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可以說家家戶戶都養著有雞,而且還是母雞養得多,但一直都是為了母雞下蛋,吃不完的雞蛋和雞都是可以拿去集市上售賣的,然後可以補貼家用。不過,談到母雞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就是母雞一旦學公雞叫,就會被立刻殺掉,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人們會覺得,母雞學公雞叫,是亂了規矩,並不是簡單的迷信說法,而是有緣由的。有個成語叫「牝雞司晨」,意思是母雞報曉,在古代是用來比喻婦女竊權亂政,因此人們認為這是兇禍的兆頭。
母雞學公雞打鳴,用現在的科學來解釋,這其實是母雞因為一些原因出現了公雞的特徵了,比如是吃了一些食物,或者是生病了,導致體內的雌雄性激素分泌不均衡了所致。所以母雞也就會出現公雞的一些行為特徵了。而且這樣的母雞出現這些特性之後,它們會把自己當成是一隻公雞,也不再會像母雞一樣下蛋了。
而人們的做法是把這樣的雞殺掉,這樣是消除了隱患,避免它擾亂雞群。因為這樣的母雞變得好鬥,常會欺負其他的雞群。何況既然不能下蛋了,那公雞不是公雞,母雞不是母雞,這樣不倫不類的動物,看著也彆扭,所以殺掉也是為了節省養殖成本,免得看著鬧心。
大家還記得蘇妲己吧,那個有著傾國傾城容貌的女子,紂王沉迷她的美色,聽信她的讒言,不僅害了忠臣比幹,最終導致國家敗亡。周武王用雌雞代替雄雞打鳴導致家盡來比喻商紂王聽信妲己讒言,最終國家必定敗,這個成語由此得來。
所以一般會選擇殺掉,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所以大家只要聽聽就好了。對此,如果有什麼疑問或者是看法,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