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老小區、老街巷、老村落,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這一長串「老大難」問題,最考驗基層治理水平。無錫市副市長、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蔣敏介紹,新吳區以「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為聚合點,瞄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出「金點子」、獻「務實策」、謀「創新舉」,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也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創新路徑。
靶向精準,協商聚焦熱點難點
「市、區兩級一攬子政策出臺為企業融資減費減負,可部分中小微企業對此不知情,這份紅包『吃』不到。」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後,在新吳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題徵集座談會上,江蘇臨溪藥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波一臉焦急地舉手發言。
基層的焦心事就是協商的切入點。收到徐波的建議,新吳區政協當即組織部分委員,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密集走訪了80多家企業,圍繞加快建立重點企業金融精準支持機制、細化優惠貸款落地環節、財企對接等內容召開協商議事會12場,收集整理企業反映的意見建議5類56條。高質量意見和建議得到區委區政府重視,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管理辦法、投資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創新12條等「組合拳法」密集出臺,加上細緻摸排、精準對接,確保優惠政策「送」到企業嘴裡。
新吳區緊扣推動產城融合、優化營商環境等熱點問題,以及城市精細化管理、老舊小區改造等老百姓關注的實事和難事,篩選確立了226個協商議題,讓協商更接地氣。
平等尊重,協商會讓難事不難辦
3片住宅小區、1座青年公寓、1個商業綜合體、4個工地……在寸土寸金的新吳區新安街道淨湖社區,「停車難」問題曾讓當地居民和外來辦事群眾深受困擾。
「有事好商量」協商機制的建立,給淨湖社區解決「停車難」帶來轉機。今年以來,掛鈎聯繫淨湖社區的政協委員與相關部門負責人、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一起,多次來到轄區,實地考察停車現狀,探尋解決方案:一方面充分挖掘地面資源潛力,從路面「擠」出500多個新停車位,街道和物業公司拿出自有車位向社會和周邊建築工地開放;另一方面加強管理和疏導,整治不文明停車和違章停車行為。
在新吳區,每一場「有事好商量」協商會都是一場觀點和思想的平等交流和碰撞。據統計,新吳區各級協商議事室先後開展協商活動226場次,提出可行性、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2300多條,形成了協商議事經典案例26個,一大批長期困擾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妥善解決。
成果落實,古村落變「網紅村」
走進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新吳區鴻山街道大坊橋村,一個具有濃鬱江南特色的古樸村落讓人眼前一亮。當地老百姓逢人就說:「這可是我們『協商』出來的美麗家園!」
大坊橋村遠離都市,多年失修以致陳舊雜亂。今年,在「有事好商量」專題協商議事會上,鄉親們拿著「顯微鏡」,一條條「商量」;政協委員們則舉著「望遠鏡」,一項項落實。一場推動古村蝶變的協商議事就此展開。
3個月間,大坊橋村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拆除亂搭亂建1600平方米,完成農村房屋牆麵粉刷2萬平方米,修繕古橋3座,恢復沿河老街作坊、商鋪120間。昔日破敗雜亂的大坊橋村變成了高顏值「網紅村」。
今年以來,新吳區協商議事會已推動協商成果落地92件,初見成效66件。「通過務實有效溝通,實現平等多元協商,傳播『好聲音』、形成『金點子』、畫出『同心圓』,真正做到了『有事好商量,商量有好事』。」無錫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新吳區政協黨組書記吳勝榮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馬薇 劉宏奇
通訊員 丁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