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島國,說起來一直都跟中國淵源很深,自古以來就一直交流很深。他們的國土並不大,相當於我國雲南省的面積,日本的位置偏居一方,外部勢力很難對其產生威脅。
日本侵略中國不是一次兩次,而是長期行為,從明朝時候倭寇開始,一直侵擾中國,到近代更是野心膨脹,直到侵華戰爭,甚至都想全盤佔領中國。為何日本自古至今一直想侵略中國呢?究其原因,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生存危機問題所致
日本是島國,資源缺乏,它不能依靠自身資源生存,所以危機感特別強,而且這個民族特別虛偽貪婪。總是喜歡搞趁火打劫的事情,唐王朝的時候,就曾經夥同高句麗發動侵略唐王朝的戰役。只是當時唐王朝實力空前絕後,很快就打的日本屁滾尿流,算是把日本真正打怕了。
唐宋年間,日本頻頻來到中土學習,甚至以嫁到這邊來為榮。日本人很羨慕中國人的生活,不僅文化豐富,而且地大物廣,安居樂業。明朝中後期,豐臣秀吉就想滅掉大明,遷都到中國去,豐臣秀吉都想瘋了。那時候的日本根本不足跟中國叫板,所以他們不得不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甲午海戰奠定信心
明治維新改變了近代日本的歷史命運,使日本從一個又窮又落後的小國,慢慢變得文明開化,國力一天天增強。明治維新使日本人開眼看世界,日本人全情投入,一心一意學習西方先進文化技術,擴大國家實力。
一場甲午中日戰爭證明了明治維新的成功,證明了日本100多年來的臥薪嘗膽是值得的。日本打敗了老大帝國大清,一躍成為亞洲老大,這讓全世界都震驚不已。亞洲其他小國趕緊拋棄老態龍鐘的大清,投入新興崛起的日本的懷抱。甲午中日戰爭的勝利,日本其實是想像不到的,給了日本信心,那就是中國可以被戰勝。
日俄戰爭決定了國際地位
20世紀初,日本和俄國打了一場日俄戰爭,戰爭的結果日本人又贏了,這下真正可以自信了!好多人日本人沸騰了,他們大概都無法想像日本能如此強大,接連戰勝兩個老大帝國。
日本從俄國手中,奪取了在中國東北的特權。這使日本的野心更加得到加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德國宣戰。日本不是打到德國去,而是與在中國的德國勢力交戰。因為膠州灣有德國勢力,日本勝利之後,進而佔據山東。這些事情,雖然各國列強都看在眼裡,但是都是任由日本去做。藉此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也逐漸變大。
九一八事件決定了日本侵略方針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特別是各主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時值歐洲各國忙於應付國內危機,無暇東顧,九一八事變前,日本與英美達成秘密諒解,英國支持日本的行動,美國表示「不聞滿洲事變」。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國際聯盟,但是國際聯盟的軟弱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從此日本在侵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中國內部不和平
「落後就要挨打」,中國老是遭受日本侵略,一是國力脆弱,二是長期戰亂。近代以來,中國外憂不斷,內亂不休,軍閥混戰,死傷無數。整個國家都是亂成一鍋粥,根本無法很好地組織起來,一致對外,日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面,才敢這麼猖獗。
再者國民政府當時對形勢的錯判,採取的錯誤策略,也是導致日本侵略得手的重要原因。蔣介石長期主張「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矛頭還未指向日本,也就給了日本軍部一個信號,馬上發動戰爭,勢必會擊垮中國。
日本相對中國是個彈丸之國,但是一直有著侵略中國的野心,自以為是地在中國不穩定的時候,採取偷襲措施。但是,泱泱大國,文化統一、歷史悠久、民族團結,日本是無法戰勝的。只能說,在侵華這條路上面,日本選錯了。如果能重新來過,日本不加入法西斯政權,也就不會鬧到被原子彈轟炸,民眾慘遭屠戮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