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顏值高、氣質好!鎮江菜市場華麗轉型,託起...

2020-12-22 鎮江金山網

金山網訊 小菜場、大民生。透過菜市場,看百姓小康生活,就像透過萬花筒,看到了多姿多彩。

自2011年起,鎮江主城區菜市場經過多輪改造升級,不僅撕下了「魚腥味」「亂糟糟」「去晚了就不新鮮」的舊式菜場文化標籤,而且在網際網路技術的加持下,正逐步實現消費場景商超化、數據信息化、食品安全溯源監管可視化的轉型。顏值高、氣質好的菜市場,託起了百姓的幸福、品質生活。

7月29日,參照新型智慧型標準化菜場和網紅菜場理念設計的丹徒區宜城街道光明鄰裡集市正式開業(資料圖)。謝道韞 張天舒 攝

老菜場改造升級換新顏

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永安路菜市場,承載城市煙火氣,是幾代人的深刻記憶。因年代久遠,其「老破小」形象也成了城區老菜場的標誌性符號。「提到永安路菜場,除了叫得響的名小吃、實惠的菜價,就是『髒亂差』。」永安路菜市場經營戶唐小亮這種「愛恨交織」的複雜情緒由來已久,「老菜場年代久了,下一回雨、受一次罪,髒水滿地,無處下腳。」

今年5月,由鎮江安達洲投資有限公司一次性投資600多萬元,對「95後」永安路菜市場徹底改造。「改造後菜場分為9個特色各異的功能區,通風、排水系統等也都改進和改善。」公司負責人何家輝介紹,對改造後的菜市場,他們將採取自營方式,加強管理、提升服務。

鋪上地磚、裝上通風系統,劃分功能區經營……如今,唐小亮的調味品攤位敞亮了,人氣也旺了,「買完調味品,大家還願意多逛一會,順便再買點我家的火鍋底料,生意比以前好。」

鎮江市商務局市場處處長段飛介紹,鎮江市主城區菜市場標準化建設始於2011年,利用3年時間完成了第一輪標準化建設;2016年起,啟動了新一輪菜市場升級改造,特別是2018年,推進主城區6個長期建成未開業的菜市場投入使用,截至2019年,共推進16個菜市場完成建設改造任務。「今年,永安路菜市場、金山水城菜市場、銀山鑫城菜市場、港南菜市場已完成升級改造工作;光明鄰裡集市、宜東菜市場完成建設任務;目前,九裡街菜市場、京口閘菜市場改造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

菜市場改造,提升的遠不止「顏值」。升級改造過程中,鎮江市商務局積極引導菜市場管理方開展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探索建設智慧型市場。今年1月,南山路菜市場遷址建成後,成為鎮江市第一家智慧農貿市場。

南山路菜市場的這套智慧系統,不僅通過大屏公布菜場商戶及商品信息,實現統一收銀,而且實現了銷售數據同步傳輸匯總,食材智能化追溯,對經營戶進行滿意度評價、星級評比等功能。今年27歲的陳曄負責這套智慧系統的運維,學習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他坦言:「上大學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專業會和菜市場『對口』。」

此前很少進菜場的周女士,如今是這家智慧菜場的「粉絲」。「孩子還小,買菜做飯就圖新鮮和安全。」她通過掃描購物小票上的二維碼,立即追溯到當天購買菜品的源頭信息。「買菜買出了安全感、幸福感。」

社區商業讓生活更便捷

還有一種買菜的幸福感叫「一鍵到家」。近年來,鎮江市積極探索創新菜市場管理模式,其中「網際網路+社區商業」的倍全模式,

為消費者和供應商搭建了一個「O20」全渠道直接交易平臺,也是鎮江首個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商業零售開放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已經布設36家倍全小店,我們把線上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優勢和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的優勢結合起來,讓居民的生活更方便。」「倍全模式」還於2019年入選商務部《典型案例》。

值得關注的是,由倍全探索實踐的「532」社區商業新格局,呼之欲出。位於萬科社區核心位置的倍全鄰裡中心,上下2層樓、3000平方米,將輻射周邊2萬多名住戶。「這個載體並不能簡單稱之為原先菜市場的升級改造,我們的目標總之是方便周邊住戶簡單的生活需求。」符西彤解釋,鄰裡中心將按照「532」布局,即50%的面積由倍全自營生鮮和超市,30%的區域設置為小型餐飲,滿足居民小範圍的聚餐需求;20%用於提供金融、通訊、快遞收發等基本便民服務,如銀行、中國移動、收發快遞等功能。

鎮江市商務局新聞發言人章存保表示,接下來,除了做好主城區的老舊菜市場改造,商務部門還將做好新建小區菜市場的規劃、配建,同時推動老舊小區引入新型菜市場業態。「目前,鎮江正在積極招引阿里巴巴、騰訊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因此也在謀求更高端、現代化的新業態入駐,形成配套。」

夜幕降臨,下班的王女士習慣性地踏入了倍全小店,也進入了她的「家庭主婦」角色。在這裡,她邊取快遞,邊在線上下單購物,工作人員還打開冰櫃幫她取出了寄存的外賣蛋糕……(朱婕 陳悅 秦銳文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如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體現著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源:長城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長沙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長沙篇 2020-12-02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繡花功夫」繡出基層治理新亮點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央廣網蘇州9月23日消息(記者張佳琪)郡縣治,則安天下。在《老子》中曾提到「治大國如烹小鮮」,無論將「小鮮」解釋為「小魚」還是「美味菜餚」,都是以烹飪比喻治國,意在治理國家要有審慎負責的態度。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智慧城市如何讓城市更聰明?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智慧城市系統可以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轉的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多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實現城市的智慧管理。對個人來說,智慧城市將會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合理的建議。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人民城市為人民」 解鎖城市幸福密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歷史與現實都充分證明,城市建設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人民是城市建設的主體。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鎮江:深耕細作「紅色網格」 寫好農村...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社會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村民多元化服務需求,為解決這一問題,街道堅持將組織建設與農村基層治理有機結合,依託紅色網格,推行「黨員入戶問事、村民懇談提事、代表專題議事、聯盟共建辦事、黨群考核評事」的「五事」工作法,構建黨建引領、全民參與、全域治理的農村治理新格局。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湖南長沙:「網上回應、網下秒辦」為民服務...
    9月27日,「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湖南省長沙縣,了解探尋長沙縣「網際網路+基層治理」的創新軌跡和經驗成果。在基層社會治理上面臨流動人口多、城市管理難度高、政務服務體量大,社會矛盾涉及面廣等問題。」長沙縣星沙街道黨工委書記魏檢告訴記者。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的社會治理工作繁雜,如何破解「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難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正是對這一問題的對症施治。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無錫新吳「有事好商量」
    城市中的老小區、老街巷、老村落,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這一長串「老大難」問題,最考驗基層治理水平。無錫市副市長、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蔣敏介紹,新吳區以「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為聚合點,瞄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出「金點子」、獻「務實策」、謀「創新舉」,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也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創新路徑。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黨建引領 激活社會治理「紅色動能」
    艾溪湖紅色驛站。上海市楊浦濱江岸線上,6座像「人人屋」一樣的開放式黨群服務平臺成為江邊最靚麗的風景線;湖州市吳興區建成57座紅色驛站,傳遞「26度最舒適的城市溫度」;桂林市象山區將黨建嵌入轄區養老服務,打造特色黨建品牌……「紅色驛站將黨建和服務有機結合,通過小而精的點位布局、接地氣的為民服務方式,打造了百姓家門口的黨建『微陣地』,拉近了基層黨組織和群眾之間的距離。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社區治理要以黨建為根人民為本
    9月22日以來,「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蘇州、上海、義烏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各地在社區建設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提供經驗。以高效服務便利社區生活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景城民眾聯絡所,「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標語映入眼帘。
  • 大國小鮮 基層之治|楊浦三個小區圍牆被推倒,居民竟然拍手叫好?!
    遼源西路190弄,桂花樹下,一個阿婆帶著水壺坐下長廊下讀報;睦鄰中心(小區活動中心),一群爺叔阿姨在桌球室裡「乒桌球乓」、「嘻嘻哈哈」;閱覽室裡,有一群人在讀報、有一群人在品茶,還有一群人在畫著國畫……有誰會想到,眼前的美好,竟來自楊浦區三個微型小區的「破牆之作」。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一體化平臺讓基層治理更智慧 實現從...
    今年以來,蘇州在「三整合」改革中,緊扣「大數據+指揮平臺+基層治理」的思路,以一體化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基層治理更聰明、更智慧。   全域推動:強化頂層設計實現多維度支撐   市級指導、縣區主導、鎮街主建,蘇州圍繞平臺建設目標任務,精準施策、靶向發力。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南豐鎮:創新網格管理模式 讓居民幸福...
    ,打造基層精「治」新樣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心築網 夯實基層網格化陣地   「網格微自治」是破解基層治理難的一劑「良方」。南豐鎮著力推進網格治理下沉,將全鎮中心工作與網格化管理有機結合,打好社會治理「組合拳」。通過優化調整網格劃分,將全鎮劃分為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18個,其中村(社區)級15個、專屬網格3個;三級綜合網格60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全域覆蓋的網格化管理體系。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從「有形」向「有效」轉變 網格治理迎來...
    今年以來,在「黨建+創新社會治理」書記項目中,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黨委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之上,成立了54個網格,通過「面對面、點對點、線連線」3種工作方式,充分發揮「關鍵少數」及無職黨員2個主體和黨群議事廳1個平臺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將黨務、政務、村務、村民自治「多網融合」,形成基層多元參與社會治理的新機制,打造「3+2+1」網格治理升級版。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1250個基礎網格與158個警格疊加融合,南京...
    社區網格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崗哨。到2022年,江蘇將基本形成同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相適應的「網格+警格」融合聯動格局,真正打出「平安前哨」金字招牌。  強化數據賦能,打通數據關節,提升網格化共建共治水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秦淮公安分局對居住證平臺全區流動人口數據進行全面梳理,核查推送22.1萬條數據,為疫情防控和基礎管控提供有力支撐。  警網合璧,基層治理如虎添翼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把握幸福河湖總脈搏 句容推進河湖治理換來...
    改造後的葛仙湖公園「以前路過句容河都要捂著鼻子,現在水清了,岸綠了,周圍的空氣也變好了,可以經常帶著我孫子來這裡逛一逛。」一位推著嬰兒車出來散步的奶奶感慨道。一直以來,鎮江句容市積極探索河湖整治新思路,改變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統籌推進水環境全流域治理、引入社會資本和先進施工理念,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如今治水成效顯著,過去荒蕪的垃圾場變成了公園,沒人願意靠近的臭水溝「逆襲」成了「打卡地」,城市的痛點變成了亮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如皋:信息數據布設「天羅地網」 市域...
    近年來,江蘇如皋以構建簡約高效的治理體系、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充分整合12345政府公共服務、數字城管、網格化服務管理等資源,成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構建了研判信息、聯動融合、一體作戰的重要樞紐和「智慧大腦」,為建設高水平平安如皋、高品質法治如皋提供「智」撐。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揚中:「城管經驗+農村自治」開啟鄉鎮...
    鎮江揚中市積極探索將城市管理的「觸角」向農村延伸,充實專業管理力量,開啟「城管經驗+農村自治」新模式。  農村的「城市病」誰來治  近年來,在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同時,一些鄉村患上「城市病」:一些家庭式小作坊的興起,在帶動家庭增收的同時,也帶來環境問題;今天這個部門栽杆子,明天那個部門埋管子,千辛萬苦修好的路,三天兩頭就被開膛破肚;電信寬帶進村、行動網路入戶,各類線纜亂搭亂接,村前埭頭常常可見「蜘蛛網」。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鎮江探索「黨建+物業」高效管理模式 做優...
    △老校區改造後的老北門社區據鎮江市京口區大市口街道黨工委書記崔悅介紹,今年,街道黨工委實施「紅色物業」,推行「134+X」工作體系,集中對經過改造的老北門等8個老舊小區進行物業提升,探索「黨建+物業」高效管理模式,從根本上杜絕已經改造的小區因管理不配套、服務跟不上等因素,重返髒亂舊貌的窘境;同時,街道充分發揮基層網格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