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不相信,雖然兇猛的大白鯊和強悍的獅子都是自然界中的頂級捕食者,但如果比較捕食的成功率,他們和嬌小的蜻蜓比起來都只是業餘水平。
最新的觀察結果顯示,蜻蜓才是自然界中最成功的殺手,它的捕食成功率高達95%,幾乎是海上霸主大白鯊的2倍,叢林之王獅子的4倍。大自然賦予了蜻蜓強大的視力、無以倫比的飛行技術,以及帶鋒利鋸齒的大嘴,使它們不但能夠高效地完成獵殺,還能躲過幾乎所有的追殺。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蜻蜓都有些什麼獨門秘籍吧!
超強的視力
作為一個優秀的殺手,強大的視力是不可或缺的,蜻蜓複雜的眼睛賦予了它超凡的視力,這是它面對獵物時的一個巨大的優勢。
和其他昆蟲一樣,蜻蜓的眼睛實際上是複眼,由許多六邊形的小眼組成。一隻蒼蠅約有6000個小眼,而蜻蜓的小眼可達3萬個,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數量如此龐大的小眼使蜻蜓一眼就能將周圍環境收入眼底,同時還能準確鎖定目標。
蜻蜓的眼睛很大,球形的表面使它可以將各個方向的事物盡收眼底。加之蜻蜓的大腦袋也能轉動自如,這讓蜻蜓的視野非常開闊,可以算得上是360度無死角。所以,與其他大多數不能看見自己背後和身下發生了什麼的昆蟲不同,蜻蜓可以看見和躲避敵人任何角度的襲擊。同時,蜻蜓還能利用其他動物有視覺盲點這一弱點,從它們的盲點發起攻擊,讓它們防不勝防,只能束手就擒。
不僅如此,蜻蜓的眼睛有四到五種視錐細胞,比我們人類還多,除了可以看見我們能看見的各種色彩以外,蜻蜓還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紫外線。複眼上部的小眼感受的是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外線,下部的小眼感受的是波長較長的綠光和橙光。所以,在蜻蜓的世界裡,天空是白色的,這讓黑色的獵物看起來非常顯眼,很難逃過蜻蜓的眼睛。
專心致志,鎖定目標
發現目標之後,殺手還要有能力不受外界幹擾,將其牢牢鎖住。此前,科學家認為只有人和猴子能夠排除幹擾,專注於一物。直到2012年,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才發現蜻蜓也具有這種能力,即使面對成千上萬的獵物,蜻蜓也能100%鎖定打擊目標,完全不會被其他任何事物幹擾。
研究人員將直徑60納米(還不到人的頭髮絲兒的1/1500粗)的纖細電極,與蜻蜓參與視覺處理的神經元相連,隨後將蜻蜓放在LCD屏幕前。屏幕上播放的是運動中的獵物,藉此來觀察蜻蜓在面對多個獵物時大腦裡的反應。研究人員本以為,蜻蜓的大腦簡單,做出的反應應該是簡單神經系統面對多個目標時的反應:當多個目標出現時,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某個特定目標。但事實卻完全不是如此,蜻蜓的反應和擁有複雜神經系統的靈長類動物相似:它的注意力可以從一個目標轉移到另一個目標,但是看向每一個目標的時候都能忽略掉其他,全神貫注。
這說明,蜻蜓具有選擇性注意的能力,即能夠集中精力,專注於一個目標。當蜻蜓選中捕殺目標後,它的大腦就會忽略掉所有其他幹擾,只專注於選中的那個獵物。由於蜻蜓的獵物通常都是成群結隊而出,這種能力無疑是巨大的優勢,保證了蜻蜓不會眼花繚亂,專心對付選中的獵物。
科學家希望這一發現能夠激發工程師的靈感,設計出像蜻蜓這種擁有簡單卻又高效的「神經系統」的智慧機器人。
預測獵物的運動路線
踢球時,運動員會計算球的運動軌跡,以便預測球的落點,並在最恰當的時刻踢中它;動物也會在最恰當的時機出擊。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家認為需要一個複雜的大腦,才能在幾毫秒的時間內計算出球或獵物的距離、運動方向和速度,並確定發起進攻的最佳時機。甚至連獅子這樣的高級捕食者也只會尾隨在獵物身後,追捕獵物。而沒有複雜大腦的蜻蜓卻也能預測獵物的運動路線,這是它能越過獅子等大型動物,成為頂級殺手的又一個原因。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用攝像機拍攝了蜻蜓捕捉獵物的全過程。他們發現,當獵物飛行時,蜻蜓的腦袋會隨著獵物的身影而轉動,眼睛也會牢牢地鎖住獵物。蜻蜓能推算出獵物下一步會出現的位置,然後調整自己的飛行路線,在最完美的時候攔截獵物,省時省力,而不是被動地追在獵物身後,疲於奔命。
無與倫比的飛行技術
蜻蜓的飛行能力也很強,速度可達每秒10米,既可快速變換方向和高度,也可懸浮空中,還能側著飛、倒著飛,甚至上下直飛。放眼整個自然界,只有一種昆蟲的飛行能力可以和蜻蜓媲美,那就是豆娘(又叫蜻蚙),它是蜻蜓的近親。
蜻蜓高超的飛行技術,是它能完成獵殺的保證,也是飛機工程師所夢寐以求的。美國軍方和宇航局正在研發一款無人機,它的操縱系統的設計靈感便來自於蜻蜓。
蜻蜓的翅膀輕便、堅硬,而且,它四個翅膀的運動相互獨立,互不幹擾,這使得蜻蜓能夠很快地改變運動方向。需要轉彎時,一側翅膀向前煽動,另一對翅膀向後煽動,就能很快改變方向。蜻蜓還可以讓前翅向下移動,後翅向上移動,使身體像直升機一樣懸停空中。飛行時,蜻蜓的腹部或彎曲,或捲起,也能幫助翅膀調整飛行的速度、方向和高度。
蜻蜓的翅膀還有一處特殊的結構叫翅痣,它位於翅膀前緣,比別處厚,顏色也較深。翅痣不但是保護蜻蜓薄薄的翅膀不致折損的關鍵,還能有效地防止翅膀顛振,保證蜻蜓飛行平穩。人們從蜻蜓翅痣得到靈感,仿照翅痣,在機翼上設計了加厚的部分,用來戰勝顛振,保證飛機穩定、安全飛行。
鋒利鋸齒,粉碎獵物
蜻蜓屬於蜻蛉目,蜻蛉目的拉丁名Odonata,源自希臘文,意思是「有齒的」。這個名字非常適合蜻蜓,它的下唇帶有鋒利的鋸齒,像我們的牙齒一樣,可以將獵物撕咬得粉碎。
哪怕是同類,在與蜻蜓近距離接觸時,也意味著接觸死亡,更別提其他獵物了。蜻蜓會系統地瓦解獵物的防禦工事。靠近獵物時,蜻蜓的腿會圈起來,形成像「籃子」一樣的結構,迅速地兜住獵物,隨後用長滿硬刺和鬃毛的前腿,牢牢地控制住獵物,令其無法逃脫。然後會去掉獵物的翅膀,防止它逃脫,如果獵物仍然負隅抵抗,那就直接咬掉它的腦袋。最後,蜻蜓才開始平靜從容地享用美食。
蜻蜓的嘴可以張得很大,吞下大型昆蟲。而且,不需要著陸,蜻蜓就可以直接在空中享用美食。這對貪吃的蜻蜓來說,無疑是很有用的絕技,它們更能夠在30分鐘內吃光與自己體重相等的食物。事實上,饞嘴的蜻蜓幾乎整日整夜的都在捕殺蒼蠅和蚊子。甚至連面臨死亡時,它都在不停地吃。曾有科學家觀察到,蜻蜓明明已經被蜘蛛網住,最後卻把蜘蛛吃掉了。
就是靠著這些絕技,蜻蜓安然地度過了幾億年,存活至今,成為自然界當之無愧的最完美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