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航,中國經濟第四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出建設一年間

2021-01-12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梁現瑞 徐莉莎 王代強 寧寧

迎著新年的第一抹晨曦,2021年1月1日,成都青白江,又一趟中歐班列拉響汽笛,豪邁啟程。

在過去10多年中,中歐班列頻繁往來於中歐之間,但這趟註定載入歷史:這是國鐵集團首次批准成渝兩地統一中歐班列(成渝)號品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攜手前行,奔向世界。飛馳的中歐班列(成渝)身上,濃縮的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力推進的全新態勢。

一年前的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誌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彈指揮間。一年來,川渝兩地聞令而動,高位推進,系統謀劃,攜手合作,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統攬,各方面工作進展順利,不僅將成渝地區的發展帶入全新階段,也為中國經濟勾勒出全新圖景。

這一新圖景,新在既立足西部腹地,又能促進東西互濟、陸海聯動,更能輻射歐亞大陸,深度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這一新格局,新在中國廣袤的西部,歷史性崛起一個與長三角、粵港澳和京津冀三大增長極遙相呼應、並能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張弓搭箭、引而待發,中國發展格局由此煥然一新。

國家使命:肩負國家與時代的使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啟程

12月7日上午,達州市開江縣任市鎮,肆虐的寒氣中,這個川渝交界處的小鎮見證了歷史。

在重慶直轄23年後,川渝聯合開工的首條省際高速公路,在這裡挖下第一鎬。

2020年12月7日,四川開江至重慶梁平高速公路聯合開工儀式在川渝交界處隆重舉行,這是重慶直轄以來、川渝首次聯合開工的一條省際高速公路。

同一天,四川省政府常務會議會議研究部署川渝毗鄰地區部分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臺建設。

一邊是得岷江之便,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一邊是坐擁長江黃金水道之便、商賈雲集的壯美山城。

古往今來,一衣帶水的成渝地區,一直是全國重要的戰略大後方。儘管行政區劃,將兩地分開,但經濟社會文化的交流從未曾中斷。

僅僅在過去十年中,就先後有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和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等重大戰略規劃先後在這裡落地。

重大戰略的反覆「圈點」,不斷凸顯成渝地區的戰略地位。

2020年1月3日,兩地協同發展再迎新戰略。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明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會議強調,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兩次會議,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到構建新發展格局,變化的是措辭,不變的是「國家使命」。

擔當國家使命,四川給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站位。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後第一時間, 省委第一時間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研究我省貫徹落實意見。

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既是四川擔當國家使命的政治任務,也是我省在歷史交匯期迎來的重大戰略機遇,全省上下要搶抓機遇、乘勢而進,只爭朝夕、主動作為,積極融入和堅定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此後,省委書記彭清華或以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財經委員會會議、專題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擴大)會議,或舉辦省級領導幹部和市廳級主要負責同志讀書班等形式,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講話精神。

一年間,省委先後召開兩次全委會,研究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格之高,頻率之密,前所未有。

擔當國家使命,四川給以高規格的組織保障。

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應時而生。省委書記任組長,省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副組長。

同時,兩地還建立由兩省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聯席會議機制,以及由常務副省市長牽頭的協調會議機制,組建聯合辦公室並下設七個專項工作組,構建起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上下貫通的三級運作機制。

去年3月17日,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年終歲末,12月14日,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接踵而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兩省市黨政領導的一年內兩次雲上「會面」。如此高規格的頻繁交流,凸顯川渝兩地的一致共識和堅定決心。

除了雙方黨委政府,2020年,川渝各個部門、各個市州區縣、各個領域,也開展了一系列交流、互動、籤約。

據統計,一年來,兩地已籤署236多個合作協議,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

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層級之寬、範圍之廣、密度之高、氣氛之熱,同樣前所未有。

擔當國家使命,四川給以前所未有的主動作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襲擊下,有人在懷疑,疫情會不會阻礙或延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步伐?

四川以行動作答。2月3日,春節假期後上班第一天,四川作出果斷決策:在全國經濟大省中,率先開始復工復產。

同樣是在2月,作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先手棋」,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正式召開。

同年8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合辦公室正式印發兩批共31個川渝兩地共同實施的重大項目。

2020年,12月25日,川渝間再添新通道,廣安過境及渝廣支線高速公路通車。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落實落地,忙而不亂,快而有序,這是貫穿四川全年的節奏。

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0.6%,在全國經濟大省中率先實現轉正。

除GDP增速比全國高2.2個百分點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投資增速等一系列主要經濟指標也呈現持續回升態勢,好於全國,居全國主要經濟大省前列。

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進一步回升至2.4%,比全國高1.7個百分點。與此相對,重慶也表現出和四川基本一樣的態勢。

一個率先,一個高於,清晰地標註出「帶動」二字的內涵。

新態勢:各層級、各地區、各領域,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把國家戰略轉化為推動兩地發展的實際行動,熱火朝天,緊鑼密鼓

62分鐘——這是成渝之間新的時空距離。

去年12月24日上午10:22分,經過1小時2分的風馳電掣,從成都東站開出的G8607次列車穩穩駛進重慶北站。

這樣的運行時間,在成渝歷史上是第一次。遙想20多年前,川渝分治之時,儘管已經有高速公路相連,但兩地之間的通行時間還是高達四個小時左右,要是回到沒有高速的時代,兩地之間更是需要10多個小時甚至更長。

從10多個小時到1小時,速度更快,時間更短,讓兩地的變得更近、更親。

搶抓機遇,川渝兩地同心合力,各地區、更領域、更層級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建好「經濟圈」,唱好「雙城記」,把國家戰略轉化為推動兩地發展的實際行動,熱火朝天,緊鑼密鼓,這是貫穿四川全年的態勢。

省市推動。12月7日,四川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至此,兩省市政府共同完成了川渝高竹新區規劃建設的頂層設計,共建「兩區一城」、廣安市與渝北區「進城入圈」再提速。

地方謀動。「春江水暖鴨先知。」搶抓機遇,一年來,川渝兩地地緣緊密的市區(縣),頻頻「聯姻」。

廣安與重慶7區(縣)籤約,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先行示範區,4月鄰水縣在重慶舉行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8個項目落戶川渝合作高灘園區。

達州把「著力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推動川東北和渝東北經濟社會全方位合作」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大竹縣設立川渝合作(達州·大竹)示範園區,承接重慶電子信息產業轉移。

遂寧與潼南區籤訂一體化發展「1+N」合作協議,共同規劃設立遂潼新區,探索建立共同招商機制、園區合作機制、聯合宣傳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

資陽雁江區謀劃設立成渝·紫徽商貿物流產業功能區,創建「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平臺,建設西部新經濟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和綠色健康川菜基地,打造服務成渝、面向西南、輻射全國的現代服務業集群。

瀘州和重慶江津區籤約,要加強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江津綜合保稅區協同開放合作力度,共建瀘州合江-江津產業園區。

……

搶抓機遇,各行業領域「鼓點」甚密。

修好協同路。就在成渝高鐵提質改造完成的同一天,成都至達州至萬州高速鐵路正式動工建設。

12月24日,新建成都至達州至萬州高速鐵路(以下簡稱成達萬高鐵)開工動員大會在四川、重慶同時舉行。伴隨著機器的轟鳴,位於成都天府新區的天府動車所、達州市境內的華鎣山隧道正式破土動工。

成達萬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之一,也是我省東向出川的重要快速便捷大通道,設計速度350公裡/小時。

不只這一個。今年以來,川渝兩地籤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等「1+6」合作框架協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交通強國試點任務近日獲批。

念好招商經。12月8日,川東北、渝東北地區一體化發展「2020川渝國企萬州行」項目推介會暨籤約活動走進重慶萬州,40餘家央企、川渝地方國企與萬達開三地籤署項目43個,協議投資1153億元。

走好產業路。川渝共建電子信息產業經濟走廊,聯袂打造「智遊天府」和「惠遊重慶」網絡服務平臺,組織重慶14個區縣、四川12個市州參加「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川渝特色農產品交易會」,接待消費人群11.3萬人次,成交近2億元。

奏響創新曲。共同提出《2020年川渝兩地科技部門協同創新工作清單》,實施2020年度川渝聯合實施重點研發項目,發布「成渝雙城經濟圈科創母基金」,基金總規模50億元。

打好生態牌。籤訂水、大氣、固廢等10個方面合作協議,啟動川渝聯合執法行動,落實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開展聯防聯治,促進川渝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算好民生帳。針對市民在川渝兩地間辦事「往返跑」難題,兩地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若干重大改革舉措》,開通兩地事項「跨省通辦」和川渝兩地跨省市戶口遷移「一站式」辦理試點工作。

讓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川渝在全國率先上線運行信息共享平臺,初步實現川渝兩地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貸款等信息共享。設立川渝公積金一體化綠色通道,職工辦理異地貸款由「兩地跑」變為「一地辦」。

變國家戰略為一個個具體的項目,綱舉目張,一大批新項目加速孕育。

四川省今年700個重點項目中,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相關的項目有650多個,總投資近3.7萬億元。

共同推動開工建設27個標誌性引領性項目,完成投資354億元;兩地首批遴選101名幹部互派到重要部門和崗位掛職;幹部專題培訓超6000人;科技專家信息資源共享超3萬人……

強大內生動力,激蕩強大外部吸引力。看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釋放的無限潛力、機遇。

11月舉辦的「2020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上,四川與國內外投資者籤約項目879個,籤約項目總額近9000億元。多少項目,還不是看中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帶給四川的巨大歷史機遇。

新謀劃:面對未來,發展要有新目標、支撐要有新作為、人民要有新感受

舉世矚目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周歲」之際,也是新一個五年規劃啟航之時。

進入新時期,四川將如何推動「第四極」走向新階段?剛剛落幕的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已經做出全新謀劃謀劃。

——發展要有新目標。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錨定到二〇三五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這就是: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發展活力充分迸發;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民生福祉明顯提升;治理效能顯著增強。

如何迸發?如何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定位之一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前不久,省科技廳透露了實現這一新目標的「時間表」:力爭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到2050年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還有「路線圖」:為促進創新資源集聚,加快建設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在空間布局上,四川將以成德眉資同城化為「極核」,一體化構建成渝科創「大走廊」,協同化打造成德綿樂廣高新技術產業帶、沿長江上遊綠色創新發展帶、川渝毗鄰地區融合發展創新帶;

在領域布局上,將堅持與重慶求同存異,把「同」做成優勢,把「異」做成特色,在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形成川渝一體化發展態勢。

——支撐要有新作為。

同樣是在12月24日,綿陽科技城新區獲批設立。這是四川年內批准同意設立的第四個新區——前三個分別是宜賓三江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和南充臨江新區。

南充臨江新區

除去成都東部新區外,三個新區分別位於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和環成都經濟圈。

宜賓三江新區

這樣的分布與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關於深化拓展「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的表述完全吻合。

吻合,背後折射的是省委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和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相統籌的原則。

統籌的要義之一,就是要統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四川「一幹多支」發展戰略。

如何統籌?省委已經明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著眼全局的戰略引領,實施「一幹多支」發展戰略是重要支撐。

如何支撐?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明確,從三個方面給予「一幹多支」發展戰略拓展:在做強「主幹」方面,明確「主幹」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

在經濟副中心建設上,明確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分別形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構建「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

如何支撐?離不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多個領域的做大做強。

四川已經明確,未來五年,將加快建設川藏、成渝中線、成達萬、渝昆(四川段)、渝西(四川段)等重大鐵路項目;開闢成都經達州至萬州港東向鐵水聯運新通道;推動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建設等;協同共建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

——人民要有新感受。

就在成渝高鐵提質改造宣布完成的當天,全國首張高鐵月票在川渝兩地正式推出。

這意味著,兩地人民今後往返將更加方便,隨到隨走。

「在四川接活,能在重慶的電子稅務局開票,不用多跑路。」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帶給老會計袁春來的實惠。

國家戰略不只是抽象的宏大敘事,更是百姓可感可知的細節。

就在前不久,川渝兩地合作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開始徵求意見,

方案提出,2021年底前,以川渝兩地為重點,推動實施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便捷生活行動,同步建立便捷生活事項清單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機制,有效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需求。

力爭用2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川渝標準統一、相互銜接的公共服務政策體系,使優質資源總量不斷增加、效能不斷提升,便民事項不斷拓展,供需對接更加精準,人民群眾獲得的服務更加高效便捷。

此外,川渝兩地間還初步建立了跨區域轉移接續和互認互貸機制,開通兩地事項「跨省通辦」和川渝兩地跨省市戶口遷移「一站式」辦理試點工作等。

只有了人民群眾的支持與參與,被賦予了人的體溫,國家戰略才有枝繁葉茂的土壤,才能永葆生機。

建好「經濟圈」,唱好「雙城記」,其勢正成、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成渝雙城經濟圈:中國經濟第四極成世界綠色發展第一極
    是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後中國經濟第四極,代表和捍衛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公益金融綠色金融,是雙城經濟圈規劃研究與建設的關鍵,正在成為世界綠色發展第一極。成渝「雙城記」加快建設國內大循環,綠色「經濟圈」有力促進國際雙循環成為共識。創建成渝雙城經濟圈規劃研究院(籌),繪製「世界級城市圖譜」,成立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聯盟,實施 「國際雙循環綠色發展藍圖」。
  • 老外在成渝|日本駐重慶總領事渡邊信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發展...
    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渡邊信之 供圖 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張雅舒):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自今年1月提出以來備受各界關注。外國駐成渝兩地的領事官員如何看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重慶銀行全力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在成渝地區新增貸款投放逾900億元  重慶銀行全力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銀行積極投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著眼全局和長遠發展作出的戰略部署。
  • 專家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威遠支妙招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的提出,威遠作為連接川渝兩地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顯現。面對機遇,威遠將如何順勢而為、借勢而進?如何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書寫威遠發展新篇章?9月2日,威遠縣召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威遠」專家諮詢座談會。
  •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聽聽委員怎麼說
    委員聲音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聽聽委員怎麼說
  • ...結合實際「掛籃子」奮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
    榮昌新聞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飛龍)12月16日,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深入學習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和《重慶主城都市區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稱《方案》)。區委書記曹清堯主持會議並講話。
  • 成都和重慶喜獲良機,被定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未來潛力無限!
    縱觀中國的城市,除了便利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國家政策或戰略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這一點相信成都和重慶都有很深的體會,這不得不從國家提出的「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說起,成都、重慶進入國家戰略,先佔據位置,再討論後期發展問題,直接進入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未來絕對是無限的。
  • 成都新津縣撤縣設區:有利於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消息稱,下一步,成都市將藉助新津撤縣設區這一重大發展機遇,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加強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城市規劃建設,更好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極核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今年1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聚焦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合能地產以美好人居致敬城市未來
    今年以來,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在加碼,隨著科學城總投資近100億的主幹大道設計方案公開招標,世界最大科學公園落地重慶等包括軌道、高鐵基礎設施建設、大型投資、產業引進相關的利好消息發布,重慶向西發展算是按下了快進鍵。對於重慶這樣的新一線城市來說,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經是當下城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目標。
  • 瞭望周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21世紀20年代開局之年,時代的羅盤指向中國西南。年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增長極。這意味著中國發展方向從主要的向東向大海,正在轉變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
  • 城市競爭力專家彼得卡爾克羅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望成為經濟...
    圍繞新經濟模式加速「未來之城」建設、五大產業生態構建等話題,此次專場活動將從經濟學專業視角出發,剖析成都東部新區、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未來之路。作為研究城市競爭力的專家,美國巴克內爾大學經濟系教授彼得卡爾克羅索(Peter Karl Kresl)致力於研究品牌價值在城市層面的實踐與應用,並長期關注中國城市發展。
  • 李後強:雙城經濟圈發展要尋求「差異協同」 實現非零和博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將加快西部對外開放的步伐,其實不僅是西向,南向的開放通道也在不斷延伸,『水陸空』發展齊頭並進。」李後強表示。中央在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時提到,要使其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蒲勇健: 以成渝地區雙城產業融合...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3月25日,以「新業態·新機遇」為主題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服務峰會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活動上,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蒲勇健進行主題分享。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周年 金牛區以城市更新助力成都做強「極核」
    過去一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始終是高頻熱詞。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一年來,川渝兩地召開黨政聯席會,疏通行政壁壘,籤訂框架協議,構建一體交通,協同公共服務,共辦專項活動……成渝地區正一步一個腳印,唱響新的「雙城記」。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利高等教育及人才培養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
    本站訊 6月5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利高等教育及人才培養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在四川成都成功舉行。  中國水利教育協會秘書長王韶華線上指導並見證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籤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利高等教育及人才培養合作備忘錄》。
  • 資陽紀檢監察機關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排阻清障
    近日,資陽市紀委監委印發《深化政治監督助力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措施》,從6個方面提出15條具體舉措,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助力資陽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深入調研「找準病灶」  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124件208人  構建良好政治生態圈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基礎。  今年5月開始,資陽市紀委監委圍繞「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構建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圈」開展調研。
  • 廣安鄰水: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今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鄰水在區域大協同大發展中,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圍繞黨中央擘畫的宏偉藍圖和川渝兩地共謀的作戰圖,鄰水縣迅速行動,強化「巴蜀一家親」「川渝一盤棋」思想,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在川渝毗鄰地區協同發展中率先突破、做出示範,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 成渝融創文旅協同推進 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
    這也是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首個暑假,數以萬計的重慶人到訪都江堰,印證著「雙城經濟圈」的融入深度。而這個數據在未來也必將成為一種歷史。這個9月,或將成為成都文旅發展史中值得記載的一章——就在都江堰,一個全新的文旅中心即將誕生,將成為川渝文旅版圖中亮眼的一筆色彩。
  •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梁平:「詩歌」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特殊標識
    12月9日上午,詩歌周的重要分活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對談活動,在成都新華賓館舉行。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著名詩人梁平作為活動主持人,帶領大家開門見山地「點題」成渝兩地詩歌的表達。在梁平看來,目前無論是從國內看還是國際看,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融合,已是國家的重要戰略。
  • 資陽苦煉「內功」探尋新密碼當好成渝雙城「圈內...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楊顏銘)「長壽之鄉」、「石刻之鄉」、「檸檬之鄉」、「陳毅故裡」.....資陽被冠上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標籤,而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將成為資陽向前發展邁進的又一個嶄新標籤。今年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磅落地,激起千層浪。這一積極信號,迅速在成渝大地掀起一股前所未有、激情澎湃的發展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