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車友趙女士向FM全媒體《維權超給力》求助,她所居住的倉山區萬春一、三區小區前的上藤路,時不時就散發出一股惡臭,小區居民以及沿街商戶都苦不堪言,卻始終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上藤路修好後散發怪味,竟是管道堵塞惹的禍
據趙女士介紹,她於去年入住該小區,恰好就住在靠近上藤路一側的一層,樓下就是店面,原本一切都挺正常,誰知今年8月上藤路完成改造恢復通車後,她就經常聞到一股臭味。這味道是從街上飄進家中的,十分難聞。
趙女士:「那個味道很難形容,有點像食物的味道,但是又混著噁心的臭味,根本受不了,我們找了半天覺得應該是樓下餐館的味道,後面問了小區其他業主和餐館的人,才知道是從餐館前面的井蓋底下冒出來的。」
趙女士:「最早倉前街道反饋,臭味來自其中一家餐館,但後來那家餐館關門了,可味道還在,我就繼續投訴。接著就是倉山區城管局、建設局、福州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等多個部門先後答覆,大概意思就是在上藤路改造的時候,管網被堵塞了。」
上藤路施工單位城鄉建總提供的管道堵塞圖片
FM全媒體記者從趙女士提供的投訴件截圖看到,最近一次的答覆來自於倉前街道辦事處,顯示他們將督促萬春一、三區物業儘快提供管網圖紙,屆時將聯合區建設局、市城鄉建總現場研判並予以處理。
街邊商戶:每天第一件事就是通風
10月27日中午,FM全媒體記者心野來到上藤路看到,剛修好的路面不論是瀝青還是標線都十分清晰。由於剛好到了午飯時間,路邊幾家餐館都熱鬧非凡。
起初記者並未聞到臭味,然而隨著前來用餐的人數增加,餐館內的炒菜動靜越來越大,人行道上開始逐漸冒出一股難聞的煙味,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味道是從人行道上幾個井蓋的小孔中竄出,記者只是稍微靠近了一下,就覺得頭暈眼花。
一家餐飲店的服務員告訴記者,他們店裡的油煙管道的確埋在地下,但是在上藤路還沒改造前,這些油煙可以直接排到路面上,一下就揮發走了,然而路修完了之後,不知為何這些煙卻排不出去,於是就從汙水井的縫隙、孔洞排了出來。
服務員:「一般在中午和傍晚飯點時比較嚴重,還有晚上7、8點,整條街都是臭味,根本呼吸不了。關門了這個味道也會通過排煙管直接往店裡面湧,早上一開門也是臭氣燻天,必須要先通風半個小時才敢接待客人。」
服務員稱,一些商戶由於實在受不了這樣的氣味,就用水泥將門前的汙水井的縫隙堵住,但實際上無濟於事,因為整段路有四個這樣的汙水井,每個都在散發惡臭。
物業:被堵塞的管道不歸小區管
既然街道已經在12345回復,要求小區物業提供管網圖紙,是否意味著這些被堵塞的管網歸物業管理呢?帶著疑問,記者來到萬春一、三區小區物業處,然而負責人林主任卻向記者訴苦稱,這些管道根本不屬於小區。
小區物業 林主任:「我們小區負責的只有小區內部的這些管道,我們都做得清清楚楚,不可能會影響到外面的管,那外面的管都到馬路上了,怎麼會是我們管的?」
據了解,萬春小區全名「華能電廠萬春住宅區」,是福州華能電廠的員工宿舍。物業林主任表示,他們也嘗試向華能電廠申請小區管網圖紙,不過得到的答覆也是電廠並沒有這些圖紙。為此街道還要求物業向建設部門或規劃部門申請調取管網圖紙,可在林主任看來,這件事不應該由物業來做。
小區物業 林主任:「現在是因為我們小區前面有臭味,但是它管道堵塞肯定是整條路都堵,後面如果其他地方也出現臭味,難道也要找我們小區嗎?」
街道回應:汙水井確實在小區紅線範圍內
市政道路下的管道堵塞,為何街道要物業提供圖紙呢?《維權超給力》隨後對接倉山區倉前街道辦事處,城建科工作人員解釋稱,在接到小區業主投訴後,他們聯繫了倉山區建設局到現場一同調查,並在翻看了小區紅線圖後發現,沿街店面以及地下的排汙管道均在小區紅線範圍內,不屬於市政道路。
倉前街道辦工作人員:「如果依照紅線圖來看的話,他們小區的紅線範圍不僅包括沿街店面,還包括了外圍的人行道。」
工作人員表示,由於這部分屬於小區管理的汙水管道並沒有接到市政汙水管道中,因此可能是在上藤路的改造過程中,並沒有考慮到這部分管道的接駁,這才導致管道堵塞,但具體情況還需要在搶修過程中進一步核實。
倉前街道辦工作人員:「我們現在也很想儘快解決掉這些臭味,因為確實對居民影響非常大,所以才一直希望物業能向他們的上級部門申請提供管網圖紙,我們才能聯繫其他有關部門一起處置。」
此外,該工作人員也提出,如果物業遲遲沒能配合解決,街道也會考慮直接和物業的上級部門——倉山區房管局溝通,協調最終的處理方案。
記者:心野
責編:超藝
本文為福建廣播FM全媒體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