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3日南京訊(記者華誠)天山腳下,伊犁河畔,江蘇幹部像流淌在伊犁阡陌縱橫的淙淙小溪,把屬於自己的故事,融入伊犁各族人民和諧生活的華美樂章。11月下旬,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消化科主任湯琪雲一行,「組團」把「醫療援疆」送到了萬裡之外的新疆伊犁州,讓「健康中國」的光芒溫暖每一個人。
伊犁州臨床醫學研究院是江蘇省臨床醫學研究院伊犁分院,是伊犁地區常見病多發病和重大傳染病地方病的研究工作中心,江蘇省人民醫院王學浩院士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在江蘇省援疆前方指揮部、伊犁州衛健委支持下,江蘇省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伊犁分中心在犁州友誼醫院正式掛牌。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消化科暨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主任湯琪雲等專家一行和伊犁州衛健委副主任吳海峰、伊犁州友誼醫院黨委書記張聞歌,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張為中,伊犁州友誼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開發區分院副院長徐驍晗、以及相關科室人員80餘人參加了該儀式。
神經內分泌腫瘤複雜、多樣,並有不同的疾病進程,單個醫生可能沒有經驗或資源用於診斷和優化治療,這需要涉及多學科專業技能,因此建立一個多學科的診療中心勢在必行。新掛牌的江蘇省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伊犁分中心,凝結了消化內科、腫瘤科、胃腸外科、肝膽外科、胰腺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核醫學科、老年病科、消化科腔鏡中心等多個科室力量,通過結合各專科專家知識,進行個體鑑別診斷和治療選擇,改善患者療效,並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規範的建立奠定基礎。
當天,湯琪雲教授被聘為伊犁州臨床醫學研究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據介紹,湯琪雲從醫30年,為患者做過10多萬例內鏡,被稱為「神鏡天使」。她帶領團隊翻譯英文版的《胃腸胰和胸部神經內分泌腫瘤手冊》,填補了國內神經內分泌腫瘤方面譯著的空白,目前篩查、跟蹤、收治近千名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為國內該領域早癌的早診早治及學科研究奠定基礎。作為國內頂級神經內分泌腫瘤專家,她身體力行踐行國家戰略,把援疆工作落到實處,惠及伊犁百姓民生。
湯琪雲專家團隊做了數場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包含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揭秘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藥物治療、食道全周病變的內鏡診治、神經內分泌腫瘤基礎研究進展等內容。她們用前沿學科研究成果和先進的學科理念,闡述了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學科治療地發展方向,對中心的未來發展頗具啟迪意義。
她們的到來為當地醫療界打開了一扇窗,並親手在伊犁州友誼醫院的腔鏡中心開展了四例手術演示。其中一例患者為胃底間質瘤,胃鏡下顯示大小約2.0釐米,起源於固有肌層,與漿膜層黏連明顯,因瘤體較大凸入了腹腔。這類疾病以往常規治療方法是進行腹腔鏡下的腫瘤切除手術,但手術創傷大、患者術後恢復慢。湯琪雲決定為患者實施微創的內鏡下胃腫物全層切除術。她嫻熟地為患者完整地切除了基底直徑達1.5釐米的瘤體,又以精湛技藝為患者實施了內鏡下胃壁荷包縫合。這也是伊犁州第一例胃間質瘤胃鏡下全層切除手術。
來自伊犁州8縣3市相關科室的專業醫護人員十分珍惜此次機會,他們在現場或者遠程會場通過直播,實時收看了湯主任及團隊開展的四例手術演示。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為積極響應江蘇省對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揮部,堅持把智力援疆放在重要位置,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的號召,湯琪雲教授還收了兩名醫生,結成師徒關係。她希望,通過這一根根紐帶把兩地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把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先進診療特色輻射周邊地區,快速推進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的多學科合作的規範化診治工作,用更好平臺為更多的患者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