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是以前廣州最繁華的地方。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當年幫派火拼,武師爭鬥時有發生,因此大量骨傷科名家聚集於西關,行醫謀生。
據廣東省省級非遺「西關正骨」代表性傳承人孫振全介紹,這些武術名家和武師,因為他們也有祖傳的跌打技藝,所以慢慢地形成了一種文化,就是醫館、武館同時存在。
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何竹林、黃飛鴻、蔡榮,霍耀池等等,西關正骨講究的是「手領心會」,手要摸著受傷患者的四肢,就能知道骨折大概的類型、形態,在手法上講究的是,剛、柔、逼、直。
「剛」是指強力、「柔」是指柔力、「逼」是指壓力,「直」是指拉力。
孫院長說,因地制宜是中醫的一大宗旨。西關正骨也遵循這個道理,例如在外固定材料的選擇上,就有別於外地。
廣東省省級非遺「西關正骨」代表性傳承人-孫振全:
當時在西關地區有條杉木欄路,杉樹皮特別多,杉樹皮非常多好處,一是彈性好,容易塑性,二是透氣、輕便,慢慢地杉樹皮就形成了西關正骨的特點。
許多時候表面看上去,一塊杉樹皮蠻好的,但其實內裡已經被(蟲)蛀空了,在使用過程中就沒有足夠韌性,起不到固定的作用。
另外如果有蟲,更增加了患者過敏的機會,在表面的粗皮去掉以後,會將蟲洞都顯示出來,如果有蟲一定要剔除出來。
放置和處理的形狀,需要根據骨折的類型來製作,按照提前測量的長度進行修剪,然後將四隻角都修剪成圓鈍。
用杉木作為固定的材料,除了材質合適外,其低廉的價格,也可以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孫院長說,這是西關正骨以人為本的體現。
為了讓患者更加舒適,醫生會在夾板的一側墊上棉墊,這樣一款夾板就做好了。
西關正骨有「三絕」:手法理傷、衫皮夾板,百年名藥。這「三絕」具有無創傷、癒合快、後遺症少的特點。其中流派眾多,手法亦各有千秋。
廣東省省級非遺「西關正骨」代表性傳承人-孫振全:
何氏(流派)講究利用軟組織的張力和彈性,用手摸到兩根骨頭中間,卡到中間的位置,感受到力量透進去,要順著骨骼膜向下,到達這個位置後,患者的骨折點已經很放鬆了。這是我們嶺南名藥的其中一種,專門針對骨折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西關正骨流派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包紮完以後,一定要對患者進行理筋手法,一是減輕疼痛 ,二是通過剛才的手法復位和固定,患者的軟組織位置有可能會出現變化,這樣做相當於理順它。
因為西關正骨很講究「無創為上」,用夾板固定有一個好處,就是能隨時調整鬆緊,患者的痛苦相對會少,另外是花費少,患者負擔會輕鬆很多。
科技日新月異,街坊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關正骨面對的主要病患也發生了改變。
廣東省省級非遺「西關正骨」代表性傳承人-孫振全:
相對來說,跌打損傷比以前少了很多,多了的是頸肩腰腿疼痛,無論是年長的還是年少的,大部分時間都低頭看手機,疼痛的問題特別多,這些都是需要骨科醫生去解決的問題。
傳承至今有三百年歷史的西關正骨,今人除了傳承治病救人的技藝,更重要的是秉承前輩們崇德厚生的宗旨,繼續為廣大群眾服務。
「駱駱聲微信視頻號」上新啦!
他是廣州最後一位「花佬」許熾光 堅守千年廣繡 88歲仍飛針引線!
【來源:廣東南方衛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