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研發對抗新冠病毒「有力武器」!王正平傾情奉獻最富創造力的

2020-12-22 騰訊網

大年初三,告別90歲高齡的老母,離開日夜期待團員的孩子,毅然搭乘了飛往印度新德裡機場的班機。接下來一連幾天,她輾轉香港、曼谷,走進海德拉巴,終於找到了抗病毒藥物技術研發所需材料……不在湖北抗疫一線,但卻與最美的逆行者一樣,堅守新冠病毒藥物研製前沿,她力爭在最短時間研發出對抗新冠病毒的「有力武器」!

她,就是聊城大學生物製藥研究院特聘教授、聊城高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創始人王正平。早年留學歐洲,先後在美國高校任教,在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管理一家創業公司。正值事業發展的「黃金」階段,王正平來到聊城,並正式與聊城結緣。2013年,她與身為全國製藥領域的國家特聘專家的丈夫韓軍博士,在聊城高新區搭建起全市首家生物製藥創新研發平臺。2017年,該公司的研究成果就獲國家科技部「利託那韋片—難溶性藥物熱熔擠出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的重大專項。「這是我們製藥人的使命,面對這樣兇險的疫情,我們深感肩上責任。」談到新冠病毒藥物的研發,王正平博士說。

據介紹,聊城生物製藥技術研發平臺主要研究開發難溶性藥物製劑技術,研發產品為難溶性抗愛滋病藥物,被列入第一版治療指導方案。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有明顯治療效果的洛匹那韋利託那韋複方製劑,也正是該平臺的研發品種。「目前,我們平臺已經對利託那韋單方和洛匹那韋利託那韋複方的處方前和物理藥學部分做了詳細研究,在技術方面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我相信,我們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研製出與新冠病毒對抗的有力武器」。對此,王正平博士充滿信心。

目前,該企業平臺正全力做好研發和產品布局,依靠以熱熔擠出為核心的共性關鍵技術平臺,把治療愛滋病、B肝、流感等流行性傳染病的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系統開發,並努力確保國家急需時,能第一時間為廣大醫務工作者提供「武器」和「彈藥」。

對此,王正平已向聊城大學遞交了申請,以便匯集更專業的科技精英,為儘快推出專項藥品搭建更高的科技平臺。「我們亟需在化學藥物的發現、成藥性研究、晶型與製劑的關係及綠色製造工程等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滿足山東乃至全國迅速發展的製藥行業需求,加速聊城生物製藥研發的崛起。」王正平說。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肖會 通訊員 薛蓓蓓 報導)

相關焦點

  • 為人類戰疫打造最有力的武器——全球合力加速研發新冠疫苗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題:為人類戰疫打造最有力的武器——全球合力加速研發新冠疫苗新華社記者10萬、50萬、100萬、150萬……新冠病毒正在肆虐,全球確診病例數字不斷跳動上升。2019年年底開始,這場疫情襲擊多國,迄今已蔓延至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美國創建首個新冠病毒3D原子圖 有助研發疫苗
    美國創建首個新冠病毒3D原子圖 有助研發疫苗 2020-02-21 10:18:35 來源:大公報  |  作者:佚名 |圖:美國研究人員19日公開新冠肺炎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高清3D原子圖法新社【新冠病毒原子圖】綜合法新社、《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奧斯汀得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人員19日在《科學》期刊發表重磅報告,首次公開新冠肺炎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高清
  • 向病毒發出挑戰,向科學探尋答案 ——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段凱博士結合2003年參與抗擊非典時的工作經驗,帶領科研攻關團隊爭分奪秒徹夜進行著各項實驗檢測。新冠疫苗研發攻關需要做到24小時無縫接力——晚上10點,樣品到達實驗室,所有人員都在等待,核對、分裝、滅活、稀釋,各司其職。
  • 美國:測試「免疫戰士」T細胞對抗新冠病毒能力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細胞》雜誌撰文稱,他們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康復者和某些健康人士攜帶名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這種細胞可以幫助人體對抗新冠病毒感染,有助患者康復,但其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仍是未知數。納喬拉傳染病研究所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病毒感染康復者的血液中發現了靶向新冠病毒的T細胞,且一些從未接觸過這種病毒的人也擁有可以識別該病毒的T細胞。
  • 群馬大學教授人工合成新冠病毒成功 邁出對抗病毒重要一步
    11月5日今天據日媒報導,群馬大學大學院的神谷亙教授宣布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獲得成功,對今後徹底了解病毒構造以及感染原理等提供巨大幫助,在人類對抗新冠病毒過程中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 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資源庫面世
    一個國際團隊創建了一個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模型資源庫,可作為有力的分析工具,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4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結構生物學家團隊對新冠病毒所包含蛋白質結構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一個名為「Web」的資源庫。該資源庫還包括對現有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的評估等資源,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促進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工作。
  • 對抗新冠病毒,防護乾貨來了
    對抗新冠病毒,防護乾貨來了科技日報  作者:  2020-02-24 近日,在廣西百色站開往廣州南站的列車上,醫護人員幫小朋友戴口罩。
  • 新冠病毒 原來長這樣
    浙江在線9月17日訊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二戰結束後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科學家們也一直致力於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新冠病毒為什麼傳染性這麼強?它究竟長什麼樣?人類如何戰勝它?,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及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小南關注】聞令而動 全力奉獻——我院檢驗科新冠核酸檢測再創新高
    【小南關注】聞令而動 全力奉獻——我院檢驗科新冠核酸檢測再創新高 2020-11-30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媒:新冠病毒關鍵分子結構圖問世 為疫苗研發鋪平道路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導美媒稱,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競相研發潛在的疫苗和藥物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新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一組研究人員已經弄清這種病毒用以入侵人類細胞的一種關鍵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從而可能為疫苗的研發開啟了大門。
  • 蓋茨基金會:捐贈1億美元支持對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個國家也引發了疫情,1月份比爾蓋茨夫婦成立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宣布捐贈1000萬美元用於疫情控制,今天蓋茨基金會宣布追加捐款,總計投入1億美元用於全球對抗疫情。
  • 【凡人善舉】李長宏:20年投身慈善事業 傾情奉獻第二故鄉
    20年來,在做好企業發展的同時,他積極參與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利用自己的資源,傾情奉獻,在澄城縣「第二故鄉」的各個方面,努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力地支持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澄城縣城關鎮鎮基村屬城鄉結合部,有822戶3105人,耕地面積4000多畝,村民主要收入以藥材種植、務工為主。
  • 假面騎士感染又添一人,馬場富美加確診新冠病毒
    前段時間,為大家報導了飯島寬騎和關俊彥確診新冠病毒,據日方報導,14日時演員馬場富美加確診為新冠病毒。據悉,在12日時,馬場富美加有輕微發燒症狀,到13日時體溫恢復正常,但還是去做了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幸運的是與之前幾位感染新冠的演員一樣,屬於輕度,現已在家自主隔離。
  • 美國會議員感染新冠甩鍋戴口罩,醫生感嘆對抗病毒時還要對抗愚蠢
    「我真的好奇,如果我在過去10天戴口罩次數沒那麼多的話,我還會不會感染新冠。」綜合《商業內幕》網站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地時間7月29日,美國國會眾議員路易·戈默特(Louie Gohmert)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但他卻將這口「鍋」甩給了口罩,稱感染新冠可能是因為自己戴了口罩…..延伸閱讀美國醫生感嘆對抗病毒時還要對抗愚蠢:越來越難……目前,美國疫情正持續惡化,確診病例不斷激增,很多醫護人員也感染。
  • 何時找到新冠病毒的剋星?
    由此可見,全球科學家都在加速推進確診工具和抗疫藥物的研發。   一段時期以來,每一個抗疫藥物臨床研究消息的發布都會引發重大關注,甚至讓不少人產生了「神藥」的錯覺。我們當然非常期待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對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將病毒「一劍封喉」。但是,短時間內指望開發出全新的藥物或者疫苗,在技術上是做不到的,因為這不符合藥物開發的基本規律。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滅活新冠病毒催化材料走進民用生活...
    據了解,今年3月底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ICP)成功研發的可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催化材料現已正式進入民用市場,為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中滅活新冠病毒提供助力。消息指出,病毒種類繁多,結構和組成特徵相似且相對明確,但從化學的觀點看,新冠病毒所包含的蛋白質、核糖核酸、脂肪膜等生物大分子沒有一般的有機物小分子穩定,易於水解或氧化失活。因此,基於固體材料的吸附性能、酸鹼性、氧化還原性等化學特性,實現對病毒的吸附和滅活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 德國博世集團說研發出一種新冠病毒檢測儀
    新華社柏林3月26日電 德國博世集團26日宣布研發出一種新冠病毒檢測儀,可以在約2.5小時內出具可靠檢測結果,還能同時檢測流感病毒等。  博世集團在一份聲明中說,這種檢測儀操作簡單,只需使用拭子從患者鼻子或喉嚨中取樣,然後將樣本和試劑盒一起放入檢測儀,就可以快速給出結果。
  • 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是如何實現的?
    快速開發新冠疫苗的技術有望改變疫苗科學的未來。 2020年初,當科學家剛開始研發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時,他們並沒有保證很快就能成功。此前,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是上世紀60年代的腮腺炎疫苗——從病毒採樣到疫苗獲批一共耗時四年。
  • 中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中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2020-09-17 14:57:54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洪恆飛 王蕊 江耘 |,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華人科學家研發細胞「納米海綿」用於中和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新藥研發近日出現了一種新的方法。憑藉納米技術,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絲細一千倍的細胞「納米海綿」,希望可以將其製成藥物,用於中和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用被人體細胞膜包裹的「納米海綿」來「引誘」病毒與其結合,從而達到吸收並中和病毒的作用。在剝離了細胞內容的人體細胞膜上加入這種「納米海綿」,理論上可以用作「仿生誘餌」,用於治療疾病。在吸收病毒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後,這種細胞「納米海綿」可以在肝臟中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