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說:「去哪個地方都要去那裡的菜市場轉轉。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可以說,目前菜市場依舊將是每個城市的生活地標,農場品最大的集散地。但在未來的城市裡,菜市場會不會樓下一個竹筍般的生鮮超市取代,骯髒、老年人聚集的菜市場將會越來越慘澹嗎?
我們中國菜市場的模式,還停在90年代。但是放在今天,我們就放開眼界,看看世界菜市場。
中國香港九龍城溼貨市場
香港的九龍市場提供的產品,無論是質量和數量上都是位居前列的,無論觀光遊客還是當地人,都成批來到這個美食中心採購高品質的配料。
吊掛的新鮮進口豬肉、活魚、堆成小山的各色鮮蔬,這裡也是許多世界各地特色產品的購買地,其中就包括許多新馬泰食品。這讓市場變成了一個小吃中心,遍布廣東小吃和辣度適中的泰國菜。
法國昂蒂布·普羅旺斯市場
位於昂蒂布古老城鎮的普羅旺斯市場,匯集了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美食家所鍾愛的材料。每周二到周日的破曉時分,商戶們就開始將剛從產地採摘來的鮮花、水果、蔬菜擺上攤位。
在夏季這個旅遊旺季,市場下午也同樣會營業,只不過售賣的商品變成了各色手工藝人們的陶器、畫作、木雕等作品。
香料攤位擺放數十個規整的木格裡,盛滿了顏色鮮豔的薑黃、豆蔻、肉桂、丁香、沙嗲,絕對是嗅覺和視覺的盛宴。CNN在2012年將這裡評為「世界十大最佳鮮貨市場」時所注的評語是「流動的色彩,飄散的紛香」。
遊客可以從各種當地特產中學習法國美食的藝術,這些特產包括鵝肝醬、蜂蜜、新鮮的薰衣草、美酒和乳酪,以及蜜餞和香料。
加拿大多倫多·聖勞倫斯市場
聖勞倫斯市場始建於1803年,經歷了一場大火和一次重建,現在的聖勞倫斯市場分別由位於前街(Front)南北兩側的兩座建築組成,南樓是從周二營業到周六的普通市場,一街之隔的北邊是周末才開放的農夫市場。
這裡的店鋪大都為前店後作坊,商品很多是傳統手工製作,並且使用天然食材,絕無添加劑。市場內有120多家商家和廠商,經營義大利通心粉、海產品、新鮮農產品、奶酪、咖喱和果醬等美食。
大部分店鋪都經過幾代人的苦心經營,可謂是多倫多的老字號,能買到很多加拿大當地特產。2011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將聖勞倫斯市場評為「全球最佳食品市場」。
西班牙巴塞隆納·博克利亞市場
去巴塞隆納,一定要抽空去位於蘭布拉大道(流浪者大街)上的博克利亞菜市場走一遭。不要認為它就是一個市場而已,實際上它早已經成為了僅次於聖家族大教堂的西班牙著名旅遊景點,每天遊人如織,都是去參觀巴塞隆納市民買菜的。
博克利亞市場可謂是歷史悠久,據說早在13世紀就存在了,其前身是一家豬肉市場,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食品綜合市場,甚至被譽為「整個歐洲的菜籃子」,而且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也可以在這裡買到。
當然,由於是賣肉起家,裡面的數十家專門出售西班牙火腿和醃肉的熟食店,依舊是遊客必去之處。別的不買,一定要帶一條西班牙「國粹」級別的火腿(最著名的是黑橡木火腿)回家的。
不過,博克利亞最吸引遊客的,是它的色彩斑斕。在這裡,陳列是一門藝術,每個攤位都乾淨整潔,琳琅滿目的農產品、海產品讓人目不暇接。貨攤上的各種水果、蔬菜、火腿、肉類製品等,被攤主們以一種極其藝術的方式井然有序地展現在眼前,堪稱視覺上的極致享受。
這裡絕對沒有普通菜市場內的吵鬧和髒亂,攤主們衣冠整潔、優雅隨和(就連賣肉的商販也穿得乾乾淨淨),顧客們低聲細語、談吐斯文,弄得遊客都不好意思舉起相機。不過,由於大家都對慕名而來的遊客見慣不驚了,有時候也會配合你的鏡頭送上迷人的微笑。
每個城市的崛起都不該是單方面的, 菜市場作為佔據城市中心,掌管一方居民吃喝的要地,應該得到重視,得到必要的改善。
從上面幾個菜市場的例子來看,它們都具備多元、規範、主次分明等直觀的特點,這些最基礎的要點,在中國菜市場是很難看到,甚至更多的菜市場是被扣上了髒亂差的帽子。
而當一個市場達到飽和的時候,想要進入比較的困難。但是中國菜市場的開發升級目前還是一張白紙,看得見的進步也只是表面衛生上的規範,但是包容萬象作為農產品一方戰場的菜市場,何止這一點空間?
你怎樣看待城市的中心——菜市場?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