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會殺你,我要殺你全家!
當網紅拉姆變成一個火人從屋子裡逃出來,皮肉燒焦的味道在空氣中散開,一個鮮活的生命將在世界上永久消失。
「黑姑娘拉姆」,她曾這樣稱呼自己,在這個網絡盛行的年代,貧窮的拉姆用小視頻點綴自己的生活:歌唱天空,歌唱犛牛,歌唱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所嚮往的一切。但在她的笑臉之下,是不為人知的痛苦:他與前夫感情不和,在生活中便多次承受家庭暴力。離婚復婚再離婚的死循環,終於斷送了拉姆的性命。
全身燒傷三小時,燒傷面積達到驚人的90%,多達7處的恐怖刀傷,最終毀滅了這個本應在山上挖羌活的姑娘。在與痛苦抗爭16天之後,拉姆終於離開了這個世界。
伴隨著拉姆的死,家暴,這個令人談之色變的話題終於再度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被忽視的家庭暴力
早在1996年,湖北省長沙市便制定了《關於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規定》,「上綱上線」的考慮數百年來的家庭暴力問題;及至2016年3月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家暴,終於與法律聯繫起來。
本以為有了新的保護便能遏制這種病態的行為,但收效甚微。
從之前的「王自健被家暴」,到前段時間的「不孕女子被家暴致死事件」,家暴的形式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駭人聽聞:肉體虐待,精神折磨。家暴的魔爪正在黑暗中慢慢張開。
一組數據帶你看清家暴的痛苦:
中國目前大約有2.8億個家庭,在這些家庭中,有接近30%的女性遭受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家暴,平均每8秒鐘就在某個家庭中發生家庭暴力。
家暴致死的女性總數佔他殺致死總數的40%,每年約有16萬婦女自殺,60%的死因多與家庭暴力經歷有關。
因為沒有及時做早餐被扇耳光,因為違章停車受到罰款被老公打斷肋骨,因為老公不高興被打得全身青紫。「沒辦法」,在這些女人眼中,家暴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一種必須經歷的痛苦。
但對當事人進行勸阻,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答覆:
「他已經說了不會再打我了。」
「打我能怎麼辦,孩子都那麼大了,日子還得過……」
「別人的家務事你們摻和什麼。」
「家醜不可外揚」的傳統牽扯著婦女的腳步,「離婚毀了孩子」的顧忌使得女性們投鼠忌器,一次又一次的隱忍,一次又一次的原諒,終於催生了施暴者的「勇氣」。
「反正她會原諒我的。」施暴者這樣想著,再次舉起了拳頭。
我們雖然生活在一個法治國家,但我們的「法」,照顧不了習慣了家暴的受害人。
被弱化的行動
數百年來,我們對於家暴的抵制與抗爭從來不曾停止。
西方「男女平等」的先進思想推翻了傳統的「男尊女卑」,給了女性朋友開口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先後實施,強調了女性的家庭地位。
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對「家暴」這頭猛虎做足了防禦,但回到真實,我們的收穫微乎其微。
家暴怎麼管?受害人不開口,家暴便不能被證實。湖南的劉女士因為孩子的上放學問題與丈夫發生爭吵,被丈夫打斷兩顆牙齒,事後相關單位進行調查,劉女士竟然以「我自己不小心摔斷」為藉口幫丈夫脫罪。
家暴從哪裡管?近幾年「涉及家暴」的惡性案件接近10萬起,但只有不到4000個案例被定義為「家庭暴力」,認定率不到5%,「證據不足」,聽起來像是推辭,卻是無奈的現實——家暴具有明顯的不可預測性、私密性、不規律性甚至周期性。
無權幹涉他人的生活,即使牆的另一端正在發生家暴,我們也沒有行動的權利。
家暴由誰去管?家暴的定性難、定罪難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的法律服務人員,也困擾著千萬正在承受家暴之苦的女性同胞: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妻子曾發文控訴李陽的家暴行為,當其前往派出所備案時,卻被對方以「你和丈夫都是好人,回去冷靜一下吧,一切都會好的」為理由勸阻;各個單位要對家暴進行處理,需要經過調解、調查、審判、等一系列流程,程度輕的家暴交給居委會,「勸和不勸離」,程度重的交給公安機關,根據法律作出不同程度的懲罰。
治標不治本。
當女性同胞被傷害,我們關注的是「暴力後」的調和,而無法在暴力發生前將其制止。
被放縱的暴力
施暴會有快感,你相信嗎?
西方心理學家哈格斯提出了「暴力循環理論」,認為暴力在婚姻中會周期循環:憤怒積蓄期,暴力發生期,道歉原諒期和蜜月期。
憤怒積蓄期:男性開始對女性表現出不滿,並將這種不滿轉化到生活的各個環節上,沒有好臉色,沒有好態度,在這一階段,冷暴力頻發,家庭關係快速惡化。
暴力發生期:開始對女性施暴,依靠暴力行為來宣洩自己的不滿。
道歉原諒期:對即將破碎的婚姻感到恐懼,對即將離去的妻子表示歉意。
蜜月期:並不是真正含以上的「蜜月」,而是暴力之後的短暫安穩,用暴力之後的甜蜜來安撫受害人的情緒,當你開始慢慢放鬆警惕,對方正在醞釀新的不滿。
暴力再次發生,死循環重新開啟。
無數次的道歉、諒解一遍一遍的摧殘著受害人的獨立意志,終於使得其開始「習慣」家暴,「每個月都要打我幾次,打過了,這個月就會過得很安心,沒挨打(沒到一定次數),便整天提心弔膽」。
隱忍,原諒,女性的人生被施暴者逐漸摧毀,面對傷痕累累的妻子,被暴力行為衝昏了頭腦的男人愈發瘋狂:你看她這副死樣子,打死她!病態的快感與發洩的欲望用上心頭,絲毫不在意正在哭嚎的女人是自己的妻子,孩子的母親。
動物有通過暴力強迫交配對象配合的本能,對於施暴者,他們可能是將這種本能延續了下去。
「不孕女子被家暴致死」一案中,施暴者曾說出這樣一句話:也不知道為什麼打她,看她不爽,心裡不高興就會打她。
當你在為家暴瞻前顧後的時候,施暴者正在依仗著你的顧忌為所欲為。當原諒的聲音從受害人的嘴中發出,下一次的施暴已經被埋下了種子。
別再為你的家暴隱忍了。心理研究表明,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環境中的孩子,其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更高,反社會人格更加明顯。從自閉、抑鬱、焦慮,到暴力、衝動、病態,不過是時間問題。當你在小心翼翼的思考「誰能保護我」的時候,施暴者已經在考慮新的問題:如何用糖衣炮彈哄好你?如何用語言威脅你?欺騙或是威脅,這便是施暴者的伎倆。
我提倡美好的婚姻,嚮往從一而終的愛情,但一個家暴的男人,不值得我們託付一生。