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梅媽
編輯/梅媽
寶媽帶娃出門,通常都會把孩子抱得緊緊的,生怕孩子受傷,可是偏偏有這麼一位寶媽,帶娃上地鐵的時候太過冷漠,以至於乘客看到都要報警。
這件事發生在某趟地鐵上,從照片中可以看得出來乘客並不是很多,大家都有座位,但是某個女乘客坐在座位上,兩隻腳之間卻夾著一個男孩。
有乘客看到這一幕,不由得上前詢問這位女子,問她地上的是不是她的孩子,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回復,乘客繼續說讓她把孩子抱起來,地上太涼了,但是這個女子依然不予理睬。
在整個過程中,這個女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誰也不理,看都不看別人一眼,更不關注地上的這個孩子,態度相當冷漠。乘客溝通無果之後低頭看了一眼孩子的手,心裡一驚,當即選擇偷偷報警。
等到警方過來調查情況的時候,這個女子這才說明自己是這男孩的媽媽,並且向乘客道歉:"對不起。"
原來這個4歲的男孩平時特別鬧騰,鬧到寶媽覺得都要崩潰了,於是這次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孩子半路上又鬧起來,寶媽索性把孩子的手捆上。
上了地鐵之後寶媽就把孩子扔到地上,自己玩起了手機,用這種冷漠的對待方式洩憤。而乘客看到孩子手上綁著的繩索,還以為遇上了人販子。
孩子小的時候不聽話,讓父母感覺特別為難,尤其是有的孩子鬧起來天翻地覆、撒潑打滾,父母怎麼管都不好使,還會讓別人覺得這孩子沒有教養,父母不會管娃。
不聽話的孩子實在是難教育,父母也是被逼無奈。
對於這種孩子,父母該怎麼辦?
1. 要和孩子講道理
孩子一開始胡鬧的時候,父母不要採取打罵的方式教育,應該幫助孩子解決困擾。孩子胡鬧多半多是因為情緒上不能夠接受現狀,感到難過或者憤怒,所以才會大吵大鬧。
父母耐心和孩子講道理,可以讓孩子對現實狀況加深理解,逐漸接受現狀,同時父母也要給孩子一個調整情緒的過程,多安慰和鼓勵,或者給孩子吃點零食,都是不錯的辦法。
2. 可以設置獎勵
有的孩子感情細膩豐富,比較敏感,所以他們更加感性化,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可以採取設置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與自己的負面情緒作鬥爭,爭當懂事的小孩。
父母不必把獎勵設置得太難,目的是讓孩子學會懂事不胡鬧,而不是用獎勵吊著孩子,否則這樣會更加刺激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的哭鬧行為加重。
3. 有威嚴不等於暴力
父母必要的時候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威嚴,但是這種威嚴不要亂用,更不能用得過度變為暴力。父母的威嚴能讓孩子在混亂的情況下,下意識地服從並相信父母,所以這個威嚴不能亂用,要對孩子負責。
父母可以採取簡短的指令,"不準鬧",表達出自己的指示,並示意孩子照做,而不是用打罵孩子的方式下命令。
4. 顧忌孩子的尊嚴
父母對孩子的懲罰也要有技術,不能光顧著父母發洩情緒,在公開場合下,父母不要給孩子難堪。
有些父母故意在大街上辱罵孩子,專門用最難聽、最惡毒的話羞辱孩子,這樣的行為在路人眼裡不僅覺得孩子可憐,還會覺得父母很不會做人。
很多老一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手段都很有問題,不懂得維護自家孩子的尊嚴,甚至是閒聊的時候都是變著花樣把自家孩子說得一文不值。其實祖先強調的"自謙"並不是這樣,過度地貶低孩子,只會讓孩子心中充滿仇恨。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