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的老人,對雞湯都很是喜歡,認為喝雞湯大補,可以滋養身體。有人認為,專家已經證實喝骨頭湯不能補鈣,反而脂肪比較多,容易誘發肥胖,那雞湯一定也沒有效果。
其實不然,雞湯還真能滋補,那些體虛、大病初癒、手腳冰涼的人,適當喝一喝,能增加抵抗力、增強體質。那麼坐月子時,喝雞湯的話,該如何選擇呢?
產後坐月子,「吃雞」有講究:公雞和母雞,其實差別很大。那麼,到底哪個更好呢?
科學研究表明,每100克雞肉中有19.3克蛋白質,還有豐富的鐵元素,因此吃雞對人體不錯。但有人發現,坐月子的寶媽,吃上幾天公雞湯乳汁更鮮,人也更有力氣,反而喝上母雞湯,精神確實抖擻了,可乳汁卻不是太充足,還有了回奶現象,這是咋回事?
醫生表示,產後7天內吃公雞更好一些,奶水足,整個月子時,吃上公雞效果更好一些,這是有依據的。
公雞對產婦的好處有哪些?
1、脂肪少
產婦剛生產後,此時的身體比較疲憊且虛弱,脾胃性能不是太好,不能吃上太多的補品,不然就會消化不良。公雞中的脂肪相對更少一些,輕易不會發胖,就算吃得再多體重也不會增加。
2、有利於催乳
公雞中的雄激素比較多,可以起到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對寶寶的發育生長有利。分娩後的一周裡,寶媽身體激素變化較大,如果喝母雞湯的話,那就會抑制激素的分泌,以至於催乳素受到抑制,會出現回奶不足的情況。
當然,並不是說母雞就沒有半點優點,母雞中的蛋白質成分更高,更利於消化吸收,可以讓產婦更好的強身。母雞中的磷脂成分也比較多,符合人體的需求。如果產婦的奶水比較足,可以適當補補母雞。
那麼熬煮雞湯需要注意什麼?
1、選對品種
給產婦烹飪雞湯時,並不是隨便的公雞就可以的,不同品種的營養差別很大,選擇烏雞最好,它的蛋白質成分更豐富,脂肪卻只有肉雞的1/4,也可選擇農村的土公雞。
2、烹飪要注意
在燒雞湯時,一定別放那些熱性的調料,比如說花椒、桂皮、辣椒、八角等。在熬煮時選擇小火慢燉,但別熬得太久,不然營養會被破壞,還要將最上層的油脂刮掉。
產婦最好雞肉雞湯一起吃,這樣營養會更均衡一些。希望每個婆婆或寶媽都要重視,別按照老觀念,這樣才能科學的坐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