣當代具有普遍意義的熱愛臺灣和祖國的熱血少年。動畫片一共五集,採用穿越的思路讓圓圓參與到歷史事件中,借圓圓的視角回顧並講述臺灣的「前世今生」,通過追溯重要的臺灣歷史事件和人物,展現兩岸的「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淵源。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世界迎來了大航海時代,西方殖民者的擴張觸角延伸到了海這邊,東方寶島臺灣成為了掠奪者眼中的「香餑餑」。其中,一群來自荷蘭和西班牙的海盜氣焰尤為囂張,肆意登陸、胡作非為。
  • 歷史上收復失地的戰爭那麼多,為什麼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人稱道?
    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原王朝的海外領土。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臺灣海峽,臺灣島才與大陸分離。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在《尚書·禹貢》成書之時,臺灣已經在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隋代大陸和臺灣的接觸增多。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數量。
  •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臺灣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是臺灣卻數次被外敵侵佔,又數次被收回,在歷次的收復臺灣戰爭中,尤以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振奮人心。公元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率軍進攻荷蘭在臺灣修建的熱蘭遮城,大破荷蘭軍隊,同年2月1日,荷蘭臺灣總督揆一無奈之下,籤署投降協議,並率領全體荷蘭人撤離臺灣。
  • 【臺灣歷史系列動畫片】圓圓尋親歷險記二:收復臺灣
    【編者按】動畫片的主人公是一個以番石榴(芭樂)為原型的卡通形象,名叫圓圓。
  • 民族罪人徐樹錚:表面上他收復了外蒙古,實際讓中國失去了外蒙古
    說到外蒙古,大家可能都不陌生,講起收復外蒙古這個故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人物就是徐樹錚。對於他是否是一個民族英雄,多少年來,一直有很大的爭議。在這之中,究竟又是一番怎樣的曲折離奇的故事呢,今天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 一鄰國差點併入中國,並成中國一個省,此人卻說:別多事了
    自從日本成功搶到臺灣以後,清政府才意識到臺灣的重要性。在三國時期,臺灣其實就已經成為了史書上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佳作夷洲。 後來,隋唐時期,他又改名叫大琉球,而且這個時候臺灣島已經有很多漁民在上面生活了。到了宋元的時候,這裡就發生了變化。澎湖地區的人遷移到這裡來,給這裡帶來豐富的生產技術,這裡也變成了泉州管轄的。
  • 新中國成立後收復了哪9塊領土?其中一塊領土相當於176個澳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後,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穩步提升,成功收回了許多土地,今天讓我們來細數一下中國已經收復的失地有哪些?旅順港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中心白玉山南,地處黃海渤海要衝,為京津重要門戶,與山東廟島列島、登洲頭共扼渤海海峽咽喉,為天然的北方不凍良港,自古就是中國領土。1894年被日本佔領,直到1945年8月22日,旅順港才由蘇聯紅軍解放。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特別報導第一集:《還我河山》
    至此,被迫割讓50年又156天的臺灣省,重歸於中國主權的管轄之下,臺灣人民恢復了中國國籍。 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籤訂《馬關條約》,侵佔臺灣。為收復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失地,中國人民從沒有放棄努力。等待時機成熟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是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神聖責任。
  • 為了對付日本,他建議將朝鮮變為中國的一省,若被採納日本必敗
    由於他驍勇善戰、帶兵有方,很快就平定了朝鮮叛亂。吳長慶在向朝廷呈報戰況的時候,稱其:「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正是因為在朝鮮戰鬥中的英勇表現,朝廷對袁世凱進行了褒獎,任命其為幫辦朝鮮軍務駐紮在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此時袁世凱年僅23歲。此後,他在朝鮮協助朝鮮訓練軍隊、整治稅務,一時風光無兩,被朝鮮人稱為「袁司馬」。
  • 以「臺灣」稱呼中國臺灣,加拿大高校公然挑釁一中原則!
    在該校最新的招生報告,「臺灣」被修正為正確的稱呼該校學生報紙「Ubyssey」透露,在該校之前的年度招生報告中,「臺灣」一直以單獨的稱呼出現,而在2019-2020年度的招生報告中,臺灣被修正為中國一省(Taiwan,Province of China),然而這樣正確的做法卻讓臺灣當局急得跳腳,向該校提出「抗議」,要求校方「不要屈從於」中國大陸的壓力
  • 日本辭典將臺灣列省歸入中國,海外「獨派」又趁機搞事情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灣島內的「獨派」在領導人蔡英文的帶領下,持續鼓吹「去中國化」歪風,而海外「獨派」為了宣揚「臺獨」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最近,被海外「獨派」群起而攻之的則是在日本國內有「國民辭典」之稱的《廣辭苑》。部分在日臺灣團體聲稱,《廣辭苑》第六版「錯誤地」將臺灣歸入「中國的一省」,屬於「歪曲事實」,要求出版方巖波書店在第七版中「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