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新冠病毒,防護乾貨來了

2020-12-11 金羊網

對抗新冠病毒,防護乾貨來了

科技日報  作者:  2020-02-24

近日,在廣西百色站開往廣州南站的列車上,醫護人員幫小朋友戴口罩。

  近日,在廣西百色站開往廣州南站的列車上,醫護人員幫小朋友戴口罩。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都屬於經呼吸道傳播,防範的方法也一樣——疫病流行期間,不要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去,室內經常通風,同時戴好口罩、戴對口罩,就能有效避免病毒經呼吸道感染。

  本報記者 崔 爽

  新冠病毒如何傳播?弄清這個問題是防護的前提。

  可它異常狡猾,疫情暴發至今,病毒傳染快、難防控、潛伏期長,被醫生們叫做「流氓病毒」。不同傳播途徑導致傳染的傳聞甚至引發了恐慌。

  為此,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強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採訪,詳解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以及防護措施。

  科技日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還是通過呼吸道傳播?

  秦川:是的,主要是因為病毒經空氣中飛沫傳播,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導致人體感染,經呼吸道途徑感染的病毒傳播速度是最快的,疏於防護不經意間就容易大範圍感染。

  科技日報:近日,有報導說,該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大眾對氣溶膠的概念比較陌生,甚至引起恐慌。到底什麼是氣溶膠呢?

  秦川:其實氣溶膠不神秘,它是懸浮在空氣中大小為0.001—100微米的固體或液體小粒子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是空氣的一種物理狀態。因為處於這個大小範圍內的顆粒不易沉降,所以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可以作為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載體而傳播疾病。

  科技日報:那麼,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

  秦川:最近幾天,出現了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的說法。由於大多數人對氣溶膠不是十分了解,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2003年SARS期間就有氣溶膠傳播的說法,並在相關醫院進行了氣溶膠傳播研究,在醫院內部一些區域(病房區、病房陽臺、內走廊、護士站、排風扇和清潔區等)的空氣中有SARS-CoV RNA的檢出,但沒有檢測到活的病毒。

  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經,科學家在實驗室開展了小鼠實驗,證實經近距離直接呼吸道和密切接觸最易受感染,而經氣溶膠途徑難以在短時間內吸入足量病毒,因而一般在空氣流通情況下而非極端高濃度時,被氣溶膠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科技日報:飛沫和氣溶膠傳播有何不同?

  秦川:飛沫傳播強調感染者呼吸道中飛出的液滴,直接被近距離接觸者吸入呼吸道而感染。由於飛沫直徑較大,在空氣中會很快下沉,通常是指近距離傳播的意思。

  氣溶膠傳播,理論上是講病毒或細菌可以通過氣溶膠進行遠距離傳播,能達到數十米,乃至數百米,遠遠超過飛沫的傳播距離,通常是指遠距離傳播的意思。

  病毒能不能通過氣溶膠傳播,主要取決於它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感染能力和病毒濃度。但是,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載有病毒的氣溶膠會被稀釋,感染發生的機率極低。

  科技日報:在不清楚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的情況下應如何防護?

  秦川:通俗講,不管是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都屬於經呼吸道傳播,防範的方法也一樣:疫情流行期間,不要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去,室內常通風。另外,只要我們戴好、戴對了口罩就能有效避免經呼吸道感染。

  除了有效佩戴口罩預防呼吸系統的感染和傳播外,其他途徑的傳播方式也應引起重視,如經手摳鼻孔、揉眼睛、抹嘴巴等間接呼吸道、眼結膜、消化道傳播等。防護最有效的方法是注意手衛生,不僅飯前便後要洗手,去過公共場所、觸摸過公共用品後也要洗手,衛生部門強調的勤洗手就是指這個意思。

  科技日報:有報導說,新冠病毒有糞口傳播的風險,您怎麼看傳染病特別是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

  魏強:人類傳染病主要通過三大自然途徑在人群中感染、傳播。

  第一種是經消化系統傳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糞口傳播。習慣上也將這類病原歸為消化系統病原,如霍亂、痢疾、沙門菌腹瀉等等。這類病原相對好控制,只要保證經口的東西是乾淨的就沒問題了,如將食品加熱充分、飲用潔淨水,不亂吃等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種是經血液、體液、黏膜(鼻腔、眼結膜、口腔等)系統傳播,如B肝、愛滋病等。

  第三種途徑是經呼吸系統傳播。經呼吸系統傳播的病原最難防範,因為我們不能不呼吸。病原體會選擇最大機會、最有效的途徑侵入機體,因此,很多病原體具有多途徑傳播的能力,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又有推測(尚未明確)可能通過消化道傳播,甚至眼結膜途徑傳播。其實,人體各系統也是相通的,病毒只要接觸到有效部位,如氣道、消化道、傷口等,就有機會侵入。一旦進入機體後,病毒就會在它最合適的部位繁殖,造成相應系統的疾病。

  科技日報:如何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

  秦川:口罩大體上有三種,包括N95/K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及普通口罩。適合的口罩能有效阻擋病原飛沫的吸入,減少甚至避免經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機會。

  我們應該根據身處環境選擇口罩。在醫療救護、病原檢測、病原研究等場所,應該佩戴阻擋效果好的N95/KN95或醫用外科口罩,它能充分有效阻擋攜帶病毒的飛沫吸入。在普通場所,我們可以佩戴普通類型的口罩,它的防護效果雖然不如專業口罩,但也能阻擋粒徑大些的病毒飛沫和粉塵,同時也能起到鼻腔黏膜保溼作用,不利病毒入侵。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戴口罩不是越多越好,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如果佩戴多層口罩,導致呼吸費力,變為口式呼吸,使得口罩變溼增厚,容易導致口罩側漏,反而起不到防護的效果。同時,呼吸受阻會引起乏氧呼吸,危害健康。

  一次性口罩不能長時間反覆使用,因外表層積累了大量塵粒,會增加病毒聚集的風險。還要注意,臨時摘戴口罩時,不能裡外戴反了,不僅起不到保護作用,反而增大了風險。

  此外,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已經患病的人員一定注意,不能佩戴閥門式N95/KN95口罩,因是單向向外排氣,病原會通過閥門向環境中釋放。

  什麼時候戴口罩也是有講究的。原則上講,傳染病流行期間與人近距離接觸時應戴口罩。在空氣不流通或車站、機場、地鐵、醫院、影院、樓內、市場、廟會等人員易於聚集的公共場所,一定要佩戴口罩。另外,有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或活禽出現的地方一定要佩戴口罩。

  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空曠的大街上、人員稀少的公園內也有不少人戴著口罩。其實大可不必,病原在空氣中很快會被衝散,有些對紫外線敏感的病原幾分鐘內便被滅活。在這種場合,我們就不需要佩戴口罩了。

  另外,口罩也有有效期。一個是產品要求的有效期,一個是使用的「有效期」。口罩主要是通過物理屏障起到攔截飛沫等塵粒的作用,效果越好的口罩,氣密性越強,戴著有「憋氣」的感覺,如N95/KN95或醫用外科口罩。口罩戴過一段時間後溼氣很大,說明通透性受阻了。當我們喘不過氣時,意味著口罩失效了,該換了。

編輯: alan

相關焦點

  • 47條關於新冠病毒的謠言與常識乾貨
    新冠病毒的肆虐,讓每一個人都小心翼翼。但是,疫情期間不斷出現的各種謠言也開始擾亂視聽,既有顛覆常識、毀三觀的個案,也有博眼球、騙流量的情況,更有藉機推銷產品的例子。無論是什麼性質,謠言傷害的始終是普通老百姓。《消費者報導》特別為大家整理出36條關於新冠病毒的熱點謠言以及11條必備的常識乾貨,讓你安穩渡過抗疫期。
  • 美國:測試「免疫戰士」T細胞對抗新冠病毒能力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細胞》雜誌撰文稱,他們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康復者和某些健康人士攜帶名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這種細胞可以幫助人體對抗新冠病毒感染,有助患者康復,但其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仍是未知數。納喬拉傳染病研究所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病毒感染康復者的血液中發現了靶向新冠病毒的T細胞,且一些從未接觸過這種病毒的人也擁有可以識別該病毒的T細胞。
  • 群馬大學教授人工合成新冠病毒成功 邁出對抗病毒重要一步
    11月5日今天據日媒報導,群馬大學大學院的神谷亙教授宣布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獲得成功,對今後徹底了解病毒構造以及感染原理等提供巨大幫助,在人類對抗新冠病毒過程中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 抗流感、口罩防護概念集體大漲 多國發現變異新冠病毒
    來源:證券時報網受新冠變異病毒蔓延等消息刺激,抗流感、生物疫苗、口罩防護等概念集體拉升,截至發稿,抗流感概念方面,南衛股份漲停,達安基因、海正藥業漲幅超9%;疫苗概念方面,京山輕機、海欣股份漲停;口罩防護概念方面,延江股份大漲近16%,田中精機漲逾
  • 中國明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和防護用品的監管要求及標準
    每經編輯:王鑫3月3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和防護用品的監管要求及標準。其中提出,加強應急審批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試劑上市後監管。結合註冊審批進展,及時要求相關省局切實加強對應急審批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試劑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監督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認真履行有關規定要求,嚴格按照產品技術要求組織生產,保證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認真開展不良事件監測,及時跟蹤產品使用情況,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截至2020年3月30日,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批准23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其中包括15個核酸檢測試劑,8個抗體檢測試劑。
  • 美國會議員感染新冠甩鍋戴口罩,醫生感嘆對抗病毒時還要對抗愚蠢
    「我真的好奇,如果我在過去10天戴口罩次數沒那麼多的話,我還會不會感染新冠。」綜合《商業內幕》網站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地時間7月29日,美國國會眾議員路易·戈默特(Louie Gohmert)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但他卻將這口「鍋」甩給了口罩,稱感染新冠可能是因為自己戴了口罩…..延伸閱讀美國醫生感嘆對抗病毒時還要對抗愚蠢:越來越難……目前,美國疫情正持續惡化,確診病例不斷激增,很多醫護人員也感染。
  • 新冠病毒眼部防護:普通人戴平光鏡即可
    新冠病毒從「眼」而入,防不勝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不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如果是長時間接觸患者的高危職業,比如醫生、護士等,除其他預防措施外,還應配戴護目鏡。東方網記者今天從全球眼視光企業依視路集團獲悉,在了解到新冠病毒可能由「眼」而入後,該集團便決定結合自己所能,為前線馳援。據透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依視路集團及其成員企業第一時間在集團內部全球各單位搜尋物資資源,特別是護目鏡。截至2020年2月14日,集團籌措高規格護目鏡超過20萬副,並捐款共計150萬元。
  • 寵物狗感染新冠病毒,養寵物的人怎麼辦?做好五點防護就可以了
    據香港媒體報導,3月4日,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表示,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周巧兒的愛犬,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成為全球首例。漁護署一隻寵物狗對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的反覆測試中均呈弱陽性反應,有關結果顯示該狗已低程度感染有關病毒。
  • 對抗新冠病毒的歌曲舞蹈正在短視頻平臺上流行
    但該 MV 所表達的情節並非完全準確,比如新冠肺炎典型的症狀是呼吸困難、咳嗽和發燒,目前也尚無特效藥可以治療。很難說這首歌與 MV 能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帶來什麼積極意義,而更像是一次比較低級的蹭熱度。比如越南的為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將 2017 年的流行歌曲「Ghen」重新填詞並製作了 MV 內容將其命名為「Gen Cho Vy」,這是一種對新冠病毒的雙關語。
  • 新冠病毒在英國變異,疫苗還有用嗎?
    但~就在周末, 大西洋東岸的英國政府稱, 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正在英國迅速蔓延, 傳播速度比原先發現的新冠病毒要快, 而且傳播力提高70%, 病毒傳播已經失控
  • 抗擊新冠病毒主題畫,抗擊新冠肺炎,為武漢加油,勝利終將屬於我們!
    本期主題 抗擊新冠病毒合集 難易級別:1個九步 繪畫時間:40分鐘 工具:A4列印紙、勾線筆、彩鉛、馬克筆
  • 蝙蝠為對抗新冠病毒提供線索:人類也要學會調節免疫系統?
    為了對抗新冠病毒,我們需要像蝙蝠一樣調節我們的免疫系統。蝙蝠通常被認為是許多致命病毒的零號患者,這些病毒包括伊波拉病毒、狂犬病,以及最近引起新冠肺炎的SARS-CoV-2毒株。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病毒也是引發炎症的一個因素。Gorbunova說:「新冠肺炎導致炎症失控,患者死亡可能是炎症反應導致的,而不是病毒本身。人體免疫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一旦我們被感染,我們的身體就會發出警報,我們就會發燒和發炎,目標是殺死病毒並對抗感染,但如果我們的身體對威脅反應過度的話它也可能是有害的反應。」但蝙蝠卻不是這樣。
  • 關於新冠病毒,為什麼說它是狡猾的病毒?
    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 2月10日,在湖北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介紹,新冠肺炎實際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是指人感染該疾病後依靠自身免疫力可以自愈。
  • 全力研發對抗新冠病毒「有力武器」!王正平傾情奉獻最富創造力的
    接下來一連幾天,她輾轉香港、曼谷,走進海德拉巴,終於找到了抗病毒藥物技術研發所需材料……不在湖北抗疫一線,但卻與最美的逆行者一樣,堅守新冠病毒藥物研製前沿,她力爭在最短時間研發出對抗新冠病毒的「有力武器」!
  • 楊柳絮能傳播新冠病毒?病毒:我還嫌累呢
    (圖源:微博)如果說以往的楊柳飛絮是過敏性鼻炎的幫兇,那今年的它,則讓這部「恐怖片」再次升級,在傳聞中又多了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稱號——「新冠病毒傳播載體」。毛毛們飛飛揚揚,四處飄散,如果帶著新冠病毒飄到健康人的身上,豈不是十分危險?
  • 美國調查丨靠襪子和漂白劑防護,監獄已成新冠病毒培養皿
    美國調查丨靠襪子和漂白劑防護,監獄已成新冠病毒培養皿 原標題: 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愈演愈烈,美國的監獄系統也陷入了麻煩。多地被曝出有在押人員和監獄工作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監獄甚至超過養老院和郵輪,正在成為聚集性病毒感染的最大源頭。感染案例激增據福克斯新聞、CNN等多家媒體報導,芝加哥庫克縣監獄已有304名在押囚犯和213名工作人員確診感染,鑑於其他4500多名囚犯並沒有全部接受檢測,感染數字很可能遠高於此。
  • 香港擴展新冠病毒檢測服務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擴展新冠病毒檢測服務中新社香港8月14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14日表示,由8月17日起,自7月中開始為運輸業提供的新冠病毒檢測服務,將擴展至專營巴士公司、街渡營辦商、指定駕駛學校、駕駛改進學校、公共小巴司機職前訓練學校的僱員,以及私人駕駛教師。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滅活新冠病毒催化材料走進民用生活...
    據了解,今年3月底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ICP)成功研發的可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催化材料現已正式進入民用市場,為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中滅活新冠病毒提供助力。消息指出,病毒種類繁多,結構和組成特徵相似且相對明確,但從化學的觀點看,新冠病毒所包含的蛋白質、核糖核酸、脂肪膜等生物大分子沒有一般的有機物小分子穩定,易於水解或氧化失活。因此,基於固體材料的吸附性能、酸鹼性、氧化還原性等化學特性,實現對病毒的吸附和滅活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 北京的楊柳飛絮會傳播新冠病毒嗎?易感人群如何防護?解讀來了
    對於易感人群來說,這真不是個好消息……為了幫大家做好防護,小編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項:Q:在飄絮的季節,戶外出行需要注意什麼?A:需要隨時關注天氣預報,如果天氣連續兩天以上高溫無雨,容易引起飛絮高發。可根據自身需求,佩戴口罩、紗巾等防護措施。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華盛頓6月17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一研究小組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