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將過去,也意味著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第二個十年的終結。屬於全球的2019中,一個詞語正以前所未有的頻率被反覆提起——環境問題。
11月30日,歐洲議會以壓倒性投票,宣布歐盟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幾日後,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南,正有成千上萬的居民從濃霧和空氣汙染中醒來。
波赫和保加利亞的地標建築被霧霾籠罩,路人咳嗽不止。塞拉耶佛的汙染水平已到達歷史最高,遠遠超出歐盟安全閾值的5倍。
預警,停工,停課。近幾年成為歐洲空氣汙染最嚴重城市的塞拉耶佛,操作熟悉的讓人心疼。
也許你發現了,2019年電視上,報紙上,政客,學者,青少年,每一個人都在談論環境和氣候。
我們比往常更加頻繁地討論天氣,我們比從前更擔心人類的處境。難以否認,僅僅2019年一年,已經有太多反常,太多「破紀錄」的災害。
極端環保組織XR的抗議活動
人們切實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溫,霧霾,颱風,暴雨。甚至這些已經成了第二個十年,人類的「新常態」。
《柯林斯詞典》將「氣候大罷工」列為了2019年的年度詞彙。而《牛津詞典》的年度關鍵詞則是「氣候緊急狀態」。
極端環保組織XR再英國的抗議活動
有人說世界末日要來了,有人說地球正在加速消亡。雖然科學家們一再強調並不必產生末日恐慌,但我們仍然對未來要面對的一切感到擔憂。
於是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又一次發問:2019,地球到底發生了什麼?
春天:東非最強颶風 涼山陷入火海
3月4日,強熱帶氣旋伊代席捲東非。在經濟不發達的非洲,人類文化在天災下不堪一擊。
伊代作為近年來造成當地影響最嚴重的氣旋,幾乎摧毀了莫三比克的整個貝拉市。85人死亡、111人受傷,5766所房屋被毀,15467所房屋不同程度受到影響,致使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甚至連氣象臺都在強風和暴雨中一度失聯。
而非洲正飽受雨水的侵襲時,地球的另一邊卻烈火紛飛。
3月30日到4月10日,令中國沉痛的日子。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森林因乾燥和雷擊發生大型山火。27名消防戰士犧牲,4名地方滅火人員殉職。
木裡森林位於我國地貌複雜,地形最溝壑起伏,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導致救火任務極度困難。木裡森林火災頻發,也是我國一級重點火險區。
但除了氣候狀況外,另一個引發悲劇的原因卻鮮為人知。
據統計,2019年涼山還發生過21起大大小小的「人為」森林火災。焚燒秸稈,林中吸菸,燒烤等行為導致了大火,事實上這也是當地近十年火災的主要原因。
初夏:極度缺水,致命高溫 北極冰川日減125億噸
乾旱和高溫是夏天的主題,而2019年的夏天,實在不好過。
6月,印度面臨最嚴重的水危機。
一直以來,因為缺乏管理和過度浪費,印度過度使用地下水,無效灌溉農田,工業廢水排放造成汙染等問題一直擺在檯面上。
只是在今年,它以更現實的方式展示了出來。
拉圖爾市因缺水停滯了農業活動,造成全國糧食欠收和大量農民失業。其他缺水地區的經濟和農業也幾乎崩潰了,市民除了使用被汙染的水外別無選擇。
而第二大城市德裡同樣面臨著2020年,耗盡地下水,導致無水可用的窘境。
乾旱的天氣,自身條件的限制和多年的疏於管理,讓印度在2019年受到了來自打自然的重創。在這次警鐘後,「在治理中發展」變得格外重要。
盛夏還未到來,缺水的印度在哀鳴,而看似風平浪靜的歐洲卻進入了一片「火海」。
2010-2019年,歐洲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炎熱的時期,連續十年夏天高溫不斷。而這個十年的收尾,也是異常「慘烈」。
2019年,西歐迎來了這片土地人類歷史上最炎熱的六七月,造成數百人喪生。
法國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部分城市超過45.8度,比利時,德國和盧森堡紛紛打破歷史高溫記錄。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由於極度乾燥炎熱的天氣,遭遇了20年來最嚴重的山林野火。
整個歐洲在地圖上一片赤紅,就連一向溼冷的英格蘭,也在這場致命的熱浪中沒有倖免於難。6月29日開始,英格蘭部分城市溫度達到34度。
反常的溫度在西歐形成了有些諷刺的對比。數十年前,英國等國家的夏天根本不需要空調,現在因為沒有空調,體弱的居民甚至熬不過夏天。
可能,過去人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在這片土地上,那麼多人會被熱死。但現在它正在發生...
如果說哪裡最能感知溫度的升高,那麼西歐並不是最典型的對象。再往北進發,在冰雪的世界裡,北極正默默忍受著「高溫」。
根據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年度報告,2019年北極平均氣溫高於正常值1.9攝氏度,即將打破自1900年以來,百年間的高溫紀錄。
是的,變暖沒有停止。格陵蘭的冰川融化速度仍是20年前的7倍。一則新聞更是令人們慌了神:
2019年一年,格陵蘭島的淨冰損失約為3500億噸。其中在融化最嚴重的7月底,曾達到日損失125億噸冰的驚人數字。
這是什麼概念呢?僅僅這一天融化產生的水,就足以以五英寸(約13釐米)的深度,覆蓋整個佛羅裡達州。
自然往往很殘酷,這種殘酷是公平且不論物種的。北極升溫不僅意味著極地動物將遭遇更嚴重的棲息地喪失,還給極地民族帶來了生活難題。
北極熊今年多次被報導闖入城市尋找食物
阿拉斯加基瓦利納村的獵人發現,由於天氣轉暖,他們得以度過漫長冬季的食物:魚,馴鹿,海豹的遷徙路線都發生了變化,離開了原有的漁區和獵區。
在經濟發達的地區,這樣的變化或許能利用科技改善,但對於技術落後的貧困地帶,傷害往往是無力抵抗的。
曾有人預言:氣候變化時,窮人將最早死去。而貧困和發展中地區則會受到比發達地區更大的影響。
一味依賴科技發展而不治理和控制,不是進步,而是自私。他們或許是第一個犧牲品,但可以確定的是,隔岸觀火者也不一定能逃過自然懲罰。
盛夏:超級颱風侵襲中國 亞馬遜雨林連燒三周
8月伊始,超級颱風利奇馬席捲亞洲。我國成為了受災最嚴重的國家。
截至8月14日,包含災情最嚴重的浙江和福建在內,受災人數超過1402.4人,損失至少635億元,許多城市電力受損。
這次颱風的破壞力直接超越了曾經創下記錄的菲特,是21世紀來最嚴重的颱風災害。
而就在幾天後,加勒比地區的巴哈馬也被風暴席捲。
熱帶氣旋多裡安以160節的強度登陸,突破歷史記錄。降雨導致巴哈馬境內數個島嶼被淹,房頂被大風吹翻,有人形容重災區的洪水中都漂浮著遺體。
巴哈馬總理稱這是歷史性的災難,在加上該國經濟並不發達,重建工作難上加難。
同月,正在旱季的亞馬遜雨林3個月的林火還在斷斷續續的發生,儘管每年都會爆發火災,但根據巴西太空研究院的數據,其爆發頻率已超過正常水平。
有著上億生態資源的雨林危機重重,30餘萬雨林中的土著民族被嚴重威脅,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等地區都被大火影響。
更令人瞠目的是,被連燒3周熱帶雨林,雖然引起了範圍內的揪心,但擁有森林治理權的巴西卻始終沒有積極滅火。
眼睜睜看著這座自然寶庫燃燒,總統Bolsonaro倒是反咬一口,說國家太空研究院給出的災情數據造假。甚至陰謀論地說火是環保組織為了黑巴西特意放的..
全球最大及物種聚集地和人類最大的雨林,就這樣成了巴西總統的政治玩具,傷害的卻不只是巴西人的未來。
秋:澳洲林火至今未熄 印度居民毒中作樂
9月起,澳大利亞一如既往迎來了林火季節,只是今年火災的侵擾範圍開始失控了。
11月12日,雪梨地區歷史上首次宣布進入災難性火災危險時期,1000多房屋被毀外,2000多隻考拉也被活活烤死。從9月到今天,火還在燒。
人們說澳大利亞像人間煉獄,那麼印度也不相上下。
今年年底,印度空氣汙染指數爆破峰值,PM2.5一片血紅的999。新德裡可見度達到歷史新低。吸一口新德裡的空氣,相當於抽33根煙。
民眾戴上了口罩,甚至為了祈福空氣變好,給神像也戴上口罩。
但神是無法給人類的行為買單的。除了空氣,印度水汙染也到了新的極點。
瑪麗娜海灘連續四天被有毒的白色泡沫覆蓋,新德裡等地也出現大面積白色毒沫。
而民眾無處可躲,仍然在劇毒的泡泡中嬉戲和禱告。
在歐洲,水也是個問題。特大風暴和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下,義大利水城威尼斯遭遇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災。
平均水深達1.87米,幾乎所有的旅遊景點被淹,古蹟文物泡在水裡,市政廳也難逃一劫。
多災多難的日本被超級颱風海貝思席捲。刷新多地降水量記錄,引發大範圍斷電和交通停滯,成為1977年來首例被氣象局賦予特殊名稱的颱風。
雖然受災並不是最嚴重的一次,日本民眾對此次颱風的反應難得的強烈,購買膠帶和泡麵等應急物品的圖片火爆了網絡。
甚至有人將海貝思誇張為「人類史上最強颱風」,雖然這描述並不真實,但似乎現實出了人們恐慌的程度。
泡在水裡的新幹線
冬的啟示:旅遊勝地變葬身之地
一年終於進入尾聲,但又一則重大新聞送到了人們面前。
幾天前,紐西蘭懷特島的火山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爆發,導致14人遇難,數人嚴重受傷。
懷特島火山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活火山之一,諷刺的是,這裡也是紐西蘭最著名的旅遊聖地。
在一隊遊客攀登火山口時,火山爆發了,幾乎是瞬間,先靠近山頂的人就被巖漿「澆融」。
但這一切真的是沒有預兆的嗎?
11月18日,懷特島的強烈火山震顫以及二氧化硫濃度增加,噴發預警已經提高到2級。但這並沒有阻止旅遊公司把一批批遊客帶到火山口,很多遊客也在知情的情況下選擇了不在乎,仍然前往。
也自然無法阻止災難的發生。
一批批來火山口參觀的人們
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火山專家對此只嘆息:人類必須更尊重自然。
也許是我們太自大了,我們開始認為無所不能,可以利用科技左右天氣,利用金錢購買宜居的環境,我們開始認為是旅遊勝地一定是安全的,災難不會發生在自己頭上。
但是回顧2019年,這就是大自然給我們上的最後一課——學會尊重。
日本颱風搶購泡麵,2000隻考拉被燒死引發全網擔心物種滅絕,亞馬遜林火引起空前關注
今年的「環保熱」背後,是媒體對環境報導篇幅的增加,是環保行動的增加,當然也有人們對災難感知的越發真實。
美國媒體對環境問題報導數量的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沒有數據證明2019年是環境問題最嚴重的年份,世界卻在此時此刻,終於無法忽視它。
究竟是環境導致了人們的關注,還是先有了環境變化的意識,後加深了對災難的恐慌。也許兩者皆有,也許這也並不一定是件壞事。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曾說過:要直面問題,而不是想法搞科技逃離地球。我們是為這個星球進化和發展的物種,最好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修復它上。
雖然,並非所有的災禍都與人類活動有關。但警鐘的敲響,仍意味著我們需要學會尊重和畏懼,也學會善待和關心。
其實,今年也有許多好事發生,加州終於在今年春天結束了為期十年的乾旱;持續4年的開普敦用水危機也終於解除;2019年碳排放的增幅僅為0.6%,比去年的2.1%下降了不少,當然還是在漲的。
科學家培育出可以抵抗氣候變暖的珊瑚;對於海洋垃圾和塑料製品問題有越來越多人採取了行動....
2020年,人類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就在眼前。希望每個今天做出的決定,都不會成為未來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