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癌症是現今社會研究的熱點問題,目前在研究癌症相關疾病過程中一些間接導致癌症的疾病也備受關注,如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範可尼貧血綜合症大多發病年齡在5-10歲,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進行性衰竭,該病人常伴有先天性身體畸形,較為容易地發展成為腫瘤,最終發展為惡性腫瘤約20%。
01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比較少見,目前根治比較為困難,及時就醫很關鍵
1、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的概述
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是一種目前不為常見的染色體連鎖遺傳疾病,有時也會成為常染色體疾病,大多發病年齡在—歲,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進行性衰竭,該病人常伴有先天性身體畸形,較為容易地發展成為腫瘤,最終發展為惡性腫瘤的。
目前發現至少個基因亞型,其編碼的核心蛋白複合體與乳腺癌腫瘤易感基因蛋白組成一個複雜的功能網絡,範可尼基因突變導致該網絡修復功能受損,從而得病。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的修復系統中基因相關疾病的基因突變率高可以達到14.4%。
2、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的基因
範可尼貧血綜合症可進行血常規、骨髓檢查、染色體斷裂試驗及彗星試驗、基因檢查等。是由於基因突變引起造血幹細胞及祖細胞基因組不穩定而形成。目前,已發現的範可尼貧血綜合症基因共有22個亞型。部分患者會發生骨髓衰竭,有巨核係數下降,有先天畸形的患者診斷時骨髓衰竭程度相對較輕。患者均有染色體損傷,染色體斷裂陽性率之間存在差異。
3、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的臨床表現
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是一種由於基因組不穩定引起的遺傳性骨髓衰竭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可由多發性先天畸形、血液系統異常及腫瘤易感性概括。經典的先天畸形包括VACTERL-H,有先天畸形者佔36.0%,其中手指畸形最為多見,包括多指及骨骼結構畸形。部分患者臨床表現並不典型,臨床工作中需注意結合其他臨床表現。
約90%的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在確診時存在先天畸形,其中以牛奶咖啡斑最多見,其次為骨骼畸形(小前臂、前臂缺失、小指、多指、並指等)、生長發育落後、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生殖系統畸形、心血管系統異常、胃腸道畸形等,約半數的患者有身材矮小,這可能與生長激素缺乏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相關。
02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的診斷方式有哪些?以下這3點需知道,正確診斷
1、基因測序
對沒有明顯臨床表現的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若染色體斷裂試驗陰性,基因測序則是必須的。通過外顯子測序鑑定範可尼貧血綜合症基因的突變,並通過傳統聚合酶鏈反應進行驗證,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基因檢查可獲得較高的陽性率。二代基因測序是一種基於大規模平行測序的範可尼貧血綜合症基因突變綜合檢測方法。
它能夠檢測一些用Sanger測序無法檢測到的致病畸變,並可以消除在Sanger測序過程中某些偽基因形成的阻斷作用。且二代基因測序技術擁有成本低、快速且可靠的特點。因此其可能替代雙環氧丁烷介導的染色體斷裂試驗成為臨床對範可尼貧血綜合症可疑人群的首選試驗。
2、骨髓染色體分析
骨髓染色體分析是指通過染色體G顯帶計數檢測患者是否存在染色體異常克隆。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後期易合併血液系統疾病(AML、MDS),這些患者晚期可見染色體異常,且合併有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的患者治療方式不同。
有研究表明,範可尼貧血綜合症中環形染色體的形成可能會使疾病的進展單一化,對於環狀染色體患者的早期移植對於避免AML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骨髓染色體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3、染色體斷裂試驗
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經典的診斷方法為染色體斷裂試驗。當基因組不穩定時,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細胞對交聯劑(絲裂黴素C、雙環氧丁烷)十分敏感。通常雙環氧丁烷試驗陽性可診斷大多數範可尼貧血綜合症,但由於體細胞嵌合體及其他遺傳性疾病的存在,染色體斷裂試驗也可能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
同時,雙環氧丁烷誘導的染色體斷裂試驗也為產前範可尼貧血綜合症診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此外,通過胎兒血液樣本也可以產前診斷範可尼貧血綜合症,且3d內即可獲得胎兒血樣結果,因此該方法對於未能在24周前完成產前診斷的妊娠具有重要價值。
03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的治療方式,並不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合適最重要
1、造血幹細胞移植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的根本治療方法,在發生BMF、MDS、AML及實體腫瘤之前移植成功率較高。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目標是消除細胞減少症、MDS或白血病,同時保持移植物的一致性、無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和極小的遲發效應。
而移植前徹底的清髓治療可以降低復發的風險,但高劑量治療往往導致器官毒性和感染,故低劑量環磷醯胺、抗胸腺細胞球蛋白、低劑量放療成為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的「標準」治療。但移植相關併發症也可能導致不良後果,故移植時機的把握及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治療為目前診療中的難點。
2、藥物治療
無合適配型及已進展為MDS、AML或其他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的患者,可選用雄激素治療。許多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最初對雄激素反應靈敏,但後期可能產生雄激素抵抗,並耗盡造血幹細胞進展為BMF。因此,只有約50%的患者對雄激素治療有效。
氟達拉濱是全身放療或環磷醯胺劑量增加的有力替代品,可減少人類白細胞抗原錯配移植物和受體T細胞嵌合對移植物的有害影響,但它對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疾病本身治療無效。多拉匹莫德、麴黴毒素可挽救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骨髓造血缺陷,但目前臨床證據尚不充分。
3、手術治療及放療
對於已進展為實體腫瘤的患者,手術為非侵襲性腫瘤治療的首選。若為晚期腫瘤通常選擇放療。同時,範可尼貧血綜合症還可能合併有多個系統的異常,其中以內分泌系統異常多見,包括甲狀腺功能障礙、生長激素缺乏和葡萄糖不耐受等,對於這些合併症,也需要及時進行幹預。
對於合併生長激素缺乏的患者,生長激素替代治療是安全的,且移植後治療也有效。性腺功能障礙在範可尼貧血綜合症男性中普遍存在,而全身放療或使用白消安會增加性腺功能障礙和不育的發生風險,故若治療目的不是根除惡性造血,應減少全身放療及白消安的使用。
結語:及早診斷和治療有利於改善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的預後,而診斷延遲及超過10種先天畸形均為預後不良的危險因素。部分患者在確診或治療過程中進展為實體腫瘤,需進行手術治療或者放化療。因此,及早完善檢查、明確診斷及選擇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改善範可尼貧血綜合症患者的預後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