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拿到東西就扔?恭喜你!這是孩子變聰明的表現

2020-12-05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到閨蜜家做客,一進屋就收到了來自她1歲半女兒的小禮物——一隻從客廳扔過來的塑料球。

當時閨蜜的臉都要青了,既生氣又無奈,拉著我就開始吐槽她女兒,說是從月初開始女兒就突然喜歡上「扔東西」了!

身邊的玩具、物品只要能拿到手就一定要扔出去,甚至吃飽之後會去抓剩飯剩菜亂扔,扔完之後還一臉天真的笑,一副小搗蛋鬼的樣子。

要是不讓她拿東西扔,她又要大叫、大哭的鬧,吵得全家不得安寧!

閨蜜現在特別頭疼,根本不敢讓女兒單獨待著,更不敢帶她到超市、餐廳等公共場所

聽了閨蜜的吐槽之後,我連忙安慰她:「其實,寶寶開始喜歡扔東西可不是壞事,我還要恭喜你呢!這可是孩子變聰明的表現」。

寶寶為什麼拿到東西就扔?

近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中認為0-2歲孩子處於感知運動階段,孩子的認知大多都是通過運動的形式來發展的

而感知運動階段又可以分成6個亞階段,可以看出孩子最早在4個月時就會通過「扔東西」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認知發展了。

為什麼說孩子拿到東西就扔是變聰明的表現?

從皮亞傑感知運動階段來看,扔東西能給孩子帶來的是認知能力、運動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1、情感互動,社交能力發展

不少家長應該都發現了,孩子每次扔東西後都喜歡對著家長笑、用咿咿呀呀的方式讓家長再把東西撿回來,然後來回的重複

其實,孩子不是在故意搗亂,他只是將「扔東西」當成了一個好玩的親子遊戲,通過扔東西引起家長的注意、和家長進行情感互動,這說明孩子的社交能力正在發展。

2、情緒表達,情商發展

而當孩子處於激烈的情緒時,比如非常高興、很生氣、很憤怒時,也可能會通過扔東西來表達和發洩情緒,這說明孩子發現並開始學著表達、發洩自己的情緒了,是情商發展的表現

3、肢體運動,大運動及精細運動發展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解放了雙手,利用雙手和大腦的配合創建了文明。

扔東西等動作就是孩子在重複進化過程,練習上肢的運動能力,發展手臂大運動和雙手精細運動的方式之一。

4、認知能力,智力發展

孩子在扔東西的過程中,會逐漸意識到自己和物體之間的關係發現不同物體掉落時的特點探索不同「扔」的方式帶來的不同軌跡,並且意識到自己有可以操控物體的力量

孩子在這個過程初步發展了認知、邏輯等能力,刺激大腦智力發展。

家長應該怎麼做?

一般來說,孩子亂扔東西的時候,家長都會制止甚至呵斥他。

但看了孩子扔東西有這麼多好處,又會猶豫,難道真的讓孩子隨便扔嗎?

當然不是,讓孩子扔東西雖然是利大於弊的,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孩子養成亂扔的壞習慣。家長需要這樣做:

1、明確「3個什麼」

「3個什麼」是指要讓孩子了解什麼能扔、什麼地方能扔、什麼時候能扔。

比如玩具球、玩偶可以扔,碗筷食物不可以扔;玩具區可以扔,餐廳、客廳不可以扔;和媽媽玩時可以扔,有客人在不可以扔等。

2、引導孩子參與整理

當孩子把玩具扔得滿屋都是時,家長也不要任勞任怨的幫他收拾,而是要想辦法讓孩子也參與到收拾、整理的過程中。

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了解收拾玩具的辛苦,養成玩具歸位的習慣。

3、教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最後,當孩子用扔東西的方式表達情緒時,家長要及時制止,安撫孩子的情緒並引導他將自己的感覺和情緒激動地原因說出來。

多堅持幾次,幫孩子學會正確表達情緒,而不是粗暴的發洩情緒。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一言不合就扔東西,寶寶這是怎麼了?恭喜你生了個「小學霸」
    寶寶到了一定階段,常常會不管手裡拿的是什麼,一言不合就扔出去。然後還會用大眼睛看著你,仿佛在說「你瞅啥?」媽媽只能跟在後邊收拾爛攤子,不理解寶寶為什麼會有這種舉動。一言不合就扔東西,寶寶這是怎麼了?小玩偶小玩具扔了一地,而寶寶端坐其中,正在吃午飯的她試圖扔掉手裡的玉米腸。已經與寶寶「大戰了三百回合」的莉莉一邊收拾一邊讓我不要見怪,她抱怨道:「孩子最近也不知是怎麼了,特別喜歡扔東西,我這根本收拾不過來。」收拾完她一臉擔憂地說:「你說這孩子現在就這麼愛扔東西,等長大了,是不是脾氣得特別『臭』啊?
  • 想知道寶寶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看有沒有這些表現就知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都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一種美好寄託,所以有的家長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從寶寶的一些行為表現來猜測孩子到底是不是個聰明寶寶。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剛出生能看出來什麼,長大後才能根據學習什麼的判斷。
  • 寶寶喜歡反覆扔東西怎麼辦?父母試試這3招,輕鬆改正孩子壞習慣
    文章/熊二編輯/御姐昨天朋友帶這樣孩子和我們一起出來玩,朋友平時都放任自己的寶寶隨意亂爬亂摸,但是今天卻把寶寶管著,不想讓他自由活動。家裡的蘋果、玩具、勺子都不能倖免,有一次寶寶拿到了一個玻璃杯,直接扔了出去,結果杯子碎了,孩子差點被傷到,所以這次出門,自己就不敢讓寶寶亂跑爬了,怕孩子又摸到什麼東西,扔出去後損壞東西又傷及自己和旁人。朋友在幫孩子的撿東西的時候感到疲憊,又對孩子扔東西的行為感到不解和擔心,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
  • 若孕婦懷孕期間有這3個「特殊」反應!恭喜你,說明孩子很聰明
    若孕婦懷孕期間有這3個"特殊"反應!恭喜你,說明孩子很聰明雖說寶寶的智商與遺傳關係密切,但若想擁有一個高智商孩子,受孕環境、營養補充等都不容忽視。專家指出,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有兩個高峰,第一個是懷孕2~3個月時,第二個是懷孕7~8個月時。在這兩個時間段,孕婦可以多補充微量元素,平時多吃一些核桃、蔬菜以及水果等。另外,如果懷孕期間,身體出現了這3個"特殊"反應,也可以說明懷了一個聰明娃。一是胎兒有記憶能力。
  • 恭喜你!如果你的寶寶調皮又搗蛋,正說明他有大聰明!
    這裡是【新手媽媽帶娃記】,每天分享新手爸媽和寶寶的那些事兒~ 有時候看到寶寶一刻不消停,精力爆表,還破壞力十足就頭疼,但其實,如果寶寶的「調皮」背後,可能是他聰明的表現哦~ 場景一: 剛收拾好的玩具
  • 寶寶搗蛋鬼氣質越發明顯?煩人行為是變聰明徵兆,媽媽別貿然阻止
    其實寶寶的「煩人行為」,有些是變聰明的徵兆,大家最好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別貿然地去阻止。寶寶調皮搗蛋話癆太頭疼?每天都要追著娜娜或是老公,嘟嘟囔囔地說個不停,如果大人不理他,他還會拿起桌上的東西扔出去,像是故意搞破壞一樣。
  • 這幾個玩具可以讓寶寶變聰明,你給孩子買過嗎?
    除了父母以外,我想玩具應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親密的伴侶了吧。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選擇適合的玩具,不僅孩子玩的開心,而且還有益於他們的智力發展哦!給孩子買什麼玩具好?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合哪種玩具?涵爸將通過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一、搖鈴類玩具。
  • 寶寶亂扔東西,家長怕管不好?這3種行為是聰明的信號,不用擔心
    一般來說,寶寶要到1歲才能慢慢學會站立和走路。這是因為,孩子最先發育的是大腦,可以讓寶寶快速達到認知的層面,所以,一般來說,孩子都是先聽懂父母說的話,然後在學會站立和行走的。因此,當寶寶肌肉發育和身體發育到達一定地步時,寶寶就會通過扔東西、摔東西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力量,而且,當寶寶觀察自己扔東西的拋物線時,還會對大腦發育有幫助,甚至可以提升寶寶的分析能力。所以說,寶寶喜歡扔東西,並不是家長管得不好,而是寶寶們成長中出現的正常現象,父母應該因為寶寶的舉動而高興,並不用去制止孩子或者批評孩子。
  • 新生寶寶的這7個表現是在告訴你,我很聰明
    寶寶是否聰明,一定要到他長大或是上學後才能看出來嗎?今天,小編就來為您揭秘,怎麼判斷新生寶寶聰不聰明。1愛笑笑是嬰兒與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精神發育方面是一次飛躍,被譽為智慧的一縷曙光。寶寶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越大。這是在系統研究了年齡與智慧之間的關係後得出的結論。
  • 寶寶總是「編瞎話」,恭喜你!證明孩子很聰明,父母不要著急糾正
    對於孩子的培養,做父母的要方方面面都注意,擔心一不下心,會讓孩子走入歧途。除了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品德教育。都知道說謊的一種壞習慣,但其實說謊這種行為,也證明了你的孩子很聰明。
  • 孩子有這兩種「特殊愛好」,不是壞事而是智商高的表現,別逼他改
    尤其有這兩種「特殊愛好」的孩子,不是壞事而是智商高的表現,別逼著他改孩子喜歡打斷長輩說話:當父母的都希望教育出有格局、懂事、聰明的孩子,在中華傳統美德上更應該尊老愛幼,於是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尊重他人
  • 孩子愛做這幾件事,說明智力很高,比同齡人更聰明!
    作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天使寶寶不哭不鬧又好帶,但現實卻是許多孩子非常淘氣,比如總能把你剛剛收拾乾淨的屋子一下子折騰成「垃圾場」,或者在牆上亂寫亂畫,把紙巾扔的到處都是……大多數父母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都會非常頭痛,甚至對孩子又打又罵來阻止這些行為。
  •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這是因為孩子不喜歡太大的空間,在用被子搭建的帳篷裡面內心會比較平和有安全感,同時還可以用身體來探索空間。孩子喜歡用身體來探索空間,是因為他們到了空間敏感期。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指出:「這是因為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了。喜歡狹小的空間正是孩子在空間敏感期裡的一種表現。
  • 為什麼寶寶愛打媽媽的臉?心理學家:這是娃聰明的表現,別動怒
    其實都不是,心理學家發現,「打臉」其實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所以寶媽們千萬別動怒哦!寶寶愛打媽媽的臉,其實是聰明的表現:孩子用手去拍人並不是一種攻擊的行為,而是在不停地探索世界,嬰幼兒看到自己比較熟悉的東西之後,就會用手去觸摸。
  • 腦發育好的孩子,嬰兒期會有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越聰明
    為人父母,最大願望就是能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這不僅是他們一生的希望,更是父母為之驕傲的資本。可是,小寶寶每天只知道吃、睡、玩,想要了解孩子是否聰明貌似有些難度,咱又不能像大仙一樣掐指一算,這樣太不靠譜了。其實,聰明的孩子從日常表現就能看出一二,尤其嬰兒期有些寶寶總會無意間展現出自己的特長,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寶寶就越聰明。
  • 聰明的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有這3種表現,看看你家寶寶中了幾個?
    到底會不會聰明,但是對於媽媽來說,寶寶的健康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其次就是智商了,其實有非常多的媽媽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聰明或者是孩子不如別人,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其實在媽媽懷孕的時候,肚子裡的寶寶就已經給媽媽發出了這一些信號,媽媽可以通過這些信號來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
  • 孩子智商高不高?就看六歲前有沒有這四個特徵?中一條就恭喜爸媽
    真的是讓我們欲哭無淚,但孩子的有些令人討厭的行為或特徵其實是孩子智商很高的表現。寶寶的智商主要受遺傳的影響,但與出生後的環境和大腦的開發程度也有很大關係。寶寶的腦神經元從剛出生時的數量少連接少也逐漸發展成一個嚴密複雜的網絡體系。
  • 一歲多的娃愛扔東西太崩潰?那是你不知道這個方法
    這兩天群裡總有媽媽在抱怨,家裡的寶寶愛扔東西。可可媽媽說:我太崩潰了,孩子總是把抽屜一個個打開把裡面的東西一樣樣扔出來,收拾也沒用,他繼續扔。你想想要是自己孩子到一歲了還不會走路,一歲半還不開口說話,你肯定開始著急了是不是,因為你覺得他到了這個年齡就應該發展到這個階段,那為什麼娃在一歲多的時候扔東西你就難以接受了呢?教育專家孫瑞雪就說了:其實扔東西也是兒童手腦發育階段的一個重要過渡。
  • 你家孩子6歲前如果有這4個特徵,太棒了,寶寶智商不會低
    嬰兒出生後,我們都希望他們是健康聰明的寶寶,這樣我們的父母就會很開心。雖然在看到孩子快樂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也會非常開心,但是孩子也會有很多非常調皮的行為,讓父母們都非常地頭疼。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他們開始走路,我們每天都在勞累和緊張中度過,唯恐他們會磕磕絆絆或跌倒。
  • 寶寶扔東西「拆家」是好事?第一個原因令人驚喜,第二個令人反思
    相信各位寶爸寶媽對於這樣的情景並不陌生,只要走開一會,寶寶就能把你剛整理好的東西全部扔得到處都是,扔玩具的都是小case好嗎?寶寶怎麼那麼愛扔東西呢?該不是自己養了個暴脾氣吧?這可怎麼辦好?01愛扔東西是因為這個能力在發展在寶寶的眼裡,扔東西並不是一個壞習慣,而是一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