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幾年很少看電影,倒不是不喜歡,而是時間沒有花在娛樂上面。
看電影,一般對我來說,就是調節心態的一種途徑,畢竟人不能始終處於一種繃緊的狀態,需要勞逸結合,同時也需要懂得享受生活。
所以早幾天,我的一位朋友開玩笑的說,你今年看了2次電影,那就代表有2次不爽咯,我竟然被逗得無言以對。
雙節的第一天,我跑去看了大家都在熱議的電影--奪冠,電影院果然人多,座無虛席,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我覺得一般般吧,沒有網上熱傳的那麼好看,這裡不做太多的評價,畢竟一千個人的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電影內容倒是其次,只是在訂票的時候,這院線的訂價營銷做的非常不錯,以前我記得看電影,一般是早上9點到晚上10點區間是一個價格,晚上10點以後的價格會便宜一點。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數據不斷運用在各行各業,精準的人群畫像也能抓的很準確,你看下圖價格區間,你能發現什麼?
剛開始我也沒太注意的,仔細看了幾分鐘,發現這電影票的價格,一天的波動幅度最大也有15%,你可以思考一下,為何12:05分這場定在47.9元,還有16:40分這場定在52.9元,其它時間段是54.9元,原因挺簡單,價格便宜的時間段,大家都去吃飯了,誰來看電影,只能通過降低價格,吸引消費者。
如果你看電影需要茹羊毛,可以選擇中午吃飯的時候去看,可以節約15%的成本。
你看一場小小的電影,一天的價格幅度都有15%,那我們的工作呢?
大部分人都是要經歷打工這個階段的,有時候,你有沒有思考過,每年的工資漲幅多少才是正常的?
很多人會說,漲工資這個事情,要看能力的,不是自己想漲就能漲的,也有人說這個是公司說了算,不是自己說了算等等。
我之前在很多文章中,表達過自己的觀點,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站在宏觀和微觀角度去分析,只是這個問題值不值得你花時間去研究,任何問題跳過宏觀這個因素去分析和判定,得出的結論會有失偏頗的。
上面說的工資漲幅由公司說了算,看自己能力的等等,都是不全面的,會誤導我們,工資漲幅從公司和個人角度來下結論,是從微觀角度來說的,脫離了宏觀大環境這個背景,有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味道。
所以之前寫了這篇文章影響工資第一要素是什麼?
站在宏觀的角度,如何分析我們工資漲幅受什麼影響呢?
如果大家喜歡研究經濟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宏觀+微觀)這兩本書,非常推薦你讀讀,能夠打通你很多認知,比如如何通過國家發布的數據,來分析和判定接下來的經濟趨勢,每項政策的發布,會對我們生活產生什麼影響等等。
我先來說說經濟學中幾個專業術語,分別如下: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又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通貨膨脹率(Inflation),也稱為物價變化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由於消費者價格是反映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最終價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因此,消費者價格指數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
以上2個詞的解釋是從百度copy過來的,其實遠沒有書本中那麼有趣,但不影響大家的理解,為什麼會談到這兩個詞,跟工資漲幅有什麼關係呢?
大家都知道,錢如果放在手裡,會貶值,比如今年收入10000元,明年如果還是收入10000元,帳面上雖然都是10000元,但這兩者的購買力完全不一樣。
造成購買力不一樣的根本原因就是通貨膨脹率,而通貨膨脹率是由CPI計算出來的,所以也可以說導致購買力不同的根本原因是CPI增長率不一樣。
聰明的你,你馬上會得出結論,那我每年工資漲幅至少要超過CPI的漲幅才能實現保本,我只能說在美國是對的,在國內是不對的,原因如下:
官方數據的CPI數據是理論值,真實值肯定要高一點。官方的CPI數據統計是不包括房地產數據的,因為專家判定房產是資產。
我們先來看一張CPI數據表包含哪些內容,你看下有沒有包括房子進去,上面只是大概提了下租房的房租。
既然上面的CPI增長幅度不包括房價的,那房價每年的增長幅度,從哪裡獲得數據呢,數據從國家統計局官網獲得,雖然官方數據與實際有出入,但不影響我們做判定,我搜到的數據如下:
所以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每年工資漲幅,不僅僅是看CPI的漲幅,還要把房價每年的漲幅算進去,這才是大概正確的,因為這是市場經濟的行情,不受你個人能力和企業決定的,可以得出的結論如下:
每年工資漲幅≥CPI同比增幅+房價同比增幅之和
有點tips需要說明:
1.之前說過,決定工資高低的第一要素是城市,所以這個房價的同比增幅,不同的城市有不同區間。
2.官網公布的數據謹供參考,真實數據肯定不一樣。
3. 查的數據,如果是每個月的,你可以平均到一年去。
以上只是闡述了工資漲幅背後的本質,但具體數據區間是多少呢?每個城市不一樣,漲幅肯定不同,但這裡我還是會用深圳為例子,給大家做個演示,加深印象理解,避免低薪打工。
首先我們先查深圳的CPI增幅數據,具體到某個城市,你可以直接去當地城市官網查,也可以國家統計局查,看兩者哪個高,就取哪個。
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
深圳統計局官網數據
兩者對比,我們得出的數據是2.1%,但這裡是8月份的,你可以根據往年的CPI數據,推斷個大概值,因今年疫情的影響,估計不會超過2019年的2.9%,CPI增幅值,我們取3%即可。
接下來我們查深圳的房價同比增幅,查的數據如下:
深圳的房價同比去年增加為6.2%,不管國家如何宏觀調控,實際數據會更高,因為房價的高低,不是宏觀調控影響的,這裡我們取7%吧。
根據公式每年工資漲幅≥CPI同比增幅+房價同比增幅之和,2020年我們薪水漲幅,至少要在去年的基礎上漲幅10%(3%+7%)才行,這樣你才不會虧本。
這個10%的增幅,是市場行情決定的,不是個人和企業能左右的,如果你在北上深這3個一線城市,不跳槽的情況下,在一家公司每年增幅沒有超過CPI+房價的增幅,可以考慮換一份工作了,這裡的工資增幅是指基本月薪,不是什麼年終獎啊,績效啊等這些,別搞混了。
現實中,一般公司每年的薪資增加幅度為5%-15%之間。
這篇文章的每年工資漲幅值,是宏觀情況下算出來的,是一個最低的基準值,不分學歷和公司,同一座城市,實際肯定有高低,因為實際還要考慮微觀因素,比如學歷,公司,個人能力,崗位等情況,但你一定要高於這個值才行。
最後祝大家假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