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NBA選秀大會上,芝加哥公牛隊以首輪第三順位,也就是探花籤,選中了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麥可喬丹。從此「籃球之神」橫空出世。在菜鳥賽季,喬丹就拿到了場均28.2分,6.5個籃板,5.9次助攻的遊戲數據,這是大多數職業籃球運動員巔峰時期都無法匹敵的成績單,最終毫無懸念地拿到了最佳新秀獎,然而,榮譽的殿堂才剛剛開啟……
麥可喬丹在扣籃大賽中的表現,為我們展示了驚人的身體素質,擁有成為優秀籃球運動員所必需的出色爆發力。
這個鏡頭是在一次扣籃大賽中傳為佳話的「罰球線起跳」,如果看動圖或者視頻會更直觀地表現出喬丹出色的身體素質,引得後人不斷模仿。
喬丹最為致命的武器,就是穩定的跳投。將身體素質和投籃技術完美融合。90年代的賽場上防守強硬,幹擾動作很多。喬丹用標誌性的跳投告訴對手,想幹擾我,先要達到我一樣的高度……
很少有人知道,喬丹除了常穿的23號球衣,還曾穿過45號球衣。在1994-1995賽季末期,也就是第一次退役兩年後,喬丹選擇在公牛隊復出,身穿45號球衣參加了剩餘的幾場常規賽和兩輪季後賽,最終輸給了由奧尼爾和哈達威領銜的魔術隊,沒能進入總決賽。
喬丹在場邊靜坐,隨時準備上場。他就像一名戰士,他的出場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表演球技,完成比賽,而是向現場的幾萬名觀眾,展示自己的精神鬥志。
喬丹在比賽中的鏡頭,他對榮譽和勝利的渴望,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他曾說過,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不能接受放棄。在場上只要結束的哨音沒落,他就一定要堅持到最後。
這張照片很多人以為是比賽勝利後兩人擁抱歡呼。但實際上,在這場極其重要的季後賽開賽之前,喬丹突發疾病導致身體異常虛弱。憑藉著堅強的毅力,最終拼勁全力拿下這場焦點之戰,最後無力地倚靠在隊友皮蓬的身旁。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這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貴為「籃球之神」,如果沒有之前超出人類承受範圍的不懈努力,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喬丹為一直保持高標準的競技狀態,堅持高強度的技術和體能訓練,受傷在所難免。
在1998年的總決賽,喬丹率領公牛隊成功衛冕,拿下自己職業生涯第六冠,也是隊史第六冠,自己的第二個三連冠。他霸氣地向場邊球迷比劃出「六」的手勢。在榮譽的背後,誰又能想到他承受了多少常人無法理解的傷痛和汗水。
韋德和喬丹,兩人無緣在NBA賽場上相寓。喬丹2003年退役,韋德同年進入聯盟。兩代優秀得分後衛的傳承,喬丹不僅是韋德的榜樣,更是給所有籃球運動員做了表率。
科比和喬丹,這是一對被後來媒體拿出炒作和宣傳最多的兩代球王,相似的求勝欲望,相似的打法技術,相似的身體素質。總之這兩個人的對比永遠都充滿噱頭。
2001年,在喬丹第二次退役兩年後,憑藉著對籃球的熱愛,38歲的他又再次決定復出。而這次沒有選擇公牛隊,而是去了奇才。這張照片是喬丹在比賽中指導隊裡的年輕球員漢密爾頓,真的是良師益友,業界楷模!
2003年4月16日,該賽季常規賽的最後一個比賽日,喬丹代表奇才隊完成了本賽季的行程,力不從心的他決定退役。眼中含淚向觀眾示意告別。一代「籃球之神」從此成為歷史。 喬丹的故事並不單純是一位體育運動員的成長史,他已經完全超出了籃球比賽的範疇。他幾乎憑藉著一己之力,把籃球這項運動發展到全球化,把NBA這項賽事推廣到全球各地。更重要的事,喬丹通過自身努力像我們宣揚一種拼搏進取的精神狀態,這是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