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六國的秦朝和羅馬帝國,他們兩個到底誰會技高一籌這一個想法一直對於罈子有著一個影響,今天罈子便來扒一扒大秦帝國和羅馬帝國之間到底誰更高一籌!
首先,聲明秦朝和羅馬帝國並非事同一時間段,羅馬帝國立國比秦國晚了近兩百年,滅亡時間晚了近六百年,所以羅馬帝國也有強盛時期和快要滅亡的時期,因為兩者處於不同時期所以罈子將從武器裝備和文明兩大部分分析,一個小知識漢朝時人們稱羅馬帝國為「大秦」,意為羅馬帝國就像是過去的秦朝一樣繁榮強盛。
武器裝備
裝備or武器
羅馬帝國是現在很多對於歷史,尤其是歐洲歷史感興趣的小夥伴們首要關注點,羅馬帝國的強勢出現給當時的絲綢之路帶來不同的影響,因為地域問題羅馬帝國大多以鐵甲為主,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出現羅馬帝國的印象都是被銀白色的鐵甲所保護起來。
羅馬帝國中的武器大多是為短劍,短劍的攻擊距離較近,所以其他的兵器輔助保護士兵尤為重要所以重點對盾牌進行了改動,改動後的盾為長方形凸面體,根據資料可知高約1.2米,寬約0.61米,這些盾牌可不是鐵組成,而是由木頭為主,外層表面先以帆布蒙上再蒙以小牛皮,最後才是上下部邊緣都包上了鐵邊,既增加它的堅固也能增強盾牌的抗擊打能力。
大秦帝國則不然,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便是已經在自己的國家開始規定製作武器的時候有一定的標準,目的是為了減少物資的損耗,比如『箭』的箭頭和箭身都是固定的長度為的是組裝方便,哪怕是後期箭頭不見了,也可以從其他的損壞的箭上拆卸下來替換使用。
大秦帝國的武器中也有頭盔保護,包括是兵馬俑中也是有一些非常的形象,儘管士兵有頭盔的保護,但因為上戰場的時候顧不上,所以大家可以知道為什麼秦軍兇猛了吧。但是兩軍是有著一個根本的差距,羅馬要求上戰場前必須有一個培訓至少三年的時間,而秦軍是全民皆兵,農民放下手中的農具就能上戰場,所以各有各的優缺點。
文明傳播
一個國家的強盛必然離不開文明的建設,拋出去武器因素和士兵的軍事素養外,一個國家慢慢的發展離不開經濟,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傳播。
羅馬帝國在秦朝時沒有暴漏蹤跡,但是在漢朝卻是不一樣了,漢朝之前,很少有統治者會去打開國門與外界溝通交流,在漢武帝時期,張騫奉命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加速了東西方的交流。而在這個絲綢之路的終點,正是當時西方最為強盛的國家羅馬帝國。一個剛剛發現新的經濟交流方式,促進東西方文化的漢朝和羅馬帝國又擦出了怎樣的火花?
大秦帝國有名的故事就是「奇貨可居」,但在最強盛的時候秦朝的做法是統一文字,這無疑給了每個讀書的人有了不用再去抓耳撓腮看那些個不同於秦朝的文字,這也給後期文化資料的解讀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不至於因為六國的消失變得七零八碎。秦朝的車同軌、書同文並且有了一個文化相容的初步,儘管在後面滅亡有了其他的風聲,但也不能抹去它曾經的輝煌!
總結
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大秦帝國,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文化在兵戈中相見並融合,但是除去不同的立場外,還有地勢的不同,再加上統治者是王權還是其他都是一些戰爭的決定因素之一。
最後,看到這裡的你對於羅馬和秦朝如果兵戈相見,誰會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