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7 日晚間,A 股上市公司天士力(600535)發布公告稱,擬分拆子公司天士力生物至科創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後,天士力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天士力生物的控股權。同時,天士力宣布終止天士力生物的港股上市進程。
新藥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從作用靶點發現到藥物獲批上市的過程極為漫長,需投入巨大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天士力生物尚未盈利。據其財務數據顯示,天士力生物 2017 年至 2019 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1.17 億元、2.41 億元、2.19 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 -1.11 億元、-5513.18 萬元、-3.54 億元。
早在科創板開市之初,就有聲音指出,天士力生物符合科創板為未盈利藥企打開上市大門的「第五套標準」,有登陸科創板的可能性。天士力生物此次衝擊科創板,很可能和百澳泰(688177)、澤璟製藥(688266)一樣通過第五套標準申報上市。
那些已經登陸科創板的生物醫藥企業們
澤璟製藥和百奧泰是第一批拿到科創板入場券的未盈利新藥研發企業。此外,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上海艾力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君實生物(HKEX:1877)也已選擇第五套標準申報上市,其中君實生物同時在新三板、港股和科創板上市,科創板已過會但暫未正式掛牌交易。
(來源:生輝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科創板上市第五套規定與 2018 年 4 月 24 日港交所頒布的《上市規則》第 18A 章徵求意見草稿不謀而合,港交所新規頒布後,十餘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相繼赴港上市,掀起了行業的赴港上市熱潮。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港交所 2019 年年報中指出,2018 年順利推出了港股市場 25 年以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制度改革後,港股市場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公司募資中心。科創板也通過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政策傾斜,為新興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退出和融資渠道,或將持續吸引優質的生物醫藥企業。
橫向對比港交所和科創板上市的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的股價走勢,內地赴港上市的企業過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發。有業內人士稱,由於港交所放開 18A 章上市時,生物醫藥這個領域還比較「新」,市場上類似標的比較少,因此受到廣泛關注,股價破發的部分企業主要是發行價過高,後續產品力不足,不能支撐其高估值。此外,港股醫藥股破發的情況也並不鮮見。
科創板在首批上市企業出現百倍市盈率上市股價暴漲之後,熱度也有回落,近百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已有多家曾破發,其中包括主要從事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昊海生科(688366);部分生物醫藥企業股價出現衝高回落現象。
無論是港交所還是科創板,從已有上市企業的長期市場表現看,新政剛剛落地時政策紅利會帶動股價上漲,但市場勢必會逐漸回歸理性。這意味著,無論是擬在港股還是科創板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都需要有過硬的研發水平,並具備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為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打開上市大門
科創板上市的第五套標準,即《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五)項規定的上市標準。
2019 年 3 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發文規定:
「發行人申請股票首次發行上市的,應當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上市條件。除本規則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發行人申請股票首次發行上市的,應當至少符合下列上市標準中的一項,發行人的招股說明書和保薦人的上市保薦書應當明確說明所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
(一)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10 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 5000 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10 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 1 億元;
(二)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15 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 2 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 15%;
(三)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20 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 3 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 1 億元;
(四)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30 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 3 億元;
(五)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40 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按照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申報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雖盈利能力暫時不足,但都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主要產品已上市或處於二期或三期臨床階段,且研發管線所布局的市場前景廣闊。
例如,君實生物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明星企業,主要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是被中國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的 4 種國產的 PD-1/PD-L1 注射液中的一種。2020 年 3 月,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用於黏膜黑色素瘤被美國 FDA 授予孤兒藥稱號,是《孤兒藥法案》頒布以來第一個在黏膜黑色素瘤領域被授予 「孤兒藥」 認定的品種。特瑞普利單抗目前已取得二線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的適應證,且有 14 項關鍵註冊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包括多種常見癌症類型,隨著後續更多適應證的獲批,該藥物將具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
此外,《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也對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做出了科創屬性方面的規定,並支持和鼓勵相關行業領域中營收等指標未達到但符合某些特定情形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
一、支持和鼓勵科創板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中,同時符合下列 3 項指標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
(1)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 5% 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 6000 萬元以上;
(2)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 5 項以上;
(3)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 20%,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 3 億元。
採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二條第五款規定的上市標準申報科創板的企業可不適用上述第(3)項指標中關於 「營業收入」 的規定;軟體行業不適用上述第(2)項指標的要求,研發佔比應在 10% 以上。
二、支持和鼓勵科創板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中,雖未達到前述指標,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
(1)發行人擁有的核心技術經國家主管部門認定具有國際領先、引領作用或者對於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2)發行人作為主要參與單位或者發行人的核心技術人員作為主要參與人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並將相關技術運用於公司主營業務;
(3)發行人獨立或者牽頭承擔與主營業務和核心技術相關的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項目;
(4)發行人依靠核心技術形成的主要產品(服務),屬於國家鼓勵、支持和推動的關鍵設備、關鍵產品、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等,並實現了進口替代;
(5)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合計 50 項以上。
從 2018 年起,我國就開始了允許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上市募資的試點工作。2018 年 3 月 30 日,國務院批准通過中國證監會的《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將生物醫藥劃分到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中,且規定了生物醫藥企業在符合一定的條件後,可以在沒有實現盈利的情況下作為試點企業申請在境內 IPO 上市。《若干意見》對未盈利企業申請 A 股上市制定了以下標準:
試點企業應當是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於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軟體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且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其中,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 2000 億元人民幣;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註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 30 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於 200 億元人民幣,或者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試點企業具體標準由證監會制定。
科創板上市第五套標準出臺後,上市條件的包容度和適應性得到了大幅提升,相比《若干意見》而言,對未盈利企業上市的標準也做了進一步的明確和規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