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移植」想在手機上玩桌遊,難度有多大?

2020-12-15 桌遊圈

很多玩家都曾抱怨桌遊雖好玩,但十分難開,不知道去哪裡「領取朋友」一起愉快玩耍。阿宅們更是懶得邁出家門參與線下聚會,希望能將桌遊移植到手機平臺上,隨時隨地開一局。

那麼怎樣能順利地將桌遊移植到手機平臺,難度有多大呢?這聽上去是一個把大象關進冰箱分幾步的問題,答案無非是設計APP—提交審核—等待上線就完事了,但如果真的這樣想,就過於理想和簡單化了。

一、選擇合適題材

首先,並不是每一款桌遊都適合被移植到手機上。由於手機屏幕普遍偏小,如果是一個超大版圖再加上骰子、卡牌、模型等諸多元素的桌遊,顯然無法在小屏上獲得很好的遊戲體驗;版圖上有太多細節的桌遊同樣不合適。

純卡牌遊戲倒是很適合移植到手機平臺,特別是純粹的DBG(牌庫構築),玩家可以省卻洗牌的煩惱,對於卡牌本身也不再有損耗。如《暗殺神》、《星域奇航》和《金牌小說家》這些DBG早已登錄了手機平臺。

《暗殺神》

其次,手機遊戲和面對面玩的桌遊不同,在玩家執行行動時,最好是由某位玩家做一個簡單的行動,然後可以立即輪到下家行動,這樣用簡單的畫面語言就能交代清楚,玩家也不會因為等待而分神。但如果像《神秘大地》、《加勒多尼亞》這樣不平等回合數的遊戲,難免會出現一方行動還沒做完,另一方已經無聊地退出遊戲去做別的事的尷尬狀況。

《神秘大地》

再次,由於手機遊戲相較於桌遊的互動性其實是有限的,所以反而是那些SOLO和對戰體驗較佳的桌遊更符合玩家的胃口。比如線上的《七大奇蹟:對決》依然能牢牢抓住玩家的心,《遠古印記》和《鬼故事》依然能營造陰森恐怖的氛圍,充滿未知的挑戰。但若是一個五人局的遊戲,需要系統來回提醒該輪到誰動了,久而久之就讓人會產生「怎麼玩個遊戲還那麼費勁,不如LOL五黑」等想法。

《七大奇蹟:對決》

二、界面和教學

相比那些花裡胡哨,用滿屏的小紅點提醒你該幹什麼的手機卡牌遊戲,許多已成功移植到手機上的桌遊界面就樸素得多。一般就是單人、多人、教學模式和設置四個按鈕,甚至有些偷懶的設計者都不願意對界面多做改動,彼此「借鑑」起來。所以桌遊移植到手機平臺上所花費的界面UI投入成本其實並不高。

再說到新手引導,很多手機遊戲是採取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先來一局新手對戰,然後教你怎樣變強(抽卡,符石),再通過競技場和其他玩家PK激起你的獲勝欲,最後進入公會系統或塔這樣的配置。玩家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沉浸感和代入感,學習一款新遊戲的成本也並不高。

但桌遊不一樣,首先要向玩家解釋清楚遊戲規則和各種按鍵的用處,而且還得儘量保證玩家能夠一次性牢記,以免出現邊玩邊忘的窘境。這樣對於遊戲的新手引導和系統提示上的要求遠比一般的手機遊戲來說更高,一旦做得不夠地道,很容易讓玩家連新手教程都沒過就棄遊並給出差評。

就這兩方面來說,《歷史巨輪》手機版就做得非常不錯,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讓遊戲設計師VC客串教學,整個過程風趣幽默,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規則的記憶。《歷史巨輪》本身是一款重度非常高的桌遊,雖然手機版省卻了Setup的諸多煩惱,但對原作的細節若處理不到位,就會勸退眾多新人和桌遊原作粉,而卻能廣受好評,可想而知改編的功力之深厚。

《歷史巨輪》

也有一些移植到手機上的桌遊設置了新手教學局,尤其是策略埋得較深,玩家容易摸不著頭腦的重度較高的遊戲,這也不失為一種解決思路。但其難度相比起做新手引導更大,若對局時長、規則解釋或遊戲代入感等方面沒控制好,很容易就活不過教學。

三、聯機和成就

網上有很多對於「孤獨等級」的劃分,比如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去看病……雖然不少SOLO桌遊很好玩,但一個人玩桌遊終究是也是孤獨的。

所以將桌遊移植到手機上,終極目標自然不是讓玩家沉迷SOLO,而是經常能夠和天南地北的玩家來上一局。於是遊戲的聯機系統就非常重要:需要有好友系統、社交系統、更新系統和線上組局的各種要素等等。

當聯機系統做出來後,怎樣能保證用戶留存和活躍度就是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了。有些遊戲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且快捷高效,十分鐘就能開一局,比如當年的神作《銀河競逐》,無論是狂熱粉自製的對戰平臺,還是如今IOS系統上的移植作品,都不缺捧場的玩家。

《銀河競逐》

但是如果是遊戲時間較長,策略度較重的遊戲,一局對戰下來燒死無數腦細胞,很難再開啟下一局,一旦被擱置就很難保證用戶粘性。這時候就得給遊戲增加一個成就系統,給玩家上線和遊玩的動力,《七大奇蹟:對決》和《勃艮第城堡》中都有類似做法。

而SOLO向的遊戲(其實多是由合作遊戲改編)就更容易出現被束之高閣的情況。此時只有通過推出新的擴展和人物才能刺激玩家再次嘗試。

《勃艮第城堡》

可以看出雖然桌遊世界包羅萬象,但實際上真正適合移植到手機上的桌遊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一款移植到手機上的桌遊要想和諸多手遊巨作PK,或100%還原線下桌遊對局體驗,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桌遊移植到手機端後,操作簡化、聚合性好、便捷性高等特點,都是線下桌遊所不具備的優勢。

因此,在開發、移植一款桌遊之前,開發團隊應提高對桌遊核心理念的理解和對目標市場的了解程度。在選擇完適當的題材後,移植改編過程中,除了美術風格、動畫特效、界面UI這些最基礎的設定,通常還需要合理布局遊戲版圖,安排好新手教程,完成聯機和成就系統的設置,才算打好了地基。

此後還需通過不斷的維護、消除BUG、增添選購項目和更新擴展,才能營造良好的遊戲環境,維持玩家的新鮮感,提高桌遊移植的成功率。這些都絕不是隨便找幾個程式設計師,照搬一下美工和文字就能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想在手機上玩到桌遊,難度有多大?
    那麼怎樣能順利地將桌遊移植到手機平臺,難度有多大呢?這聽上去是一個把大象關進冰箱分幾步的問題,答案無非是設計APP—提交審核—等待上線就完事了,但如果真的這樣想,就過於理想和簡單化了。 一、選擇合適題材 首先,並不是每一款桌遊都適合被移植到手機上。
  • 「教練,我想玩桌遊」——和紙片人一起玩桌遊是種什麼體驗?
    向二次元動漫宅推廣桌遊,重要的是投其所好,一部《放學後桌遊俱樂部》當然遠不夠看。本文就整理了一些出現過較豐富桌遊內容的動漫作品,拿去推新千萬不要手軟!一、《如果有妹妹就好了。》這部原作是平坂讀所寫的輕小說,曾於2017年動畫化。
  • 桌遊:美國桌遊和德國桌遊的區別!
    某程度上要說美式桌遊的特點其實不難,把德式桌遊的一些特點倒過來說就可以了:1. 遊戲時間較長,一場下來要2小時以上相當常見,更甚者可達5-10小時甚至整整一天。2. 規則較為複雜,較多支節部份需要留意。3. 相對德國桌遊的抽象,受著RPG的影響,美式桌遊的主題通常較為鮮明(有關抽像問題在另文會再作達述)。4.
  • 開團| 越玩越聰明的桌遊,提供高質量親子陪伴
    玩桌遊的好處好處一:建立規則感每套桌遊都有一定的規則,玩桌遊其實是遵守規則的一個學習過程,由此延伸到生活中的規則、社會規則等。有了具體的遊戲案例,孩子就明白什麼是規則,要如何遵守規則。好處二:樹立正確的輸贏觀孩子上了3歲以後,會把「輸贏」看得重了。輸了會生氣,會發脾氣。那麼桌遊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場所,遊戲有輸贏,生活有輸贏。但輸贏只是某個具體事件的結果,不是人生的結果。在遊戲中教孩子正確對待「輸贏」就是很好的場景。
  • 「桌遊入門二」為什麼有人那麼喜歡桌遊?桌遊的意義是什麼?
    想要入門桌遊這個坑,首先要知道這個坑的魅力,就好比公司壓制員工加班,就需要將其洗腦「工作是有魅力的,有好處」所以入坑桌遊前,請先看本文洗腦一編,玩桌遊是有魅力的,有好處的。。。。這話沒錯。家庭桌遊的特徵:策略深度較淺,且主有需要通過合作,協助等方式獲得勝利的桌遊,例如《卡坦島》雖然有策略,有輸贏,好像會拉仇恨的遊戲,怎麼會是家庭桌遊呢,昨天就有玩家留言:其實在家庭中,我們是有包容度的,遊戲過程中通常家長會遷就孩子,在娛樂中並不會那麼注重輸贏,形成良性的互動遊戲,往往達成培養感情的目的。
  • 我在線上營給夥伴們上了一節桌遊掃盲課(上)
    緣起國慶期間,我在渡過蘇州親子營負責了一個小小的桌遊主題營,算是擴充渡過線下營多樣性的一個嘗試。在線下營開啟之前,會有線上營的幾節課程預熱。忽略之前玩了幾年《三國殺》的時間,我入坑真正桌遊的時間並不算長,在正式開始寫之前先要狗頭保命一下,如有桌遊大佬發現文中的錯誤請不吝指正。以下是該節課的大綱。
  • 「桌遊推薦」藝伎回憶——《花見小路》
    「I'll Stand by you!」伴你說過的美麗意願。「I'll stand by you!」換我今年獨個往伏見。神社裡祝福句子願永遠。那花見的四季,卻苦短。「I'll stand by you!」伴你說過的美麗意願。「I'll stand by you!」
  • 多人共玩小程序!狼人殺、UNO、你畫我猜……經典桌遊應有盡有
    這裡有一些適合春節期間和兄弟姐妹們一起玩的小遊戲,比打牌和打麻將有意思。豹好玩聚會桌遊助手大全「豹好玩聚會桌遊助手大全」裡的小遊戲多到玩不夠。大多數熟悉的小遊戲在這裡都可以找到,「豹好玩」就是那種一個小程序可以滿足多人不用需求的萬能小程序。有經典桌遊:你畫我猜、誰是臥底、狼人殺、飛行棋、UNO、劇本殺、骰子大全、你比我猜、全民接歌。
  • 教育新趨勢:桌遊對孩子有多好,放下手機那刻就知道!
    兒童桌遊,目前已經成為兒童教育新趨勢。不過,家長們千萬別被這個名字蒙蔽了。從字面意思上來說,桌遊其實就是桌面遊戲——放在桌面上玩的遊戲。舉個例子就簡單明了了,比如麻將、圍棋、撲克牌……這些都屬於桌遊。但是呢,現代桌遊已經發展到不拘泥於棋牌等形式了。內容豐富,吸引力較大,不僅能動手,還能動腦。
  • 益智燒腦,0-3歲的寶寶,有哪些桌遊可以玩?|低齡兒童桌遊最全推薦
    如果你玩過華容道,可以把它看成車車版華容道。題卡分為4個難度,每個難度有10關,非常鍛鍊邏輯思維。3歲孩子可以開始玩綠色難度了。這個桌遊附送一個小口袋,帶出門玩很方便。後續可以升級難度,玩塞車時間的普通版、雙人版等等。
  • 「桌遊漫談」盤點十大桌遊配件(一)——卡牌
    在一般的桌遊裡,或多或少都會有卡牌的身影,比如德式桌遊裡的一些功能牌、玩家職業牌、戰鬥卡牌等等,一般卡牌上都有相應能力的文字表述,具體要看對應的具體事件。比如烏老師的桌遊裡,職業卡牌就是個精髓,桌遊《農場主》就是以茫茫多的職業卡牌來構成它的多變性和策略性,在遊戲開始前每個人會得到6張職業牌和6張次要設施牌,都帶有特殊的功能,其實桌遊《農場主》的卡牌可以玩出很多花樣,因為它的牌組特別多,不說基礎裡的卡牌,擴展裡的,還有單獨推出的卡牌,網上有不少對於桌遊《農場主》卡牌的研究,還有一些只在國外發行的卡牌,也都是喜愛《農場主》玩家討論的內容。
  • 《戰爭機器:戰術小隊》:從桌遊開始的設計
    這款由 Splash Damage 工作室帶來的全新回合制策略遊戲有著強力武器與流暢順滑的人物動作,因此玩起來不像是《幽浮》的科隆遊戲,而更像一款《戰爭機器》作品。不過,這款遊戲的體驗與傳統桌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因為《戰術小隊》的開發就是從一款自製的桌遊開始。
  • 大玩桌遊:專注於細節與創造新玩樂的價值 | DC2018展商巡禮
    推廣桌遊,我想是所有喜歡桌遊的朋友都想做的事情,但怎麼推廣呢?大多數的人想到的就是辦活動,搞體驗會,讓更多人有機會「玩」到這款遊戲。但,對桌遊陌生的潛在玩家,之所以沒有入坑,不是因為不想玩,而是缺乏——「誘因」「桌遊這麼好玩,難道不是誘因?」「好玩」這個概念,實在太抽象了,且每個人認為的好玩也都不一樣。
  • 採訪了十個桌遊吧老闆後,終於總結出來如何講解桌遊
    稍有不慎,就會有人找手機玩,還信誓旦旦的說:有的人很認真在聽,打的時候卻發現他根本沒聽懂,需要重新教。這不是個別問題,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讓桌遊圈拉新變得非常困難。畢竟一個桌遊的說明書就有幾千字,甚至上萬字。老玩家研究也要花很長時間,試圖用幾分鐘給另外一人甚至一群人講清楚,難度肯定很大。既然有難度,對應一定會有技巧。
  • 呼朋引伴玩桌遊 Android版卡卡頌試玩
    不過桌遊玩時間長了又渴望手機端的桌遊遊戲,因為此二者的結合可以更有效率的佔用用戶的碎片時間,而手機版的《卡卡頌》正是桌遊手遊話的好例子。遊戲下載:點擊進入卡卡頌標準地圖手機版本的卡卡頌中包含了基礎地圖模式和大河地圖兩種遊戲形式,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遊戲需求選取,大河模式中加入了河流的概念,遊戲中需要先放置河流地形再放至普通地形,這使得遊戲的難度有所增加,遊戲過程中的變數更多樣
  • 「桌遊推薦」快樂是LOL玩家的,桌遊玩家也該擁有
    相較於傳統桌遊,它極大程度上避免了事先啃規則書以及教程的煩惱,玩家只需照著教程進行set up,然後一步步照做。如果當中有什麼細節教程中沒有提到,會在文字後面標記頁數和關鍵字,玩家在遊玩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翻閱另一本規則書查詢細節處理問題,而細節處理的問題,往往是在遇到需要進行一些進階操作的時候會思考到的方面,因此遊戲的遊玩過程十分流暢,且有循序漸進的感覺。
  • 桌遊王者的終局:狼人選擇不殺了
    文|吳懟懟因為疫情蔓延,被用戶「放逐」的在線桌遊們迎來一次意外的「發言」機會。「玩吧崩了」幾度翻上熱搜,主打劇本殺、狼人殺等遊戲的產品,也在社交類APP排行榜上頗刷了一波存在感。大環境使然,線上娛樂普遍看好,所以遊戲類產品用戶量激增,這對「艱難」了近兩年的桌遊一番「狼人殺」來說,是一次短暫的回春。但這僅僅是就線上而言,且,就連這次回春也充滿一股撈一把就跑的氣氛,畢竟,對於廠商來說,這款最少要攢到9人才能成局的遊戲,平時實在是薅不到人。
  • 周末玩什麼:借《桌遊模擬器》,聊聊哪些桌遊宅家也能玩
    「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 我帶女兒玩桌遊比上課外班還管用
    一提桌遊就容易想到狼人殺、三國殺、D&D,和一幫損友party上開局互坑的場景...其實兩歲往上的小朋友也能玩桌遊啦。只要你選好桌遊的話,帶孩子玩桌遊是一件非常有趣有益的事情,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適合孩子玩的桌遊和怎麼陪孩子玩桌遊。
  • 一起玩|這些我買了的桌遊
    正好小惡魔對於繪本上的漢字比較有興趣,就入手了這套遊戲。說真話拿到手感覺有一點點貴。遊戲性還是不錯的,比認字書生動,寓教於樂的一套桌遊。這套遊戲看年齡不如看認字量,已經認識一些字的孩子購入意義不大。紙牌類遊戲容易舊,塑封了手感不好而且外皮也會舊,除了儘量愛惜點沒有其他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