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劇中交織著或喧鬧或悲涼或美好或無奈的市井氣息,觀眾也在劇中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態裡,體悟自己的人生。近日,該劇主演張嘉益接受了記者採訪,他坦言,「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和生活,折射的就是現實生活中每一個普通人的人生。劇中人物在忙碌生活的壓力下灰頭土臉,但是傳遞出的精氣神又是另一番滋味。」
《裝臺》的故事鏡頭對準了以刁順子(張嘉益飾)為首的一群舞臺搭建者的真實生活,樸素平淡的家長裡短遇上各種雞飛狗跳的意外,有接連不斷的矛盾衝突,也奏響了抑揚頓挫的生活序曲,細細品嘗便是溫暖現實的滋味。
《裝臺》改編自作家陳彥的同名長篇小說,影視化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原著的大面積改寫,保留了原著真實底色的同時,增加了溫暖、明媚的生活色彩。《裝臺》描寫的是平凡普通、靠手藝吃飯的裝臺人的生活,自然沒那麼多的高光時刻,展現在鏡頭前的,更多是窘迫甚至難堪:比如裝臺隊裡的大雀兒摳門兒出名,難得開口請刁順子吃飯,也只捨得蹲在街邊吃麵,自己飯量大吃不飽,就用饃饃找補;接下「大活」的刁順子團隊吃住都在野外,二三十號老爺們住在同一個帳篷裡;刁順子得了痔瘡,心疼錢不手術,跑到診所抹30元的藥膏……
一群「搞藝術」的人、一群為生活奔波的人、一群心中懷有「生活就是我為你裝臺 你為我裝臺」的人們,當令人頭痛的家庭和邊緣小眾的工作交織在一起,註定雞飛狗跳花樣百出。而他們卻依舊擁有向陽而生的溫暖力量,給平淡樸素的生活注入更多鮮活,也給予觀眾永遠「待生活如初戀」的勇氣。
廣州日報:之前你對「裝臺」的工作有什麼樣的了解?接演了之後又去做了哪些方面的準備?
張嘉益:對裝臺工作的了解,之前有,但真正的、特別的了解,是在開拍之前,我們提前一個月回到西安,回到城中村,每天去體驗生活,還跟裝臺人一起,觀摩他們幹活。演員去演這些行業類型劇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體驗生活,你要想走進人物,就要去體驗生活,這一課是少不了的。因為我本身是西安人,可能對這些風景了解得更透徹一些。其實這個組裡所有的演員都提前了一個月去體驗生活。
廣州日報:順子的生活似乎跟「順子」這個名字恰恰相反,您怎麼理解和塑造這個人物?
張嘉益:順子的生活好像不太順,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當初看陳彥老師小說的時候,一看完就馬上吸引了我,順子這個人物太真實,這種真實特別可貴、寶貴,身上那種真實、善良、倔強,這都是陝西人身上的特質,讓我特別能夠去靠近他、理解他。
廣州日報:要把小人物演好是非常考驗演戲功底的,在這方面您有何經驗?
張嘉益:要把刁順子這個小人物演好,是需要做充分準備的,你要去觀察生活,要去體驗生活,要去靠近他。其實做演員最主要的是要放下自己,先把自己放下,才能夠進入角色。
廣州日報:這次您又和閆妮搭檔演夫妻,有網友說二位的配合非常默契,氣場也很搭,評價你們是「熒幕最佳CP」。想問問再次和閆妮搭檔有什麼感受?
張嘉益:對,我們倆確實合作比較默契,因為都很熟了,已經有這麼長時間搭檔了。再一個我覺得因為我們都是陝西人,又對陝西的風情特別熟悉,有時候在現場可能都會有突如其來的一個靈感,相互之間都能接得住,也都能託得住,所以特別感謝大家的欣賞,也感謝大家喜歡。
廣州日報:您參與過很多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與演出,您認為《裝臺》與以往的現實題材電視劇相比,有哪些傳承,又有哪些創新?
張嘉益:其實演員在表演上是沒有止境的,藝無止境,你一旦走上表演的道路,就必須不斷突破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每個人可能習慣於演什麼,或者你演什麼特別得心應手的時候,想邁出另外一步可能真的是挺難的。但是如果沒有勇氣打破舒適區,就沒有更進一步的感受。每個演員,創作的原材料就是你本身、你自己,一定要努力地放下自己,儘可能地去靠近那個角色,去塑造那個角色。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林芳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謝育芬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