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壁紙,日本動漫題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

2020-12-10 兜裡揣個大黃橘

在日本動漫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大量使用中國題材,從先秦兩漢的歷史元素到唐宋明清的社會風情都能在日本動漫中找到。

這些作品,有的採取直接改編的方式,將中國典籍和文學名著的書面語言改編為視覺表現;

有的動漫則擷取精華,利用歷史事件或名著典籍中的某個要素,進行故事再編,除與原著有著類似的「名號」和「稱謂」,其作品內容已毫不相關;還有的則是利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如飲食文化、武術文化、京劇文化以及圍棋文化進行故事再創造,使得「日本原創動漫」充滿了中國要素;更有一些低俗和下流的漫畫對古典名著大加篡改,刻意貶低中華文明。

對日本動漫的「拿來主義」,筆者認為中國的動漫界需要用兩分法思考,日本作為「言論自由、言論泛濫」的國度,對待中華文明有著自己的解讀和表述,需要我們以兩分的態度去看待。

首先要思考日本動漫如何利用中國文化,哪些屬於積極利用,對中國文化持肯定態度,哪些是篡改甚至是刻意貶低,要對這兩種情況區分對待。

繼而分析對積極利用中國文化的動漫,要思考其成功要素是什麼,其是否抓住中華文明的精髓,以及它對推動中日文化交流有哪些作用。更要思考中國本土原創動漫為何沒有抓住契機,是因為什麼原因錯過了發展機會。

對於篡改甚至貶低中華文明的動漫,要了解其動機何在,它的出版和傳播是否有更深的政治淵源,它是否被傳播到國內,其負面影響有多大,如何對它進行控制和遏制。

利用先秦題材的日本動漫(一)《十二國記》《十二國記》是一部由小野不由美創作、山田章博繪製封面和插圖的架空奇幻小說。

日文版《十二國記》於1992—2001年由講談社文庫WHITE HEART出版,已經出版的章節包括:

《月之影影之海(上)》、《月之影影之海(下)》、《風之海迷宮之岸》、《東之海神西之滄海》、《圖南之翼》、《風之萬裡 黎明之空》、《風之萬裡黎明之空(下)》、《黃昏之岸曉之天》、《華胥之幽夢》。

同名動畫於2002年由日本NHK電視臺製作播出,繁體中文版《十二國記》於2006年由臺灣尖端出版社出版。

《十二國記》正如其標題所示,故事圍繞著異世界的十二個國度展開,這十二個國家分成四大國、四州國和四極國。四大國:慶東國、奏南國、藩西國、柳北國;四州國:雁州國、恭州國、才州國、巧州國;四極國:戴、舜、芳、漣。

與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相同,12個國家由代表「天意」的天帝麒麟選擇王,安治天下,比如雁州國有雁王、巧州國有高王等。

麒麟代表「天帝」下達天意,選出最優秀的人成為國王,成為國王的人在麒麟的指引下登上寶座,君臨一方,他必須以德治國,為百姓謀福利,絕對不能施行暴政。如果他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他就可以得到麒麟的保佑,可以升天成為擁有永遠生命的神仙。

反之,如果國王殘酷無道或橫徵暴斂,那麼他就會失去永生的機會,成為普通人。這便是《十二國記》獨特的政治觀與世界觀基礎,可以看到其引用了古代中國孔孟的仁愛思想,體現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東方世界觀和價值觀。

而主人公在國與國之間周旋徘徊,讀者與其一起見證十二國的動蕩和一個大時代的傳奇故事。

如故事背景的設定一樣,小說和動畫中對國家的描寫其實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體制是相似的,比如小說和動畫中的太師、太傅、太保,以及對官員等級左、中、右的劃分(春秋戰國時期分左、右來體現官級),再就是十二國家劃分與秦、齊、燕、楚、趙、韓、魏、宋、衛、中山,基本上一一對應。

而且小野不由美筆下的十二國是一個充滿濃鬱中國傳統風格的異世界,人物的穿著和建築的風格都十分類似於先秦時的中國,漢和倭的設定也讓人充滿了期待,其中尤其提到了十二國的土地制度——井田法,正是中國西周時實施的土地法。小說中也引用了很多中國古代典籍,如在《圖南之翼》一章中寫道:「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

振羽鼓旋風,寰弧翱翔。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則出自莊子的《逍遙遊》。

《十二國記》對春秋時代的還原可以說是令中國動漫界汗顏的,這基於作者對中國先秦以前文化深入而周詳的理解,以及對儒家思想的思考和創作。

雖然闡述「仁政」理念的角度,《十二國記》這部小說與中國的典籍和現代小說無法相比,但其動畫版卻使得更多年輕人反思東方的儒家思想,而不是使他們背離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十二國記》在這點上是有積極意義的。中國動漫製作者首先要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有深刻的認知和無比的熱愛,才能創作出體現真正中國精神氣質的作品。

日文版《始皇帝暗殺》於1998年10月由角川書店出版,同年同月中文版《荊軻刺秦王》由臺灣東立出版社出版。

原作:陳凱歌、王培公;劇情改編:荒俁宏(日);繪畫:皇名月(日,女漫畫家)日本女漫畫家皇名月的《荊軻刺秦王》為陳凱歌執導的電影《刺秦》同步推出的漫畫版,講述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畫家在電影劇本之外,以漫畫形式重新詮釋這個耳熟能詳的題材。

相關焦點

  • 動漫壁紙,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動漫
    利用京劇元素的日本動漫除了前文的《燕京伶人抄》之外,日本動漫對京劇的利用主要是有中國背景的人物出場時的背景音樂。然而,在2004年日本漫畫作家上田宏的漫畫作品《武神戲曲》中,梅蘭芳成為書中的靈魂人物,他和他的京劇科班成為故事圍繞的中心。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對中國題材的多樣化
    日本動漫利用中國國粹可以說是滲透到中華文明的所有領域,傳統文化成了動漫創作富礦。從先秦到當代,從服飾到飲食,從神鬼到周易,讓中國動漫界吃驚的是,日本將幾乎所有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都能用作動漫改編。曹操可以被解讀為英雄或奸雄,但決不能改編為露出內褲的暴力少女;林黛玉可以化身動漫人物,但不能變成娼妓。傳統文化加上動漫載體,是一種新藝術模式的嘗試,文化產品被市場接受都有一個過程,對違反道德和文化互惠的作品要堅決抵制、消除影響。
  • 動漫壁紙,動漫日本動漫對於歐美文化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日本動漫對於歐洲古典元素的利用日本動漫利用歐洲古典元素,大體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直接以古代歐洲為背景的動漫,以取材自希臘羅馬神話的動漫為代表;二是運用歐洲古典風格進行創作,吸收歐洲油畫建築風格的作品,這類動漫在敘事背景中加入歐洲古典元素,如將教堂作為故事的發生地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對於現代歐美文化元素的利用
    除了古典歐洲元素,日本動漫利用現代歐美文化元素的也不少。二戰戰敗後,日本大力發展經濟和教育,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與日本的關係更加密切,這一方面是由於戰後日本經濟快速復甦,和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增長迅速,另一方面也是隨著美日同盟的建立,日本有意強化和美國的關係。
  • 創意,精美二次元動漫壁紙,日本動漫的產業
    在日本遊戲發展初期,遊戲產業以家庭遊戲機為主要平臺,隨著寬帶和高速網際網路的普及,遊戲平臺從遊戲機逐漸轉移到在線網絡和手機,現階段三種平臺同時存在,拓寬了遊戲產業的市場空間。近年來,儘管傳統個人電腦遊戲軟體的需求持續下滑,然而在線網路遊戲和手機遊戲卻呈爆炸式增加。第一,日本極為重視動漫版權的保護。
  • 中華文化輸出影響,日本動漫中的中國元素
    中國文化淵源流傳,早已傳播至世界各地。日本作為曾經中國的「死忠粉」,是能學走多少就學走多少,絲毫不掩飾。今天咱們來盤點一下 日本動漫中,總是提及的中國文化。當然,龍哥在日本動漫中的頻率很高,只是列舉一二而已。第二條飲食文化說起飲食文化來,動漫人物可是不少。首先說七龍珠——餃子。鳥山明用中國傳統美食給這個萌萌可愛的小子做名字。說到餃子,就不能不提到他「大哥」天津飯。聲明一下,走遍天津,也絕對找不到一種叫「天津飯」的美食。
  • 中日動漫文化異同
    然其不同之處大有地方可尋,中國動漫取材局限於本民族文化的傳播,絕大部分的動畫題材絕不會以國外的文化為主題,而且其受眾僅僅趨向於兒童群體,所以其題材大多是童話故事,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或是親子動畫等。
  • 新世紀福音戰士舉行日本刀展,談談傳統文化和動漫結合的一些思考
    刀這種武器,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都非常有地位,在中國,它被稱之為「九短之首」,是十八般兵刃之一,而在日本,提到他們的武器,或許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刀。這件事讓我對我們國內的動漫產業也有了一些思考:我們的傳統,是否也能與動漫結合呢?這些結合不僅僅指的是和一些古裝題材的動漫作品結合,而且是可以與類似《新世紀福音戰士》這種架空歷史甚至未來的結合。EVA中的武器系統,一方面有各種先進的雷射炮、粒子武器等等,但是另一方面,也有本次展覽出現過的種種感覺很傳統、很日式風格的武器。
  • 從歌牌到落語,傳統藝術在日本動漫中迎來新生
    提到日本你會想到什麼呢?壽司、忍者、動畫?日本是保留傳統文化比較好的國家,動畫中也經常有許多傳統文化的影子,甚至有許多動畫就是圍繞日本傳統文化主題而製作的。比如《昭和元祿落語心中》、《花牌情緣》。「在這個年代還能看到這樣的動畫,是我們所有看霓虹動畫的人的幸運。」這是知乎上,一位網友對《昭和元祿落語心中》的評價。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產業的規模
    日本動漫產業不僅在經濟方面佔據頗有影響力的份額,還在社會文化生活方面發揮著更為廣泛的影響力。日本是一個「動漫王國」,動漫的影響早已滲透到日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動漫早已打破兒童讀物的觀念局限,成為全民欣賞的文化,並進一步上升到政府主推的主流文化。根據2004年第十屆廣島國際動畫節對入場者年齡所做的一個統計,20歲以上的成年人佔了80%以上。
  • 動漫壁紙,動漫產業化探索期
    他的作品充滿著日本民族風味,採用日本獨有的千代紙來作畫。同時在題材方面,他最早地引用了中國的名著。為紀念大藤信郎對日本動畫的貢獻,後人利用他的遺產成立「大藤獎」的動畫獎項,專門用於獎勵成功的日本動畫人士。這個獎項也成為現代日本具有最高榮譽與權威的動畫大獎。總體而言,戰後到1956年之間的十多年時間內,日本動漫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為動漫產業化探索時期。
  • 日本動漫文化會給中國的青少年帶來什麼影響?
    日本動漫確實好看,日本動漫在年輕一代當中的風行,在我看來,是無法避免的。有些小學生看《火影忍者》不知道有多少瘋狂,什麼忍者刀啊,什麼忍者道具之類,動漫周邊產品也買了挺多錢。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動漫中處處體現出來的精神是我可以終身受用的。這是好處,但帶來了什麼壞處呢?
  • 日本動漫與中國動漫的區別在哪裡?
    日漫動漫發展了數十年了,要說早其實咱們國內更早,可惜從來不重視還斷層了,這一段層造成的差距越來越大。日漫的故事還有畫風都經歷了很大的變化,也是由生澀慢慢趨近成熟,不同時代還有不同時代的特色,比如上個世紀80年代很多日漫都是反戰題材,因為這確實是一個世界格局很緊張的時候。
  • 動漫行業投資策略:從日本動漫看中國盲盒經濟背後文化符號價值
    我們在上篇主要分析短視頻媒介價值與「食玩」「玩具開箱」細分特色內容相結合下的商業破圈與共振,解讀文化符號與媒介的商業價值。本篇,我們將延續文化符號與商業價值系列,從日本動漫產業發展再看中國動漫產業發展中衍生出盲盒經濟背後的文化符號價值。
  • 動漫行業投資策略:從日本動漫看中國盲盒經濟背後文化符號價值
    我們在上 篇主要分析短視頻媒介價值與「食玩」「玩具開箱」細分特色內容相結合下的商 業破圈與共振,解讀文化符號與媒介的商業價值。本篇,我們將延續文化符號與 商業價值系列,從日本動漫產業發展再看中國動漫產業發展中衍生出盲盒經濟 背後的文化符號價值。
  • 動漫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碰撞
    對於文化產業而言,動漫技術的不斷提升已經對其產生了歷史性的影響和作用。動漫產業的的文化功能是由服務的文化決定的,配套的提供產品服務,文化的文本和文化的內容都是以動漫產業的基礎和技術能力以及文化內涵所決定的。站在文化發展的維度層面來看,持續的發展動畫產品的主觀機動性就尤為重要了,同時其本身就具備重要的文化意義。
  • 國潮插畫壁紙來襲,中國傳統元素結合時尚動漫畫風!
    此時此刻一定很多人想到「中國風」這個詞,國潮也許可以被概括為「中國風」,但國潮絕不等於中國風。簡言而知,國潮就是以中國文化和傳統為基調,集時尚、格調和腔調於一身,是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思潮碰撞,更是東方美學的淋漓展現。今日提問:你喜歡這種中國風的壁紙嗎?
  • 美國日本動漫賺翻天,傳統企業如何開啟本土動漫IP的黃金時代?
    中國動漫產業在爭議和質疑聲中,終於亮出一個漂亮的成績單。與此同時,部分有實力的傳統企業開始轉戰文創,利用自身的實業和渠道優勢想從中分一杯羹。萬達、阿里、騰訊更是開著塞滿鈔票的豪車急速駛進文創大公園,提前圈地佔位,以便向後來者收取高昂的門票。面對IP投資熱,很多傳統企業主都懵了,「我們也重金買授權,為什麼投得多賺得少?」
  • 中國動漫 未來可期丨動漫「中國風」吹向世界
    現場非常火爆的《一人之下》、《秦時明月》、《武庚紀》、《遇見逆水寒》等作品都取材於我國傳統故事和文化,他們不僅深受國人喜歡,也吸引了很多外國的動漫迷。《動漫「中國風」吹向世界》在今年的動漫節上,儘管漫威80周年巡迴展首次登陸中國,但國產動漫的展臺並不示弱,很多國漫的展臺都圍滿了人。《一人之下》漫畫師米二說,這說明中國文化極具吸引力。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與日本民族精神
    動漫作為日本獨具特色並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樣式,是理解日本民族的入口,它「使競爭激烈、處在生活重壓下的日本人可以輕鬆地獲得他想知道的信息,滿足了人們生活漫畫化、漫畫化生存的願望和要求。本章主要探討了日本動漫對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的藝術再現,對此進行的研究是以對日本民族文化的研究為基礎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