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蒙古帝國之後亞歐大陸上最大的帝國,俄羅斯帝國是如何崛起的?

2021-01-11 騰訊網

俄羅斯的國家起源來自古代的基輔羅斯,基輔羅斯的主體民族是斯拉夫人,也就是今天俄羅斯人、白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祖先,不過「羅斯」這個名字卻來自北歐的日耳曼人。

公元七世紀時,來自北歐的日耳曼人整合了當地的斯拉夫人,建立了一系列城邦國家,而斯拉夫人稱呼這些日耳曼人為「羅斯人」。

此後,羅斯人圍繞著基輔和大諾夫哥羅德建立了兩個強大的城邦聯盟,後來到公元八世紀時兩個聯盟統一,定都基輔,後世便稱之為「基輔羅斯」。

總的來說,基輔羅斯是一群斯拉夫化的日耳曼人建立的國家,這個國家在公元九世紀時達到巔峰,文化經濟都十分發達。

然而好景不長,蒙古帝國的入侵摧毀了東歐的繁華,基輔羅斯的大部分也都被蒙古軍徵服,只有北部地區尚且能夠維持獨立。

就在這民族存亡之際,北方的羅斯城邦中出現了一位民族英雄,叫涅夫斯基,他是當時諾夫哥羅德公國的大公,在蒙古入侵時他拒絕投降,並在沃爾霍夫河之戰中擊敗蒙古軍,使得羅斯北部地區免於蒙古人的直接統治,為日後俄羅斯的崛起保留了火種。

由於當時羅斯地區最繁華的幾個城邦都被蒙古人摧毀了,北方的莫斯科公國逐漸成為羅斯新的中心,莫斯科公國也因此越來越強大,到15世紀時吞併了羅斯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公國等其他城邦,逐漸統一羅斯北方地區。

在此期間,莫斯科公國也一直與蒙古人進行周旋(莫斯科名義上臣服於金帳汗國),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裡·頓斯科伊更於庫裡科沃之戰打敗蒙古軍,使得莫斯科公國一度成功獨立。

但是蒙古人並沒有甘於失敗,蒙古大汗脫脫迷失很快捲土重來,再度迫使莫斯科公國臣服,將蒙古人對羅斯的統治又維持了一百年。

直到公元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時,莫斯科公國終於擊退蒙古人,徹底完成獨立。

在此後的一百年中,莫斯科公國相繼掃蕩了東歐的幾個蒙古人國家,並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徹底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從16世紀開始,俄羅斯向東兼併了整個西伯利亞,甚至進入北美大陸,佔領了阿拉斯加。而向西則接連打敗瑞典、奧斯曼土耳其、波蘭、立陶宛,控制了整個東歐地區。

到19世紀末,俄羅斯已經成為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

相關焦點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隨後百年之中,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包括如今的俄羅斯地區。1243年,金帳汗國成立,疆域囊括俄羅斯地區。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
  • 多元視角回顧大蒙古帝國800年的時光,戰爭規模之大史無前例!
    許多人認為,在中國歷代中,元朝時期的疆域面積最大,堪稱當時世界上一流的強大國家。但是從歷史整體角度看,元朝之前的大蒙古帝國,才是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僅次於大英帝國。十三世紀,蒙古帝國崛起,其徵服戰爭規模之大史無前例,影響也極其深遠。
  • 大清帝國、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羅曼諾夫王朝與蒙古的淵源
    1857年,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滅亡。1912年,中國的大清帝國畫上句號。1917年,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終結。1922年,盤踞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解體。追根溯源,這幾個先後消失的帝國,都與蒙古帝國有著深刻的淵源。我們中國人一提到蒙古帝國,就習慣於將等同於元朝,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14世紀的蒙古帝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帝國。
  • 18世紀開始的亞洲,大清帝國曾與俄羅斯帝國、大英帝國三分天下
    清朝從17世紀崛起,並逐步吞併漠南蒙古(1635年)、南明(1662年),入主中原。清朝崛起之時的中國,是清朝、蒙古、明朝鼎足而立的局面,其中蒙古分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 而統一漠南蒙古和明朝使清朝佔據了中國的東半部,西半部則是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和漠西蒙古(衛拉特蒙古)。
  • 杉山正明:蒙古帝國給後世的內陸帝國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蒙古統治的歲月,除了實際上很容易看到的統治體系和國家權力的形式、文明或文化方面明顯的一體化等確鑿的歷史遺產外,還將強烈的帝王形象及其記憶刻印在了歐亞大陸各地。這不僅在亞洲東方各地,而且在伊朗和中東地區,甚至在被認為是討厭蒙古的俄羅斯地區,也持續得到了繼承。這件事本身,可以說是貫穿時代的世界史水平上的歷史現象。
  •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十二場戰爭,俄羅斯越戰越大
    比如,英國與歐洲大陸崛起的強國。  大英帝國一直奉行,歐洲大陸均衡政策。歐洲大陸誰有能力崛起為可以統一的力量,就與誰為敵。  英法百年戰爭,大英帝國與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戰爭。  在亞歐大陸上還有一對世仇,俄羅斯帝國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 蒙古帝國有一項重要制度,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這個國家!
    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帝國之一。在其巔峰時期,其控制的疆域佔全球土地面積的22%,整個歐亞大陸幾乎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蒙古帝國能夠在13世紀迅速崛起,擊敗那些擁有更先進文明的國家,依靠的是強大的軍事實力。而蒙古帝國的一項重要制度,則是他們強大軍事實力的保證,這種制度就是間諜制度。
  • 為什麼蒙古帝國如此熱衷於領土擴張?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聽過它的人都印象深刻的國家,那就是蒙古帝國——元朝。現如今我們都說老鄰居俄羅斯是戰鬥民族,可殊不知元朝時期的蒙古帝國,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英國,是亞歐大陸最西端的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蒸汽機的發明標誌著人類開始向工業時代邁進,標誌著在這個廣闊而歷史悠久的亞歐大陸農耕世界出現了一個新世界。人類從農業時代步入工業時代,英國居功至偉,這一點無論如何高度評價都不為過。
  • 書訊| 麥可·普勞丁《蒙古帝國興起及其遺產》
    《蒙古帝國的興起及其遺產》是一部關於蒙古民族崛起與徵戰、輝煌與衰落的歷史著作,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宏闊的歷史圖景,崛起於蒙古高原的遊牧族群如何徵戰歐亞並建立起橫跨兩大洲的龐大帝國,又如何衰敗隕落,留下了怎樣的影響和遺產。
  • 書訊|麥可·普勞丁《蒙古帝國興起及其遺產》
    《蒙古帝國的興起及其遺產》是一部關於蒙古民族崛起與徵戰、輝煌與衰落的歷史著作,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宏闊的歷史圖景,崛起於蒙古高原的遊牧族群如何徵戰歐亞並建立起橫跨兩大洲的龐大帝國,又如何衰敗隕落,留下了怎樣的影響和遺產。
  • 宮崎正勝:如日中天的蒙元,將中國變成「紙幣帝國」
    導讀在中西交通史上,蒙元帝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書中,宮崎正勝即從這一點出發,揭示了元朝在貨幣和外貿方面的特點,指出,元朝繼承了宋朝的紙幣傳統, 忽必烈將從波斯灣到中國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連接到了一起,創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路線(歐亞大陸環形經濟區),為國際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使得中國得以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 魯大維《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統治下,東亞文明各方勢力如何聯動?
    蒙元帝國的疆域如此遼闊,各民族之間融合與聯動是帝國維續的重要因素。蒙古帝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軍事結構到底與各方民族勢力之間如何聯動?魯大維重構了14世紀國際秩序中開京、遼東和大都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介紹了東亞版圖上的東部高麗王朝與中南部南宋、金、西夏、大理國的聯動,特別是蒙古大軍如颶風般橫掃東亞之後,揮師東進朝鮮半島的精彩歷史。 在如此遼闊的帝國疆域之下,各民族之間又是如何聯動的呢?東亞各方勢力之間又是怎樣的存在形態呢?
  • 世界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十個帝國,唐朝第七,第一毫無爭議
    5、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建國時間達到276年。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統治時期走向巔峰,當時清朝國力強盛、經濟發展迅速,國土面積最多達到1380萬平方公裡。 4、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帝國和殖民帝國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被稱為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 徵戰歐亞大陸,蒙古帝國崛起對人類文明是福還是禍?
    就行為本身而言,蒙古的崛起,是各個文明的災難。蒙古鐵騎所到之處,青壯年男子、老人悉數被殺,只留下婦女和兒童為奴隸。被佔領的城市,往往人口被屠殺殆盡,城池付之一炬。在長江以北,在中亞,在烏克蘭大草原,蒙古鐵騎經過的地方,往往是累累白骨,千裡赤地,文明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但是,如果你打開上帝視角,從歷史文明演進的角度去看,蒙古崛起,反倒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 帝國之戰:蒙古帝國的第一次七年西徵之路
    十三世紀,崛起於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以武力實現了大漠南北蒙古各部的統一,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汗國。1219年到1225年,蒙古帝國開始第一次西徵,歷時五載,強烈震撼並擾動了整個亞歐大陸文明世界。到了1040年,塞爾柱人擊潰哥疾寧王朝主力,花剌子模落入塞爾柱帝國的管轄,開始了忽都不丁·摩訶末統治花剌子模時期。花剌子模王朝,在塞爾柱帝國內部崛起,也在反塞爾柱帝國和哈剌契丹王朝的鬥爭中壯大起來。1127到1128年,忽都不丁·摩訶末死,其子阿齊思即位,在西遼的幫助下,阿齊思宣布花剌子模獨立,舉起反叛業已衰敗的塞爾柱帝國旗幟。
  • 蒙古帝國崛起前,大漠的主人是誰?
    蒙古崛起,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是在宋朝時期,那麼在宋朝之前的戰國、秦、漢、隋、唐這1000多年,北方大漠的主人是誰呢?圖-戰國時期北方局勢圖其實早在戰國時期,北方大漠就有一個叫做匈奴的部落聯盟。那段時期,是大漠上最悲涼的時期,匈奴人作詩:亡我祁連山,使我牛羊不蕃息。失我胭脂山 令我婦女無顏色。不過強勢如漢武帝,也始終不能將這個遊牧民族滅亡。時間來到東漢,漢廷與匈奴且戰且和,而且將匈奴分化為南北匈奴,南匈奴則內附東漢。對匈奴人悍勇好戰,軍事打擊並不能擊垮他們,但內部分裂,卻是致命的。大漠一個叫做鮮卑的部落逐漸崛起,他們迫使北匈奴西遷,成為大漠新的主人。匈奴作為大漠統治者的角色,就謝幕了。
  • 古代能和中華帝國分庭抗爭的六大超級帝國,有一個曾打敗大唐帝國
    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基督徒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列強的衝擊,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致處於中國元、明、清時期。
  • 張楊評《世界帝國史》︱帝國的死與生
    這本書體例宏大、跨越時空,貫穿從古羅馬帝國和中華帝國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兩千多年歷史,論及拜佔庭帝國、卡洛林帝國、伊斯蘭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歐洲現代殖民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美利堅帝國等數十個帝國。兩位作者雖然都是歷史學家,但對歷史社會科學的概念卻信手拈來。
  •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從匈牙利草原到俄羅斯乾草原、蒙古高原直到中國東北平原,東西橫貫8000 公裡的大草原在地理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裡只要出現強大的騎兵部隊,馬上就可以統治乾燥地帶及其周圍地區。大草原是將伊斯蘭世界、中國和俄羅斯聯繫在一起的亞歐大陸的脊梁。而大草原的西部和東部便是突厥人和蒙古人活躍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