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微引力透鏡」,這顆質量僅有地球10%的流浪行星,終於現身

2020-12-22 騰訊網

2011年,在通過光學重力透鏡實驗的幫助下,科學家們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多顆星際行星,這個發現也印證了上世紀末的一個猜想:宇宙中存在著一些不受恆星束縛的行星。

什麼是星際行星?

星際行星就是流浪行星。我們都知道,行星是來自於恆星的星雲殘骸中,行星和恆星共同組成了恆星系統,行星圍繞著恆星運行,就好像太陽系一般。

不過,宇宙中也總是會有一些奇葩的存在,一些行星在宇宙中四處流浪,它們並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系統,也不圍繞著任何一顆恆星運行。當然,在它們開始流浪之前,它們還是有「家」的,只不過它們都受到外力的影響,而被拋棄了。

科學家們為何要研究流浪行星呢?這是因為雖然它們在星際空間中流浪,但是,並不代表它們的上面就不可能存在生命。因為如果一顆流浪行星的地質活動持續時間較長,那麼,它就會為生命提供充足的能量,所以,不排除會有微生物出現在流浪行星上。

根據測算,在銀河系中,流浪行星的數量至少有4000多億顆,科學家們多年來也一直希望可以找到大量的流浪行星作為數據參考,以此來揭開它們上面隱藏的諸多謎團。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截止到目前,在宇宙中發現的流浪行星個頭普遍都很大,甚至其中一些的質量,還達到了木星的5-7倍,這是非常驚人的,這也讓科學家們猜測,流浪行星應該普遍來自於恆星系統的外圍,這樣它們才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影響而「離家出走」。

不過,前段時間的一個發現,卻顛覆了有關流浪行星的認知。來自美國和波蘭的天文學家,攜手開展了名為「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的搜索實驗,藉助位於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的1.3米望遠鏡,發現了一顆質量僅有地球10%的流浪行星。

要知道,在此前的觀測中,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流浪行星最小也不會低於地球質量的30%,但是這顆流浪行星卻遠遠超出了認知,有觀點認為,它或許是一顆還沒有成長起來的原行星(行星胚胎)。

研究者認為,在宇宙中,質量約為地球30%-100%的流浪行星數量,應該還有很多,而這些流浪行星之上,或許是最有可能發現流浪行星生命的地方,因為類地行星的地質活動,普遍都是比較活躍的。

在這次發現了迄今最小的流浪行星後,接下來,科學家們決定在2025年前後,再次發射一臺全新的大型望遠鏡,和光學引力透鏡實驗相結合,以此來尋找更多的流浪行星,比方說在這次發現的流浪行星周圍,通過估算,研究者表示,至少還有數百顆類地流浪行星存在,一起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11月6日文章《藉助「微引力透鏡」,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相關焦點

  • 藉助「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藉助「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2020-11-06 06:50:41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認為,大多數「流浪行星」的誕生方式與普通行星無異——由圍繞一顆新形成恆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凝聚而成。但這些行星最終在其他物體(尤其是氣態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脫離了母體系統,成為了一顆「流浪行星」。理論表明,以這種方式逃逸的「流浪行星」大多是巖石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0%—100%,即所謂的「流浪行星」。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不受任何恆星約束
    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天文學家認為,大多數「流浪行星」的誕生方式與普通行星無異——由圍繞一顆新形成恆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凝聚而成。但這些行星最終在其他物體(尤其是氣態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脫離了母體系統,成為了一顆「流浪行星」。理論表明,以這種方式逃逸的「流浪行星」大多是巖石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0%—100%,即所謂的「流浪行星」。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顆飄蕩的「流浪行星」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我們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它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報導稱,這個「自由飄蕩」的星球略小於地球,是已經發現的此類行星中最小的。
  • 現實版流浪地球,銀河系中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非常受歡迎,它還被拍成電影在春節檔放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太陽進入快速膨脹期,為了逃離被吞噬的命運,科學家在地球上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推動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此後,地球不再繞任何恆星旋轉,成了所謂的流浪地球。
  • 超1000億顆「流浪行星」在銀河系內遊蕩,其上或隱藏著生命體
    什麼是「流浪行星」?提到行星,它絕對是宇宙中人類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天體之一。我們所在的地球,就是浩瀚宇宙中無數行星中的一顆,雖然地球渺小不及一粒塵埃,但是地球確實非常特別的,因為一直到今天,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的其它已知行星上,都不曾發現過生命的蹤跡。
  • 《流浪地球》在上演?科學家:銀河系內流浪行星可能有幾萬億個
    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我們印象中的行星應該是環繞太陽這些巨大的恆星公轉,就像我們地球365天就環繞太陽一圈,年復一年,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當《流浪地球》這一部電影上映以後,讓我們看到了地球「逃離」太陽系時可能出現的場景,看起來很不可思議,所以也有一些朋友認為,這終究只是電影,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不可能實現的。
  • 銀河系中有上千億顆流浪行星,這些神秘的天體曾進入過太陽系?
    在銀河系中至少有兩千億顆恆星,大多數恆星都在屬於自己的軌道上運行,一些行星由於某種原因脫離了原先的恆星系在星際間隨處流浪,由於這些流浪行星本身不發光且行蹤詭異,科學家認為在銀河系中最少有數十億顆四處遊走的流浪行星,這些在宇宙空間中隨處遊走的行星大多屬於氣態行星,會偶爾闖入到其它恆星系中打亂該星系中其它行星的運行軌跡
  • 現實版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流浪行星!
    導讀:我們知道,衛星圍繞行星運動,行星圍繞恆星運動,而恆星則圍繞星系運動,這是宇宙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但宇宙是如此神奇,總有一些天體會超出我們的想像,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流浪行星!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按照這個標準,只有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天體才能夠成為行星。然而,並不是所有質量巨大的天體都被稱為行星。
  • 木星不愧是最恐怖行星,如果不是它,太陽系至少有3顆「地球」
    人類一直在尋找著地外生命的存在,曾有不少人猜想火星和或者月球上會有外星生命,雖然這兩顆星球很貧瘠,但與木星相比,這兩顆星球的環境根本不算惡劣。木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不可能擁有生命的行星,就算真的有外星生命來到太陽系,它們也不敢冒昧登陸這顆星球,因為靠近木星就意味著死亡。
  • 八大行星中,這顆行星距離地球最遠
    它們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太陽系中最遠的2顆大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說發現它們很不容易,那麼,研究它們也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它們離我們是遙遠的,傳遞給我們的信息不多。旅行者2號探測器旅行者2號探測器:旅行者2號是第一個在如此遠的地方訪問這兩顆行星的飛行探測器。旅行者2號於1986年經過天王星,於1989年經過海王星。現在探測器上的許多儀器已關閉,但它仍在繼續探測太陽系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